应用磁共振新技术在评价帕金森病治疗疗效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大约有超过800万人罹患此病。在中国,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1700/10万,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炓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及路易小体形成(Lewy body,LB)。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屑努力下,我们对于PD的病理、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目前,对于PD治疗主要应用药物对其症状进行控制,并不能对病变进行根本性的治愈。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涌现出许多新型的治疗PD的手段,例如:绕开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治疗PD方式、突破BBB治疗PD方式以及其它的治疗手段,上述治疗方式均能在临床实验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手段的出现促进了评价疗效体系的快速发展,由于临床上主要应用临床量表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估,评分比较滞后于脑内微结构的改变,因此,研究者们试图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于PD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目前对于MRI技术对PD进行早期诊断的报道较多,并且随着MRI新技术的发展对于PD早期诊断更具有优势,然而应用MRI最新技术对PD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及评价的研究较少。因此,就目前PD最新治疗方式,MRI新技术对PD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优势及前景做一综述。本文旨在全面搜集各种PD治疗最新技术及MRI新技术对PD治疗疗效评价的现有文献和证据,提供每种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并综合分析MRI新技术在评价PD患者治疗疗效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Abstract]: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common clinic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that affects more than 8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In China, the prevalence rate is as high as 1700/10, 000 people over the age of 65.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 neur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Lewy body LBB.In recent years,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isdain the efforts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 neur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Lewy body. 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tic techniques of P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re have been many new methods to treat PD, such as bypassing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lood brain barrier, breaking through the BBB treatment of PD and other treatments. The above treatment methods can be carried out in clinical experiments and obtain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The appearance of treatment methods promo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urative effect, because the clinical scale is mainly us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he scores lag behind the changes in the microstructures in the brain. Therefore, the researchers try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D b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 and there are more reports of early diagnosis of PD by MRI techniqu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RI technology,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D by using the latest MRI technolog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of the latest treatment methods and new MRI techniqu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D patients. This article aims to collect all kinds of existing literatures and evidenc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D by the latest PD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the new MRI techniques. To provide the reliability of each treatment method, and to analyze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ew MRI technique in evalu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D patient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45.2;R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阳,汤洪川,刘风荣;帕金森病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J];临床荟萃;2000年22期
2 刘焯霖;帕金森病的诊治体会[J];新医学;2000年10期
3 张巍,雷征霖,孙秀兰,宋春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5期
4 刘萍,边强;尼古丁有助于帕金森病治疗[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4期
5 王建,刘焯霖;帕金森病病因的新线索[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6 覃艳玲;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7 侯强,于长本;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8 张巍,梁战华,雷征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合并帕金森病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9 庄立;帕金森病的症状前指标[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10 刘泉开;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密;;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康婧;罗晓光;任艳;何志义;;应激诱发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友海;田仰华;陈先文;汪凯;;帕金森病患者的时间感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如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杨晓军;李筱婷;;从中医角度探讨帕金森病[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周文泉;于向东;;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思索[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蓉蓉;范亚瑜;吴集雄;徐晓华;刘汉伟;;帕金森病特殊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食性低血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欧阳荔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误诊为帕金森病1例[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干静;周明珠;刘振国;陈伟;陆丽霞;吴佳英;;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估[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史新冲;张祥松;易畅;;~(18)F-FDG PET/CT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又;如何早期发现帕金森病[N];光明日报;2006年
2 罗刚;近八成帕金森病患者看病不及时[N];健康报;2007年
3 蒋雨平;帕金森病认识四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孙燕明;帕金森病患者要严防抑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程守勤 蒋廷玉;帕金森病发病率居高不下[N];新华日报;2006年
6 杨锋;及早防范帕金森病[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李尤佳;帕金森病——中老年人的“绊脚石”[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刘卫宏;帕金森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早期确诊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程守勤;六成帕金森病人治疗不规范[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帕金森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与手运动补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黄思菲;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和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分析及价值[D];复旦大学;2014年
3 高靓;CCL2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谷有全;TLR4在帕金森病小鼠中脑的表达及其对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红燕;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维吾尔族早发型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胡盼盼;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崴;帕金森病LRRK2和VPS35基因突变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康文岩;α-突触共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生物学标记物中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桂花;新疆地区帕金森病危险因素、症状学和ATP13A2基因多态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杰;γ-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相关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婧;应激诱发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常崇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陈伏祥;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改变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韩薇;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倩;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疏影;不同帕金森病亚型(早发晚发型)的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7 徐睿鑫;杨明会教授治疗帕金森病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8 李洋;帕金森病患者嗅觉相关脑区的MRI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李玲;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及视野改变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程筱雨;血清反应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3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51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