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延迟强化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扫描 心肌病 肥厚性 心功能 出处:《放射学实践》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延迟强化(LGE)序列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华西医院确诊为HCM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MR图像。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和心脏杂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等纳入分析。采用心脏功能分析软件对CMRI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左心室壁最大厚度(LVMWT)、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左室壁17节段分析方法,对121例患者的2057个心肌节段进行评价。比较有LGE组和无LGE组的临床资料及CMRI参数的差异,评价LGE节段数与LVMWT和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21例HCM患者中LGE(+)91例(75.2%)共456个节段(456/2057);LGE(+)最常见于节段2和8,分别占11.6%(53/456)和11.4%(52/456)。LGE形态:表现为局限性强化70例(70/91),弥漫性强化21例(21/91)。LGE(+)组较LGE(-)组患者的年龄偏小[分别为(48.59±14.80)和(58.93±12.79)岁]、胸痛症状出现率更低(分别为22.0%和27.3%)、LVMWT值更大[分别为(2.42±0.64)和(2.05±0.3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GE(+)节段数与LVMWT、NYHA、LVMM和LVES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7、0.544、0.267和0.245,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和0.007),与患者年龄、LVEF和R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1、-0.244和-0.184,P值分别为0.011、0.007和0.043)。结论:3.0T心脏MRI有助于HCM患者的诊断和心功能的评估。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3.0T delayed enhanced Mr imaging (CMRI) sequenc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6, the clinical data and CMR images of 121 patients with HCM diagnosed in West China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Like. Include the patient's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gender, Age, palpitation, chest tightness, chest pain, dyspnea, syncope and cardiac murmur, and New York cardiac function grading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CMRI images were postprocessed with cardiac function analysis software. 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EDV), end-systolic volume (ESVV), ejection fraction (EFF)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LVMM). 2057 myocardial segments of 121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The clinical data and CMRI parameters of LGE group and non-#en1# group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LGE segments and the LVMWT and cardiac function grade. Results in 121 HCM patients, there were 456 segments 456 / 2057 LGEs, accounting for 11.66% 53 / 456 and 11.442% 52456U 路LGE: 70 cases with localized enhancement, 7091%, diffuse. The age of 21 patients with enhanced 21 / 91 + L GE (n = 21) group was younger than that of the LGE-group [48.59 卤14.80 years and 58.93 卤12.79 years,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idence of chest pain was lower (22.0% and 27.3% respectively) (2.42 卤0.64 and 2.05 卤0.37 cm,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LGE (P < 0.05) and the number of LVMWT-NYHA LVMM and LVESV.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values were 0.437t 0.544U 0.267 and 0.245U P 0.0000.0000.0000.003 and 0.007, respective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ge of patients with HCM and RVEF were -0.231- 0.244 and -0.184P respectively 0.0110.007 and 0.0430.Conclusion the ratio of MRI is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CM (P < 0.05), a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0.231- 0.244 and -0.184 (P < 0.05), respectively. [WT5HZ] [WT5 "BZ] [WT5" BZ] [WT5 "BZ] [WT5" BZ]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445.2;R5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爱华;何业熊;王西平;梅克治;李恒青;姚楠;;老年性肥厚型心肌病10例误诊分析[J];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 权亚丽;;老年肥厚型心肌病3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3期
3 孙鼎元;;肥厚型心肌病之不常见胸部X线所见[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79年01期
4 毛建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J];临床荟萃;1996年01期
5 赵大春;田庄;崔全才;方全;;具有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表现的罕见病例五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8期
6 马志玲;邵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年02期
7 张立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79年04期
8 张幼祥,俞u&;家族性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年06期
9 刘晓方,刘慧,丁瑞华;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探讨[J];医学综述;1999年10期
10 陈景钗;汪荣华;欧阳元付;;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国;尹立雪;李文华;邓燕;左明良;王正阳;王珊;李爽;;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节段心肌跨壁位移特征的超声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林嶷;李春梅;邓燕;尹立雪;李文华;李爽;王珊;左明良;;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力学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王开立;李燕;;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陈金玲;郭瑞强;郝力丹;周青;;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局部功能的应变率评价[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曲俊朴;陈明;郑东燕;夏良华;马静;田玮;;斑点成像双层牛眼图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环向应变阶差[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成官迅;阎静;刘国顺;虞康惠;黎蕾;;双源CT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报》创刊廿周年庆祝会、第十届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2012年广东生物物理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2年
7 何方田;尹小妹;赵林水;吕钽;;巨倒T波的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华;胡元平;倪显达;陈斌;管丽洁;梅丽;;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郑富增;;磁共振成像图像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章世全;江小玲;;一个模拟磁共振成像的计算程序[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冬;玻璃纤维用于医学磁共振成像[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何洋;什么是磁共振成像[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纪准培;磁共振成像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刘言成;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检查临床效果显著[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何德功;通过磁共振成像 可诊断胎儿血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刘婧婷;研发中国自己的高端医疗设备[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许锦东;自我测试心功能[N];民族医药报;2005年
8 ;磁共振成像(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9 王钟林;步行六分钟 可测心功能[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朝武;一、经导管封堵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二、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MRI特征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李军;热射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叶慧慧;快速定量磁共振成像的多层同时成像技术[D];浙江大学;2016年
4 耿晓鹏;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外科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吴涛;二甲肼致癌小鼠远端大肠固体脂质纳米粒摄取和分布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蓓;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评估及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突变相关超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7 叶芳;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多参数研究与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建奇;磁共振成像中若干方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春洪;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黄萨;氢氧化钆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斌;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田现伟;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不同肥厚部位右室纵轴收缩功能的改变[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金凤强;肥厚型心肌病的CMR研究—左心房重构的再认识[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4 闵生辉;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收缩运动的协调性[D];南昌大学;2008年
5 田娟;3.0T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6 裴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高一鸣;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江舒;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9 宋琦;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面积应变[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黄猛;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及收缩后收缩现象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9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52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