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脑转移瘤患者两种放疗分割模式的疗效及放射性脑损伤评估

发布时间:2018-03-02 18:21

  本文选题:脑肿瘤 切入点:肿瘤转移 出处:《医学与哲学(B)》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较A组全脑放疗DT 30Gy/10次/2周后局部推量DT 30Gy/15次/3周及B组全脑放疗DT 40Gy/20次/4周后局部推量DT 20Gy/10次/2周两种放疗分割模式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并评估其放射性脑损伤,优化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患者155例,根据放疗分割模式不同,纳入A组79例,B组76例,放疗后行MRI扫描,应用RECIST1.1实体瘤评估标准对放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采用SOMA对放疗后的毒性反应进行分级。以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放疗疗效及放疗后的毒性反应。结果显示采用RECIST1.1标准,B组疗效优于A组(Z=-3.036,P0.05,A组平均秩为88.15,B组平均秩为67.45),SOMA分级显示B组放射性脑损伤轻于A组(主观指标Z=-3.126,P0.05,A组平均秩为88.67,B组平均秩为66.91;客观指标Z=-2.900,P0.05,A组平均秩为67.87,B组平均秩为67.74)。全脑放疗DT 40Gy/20次/4周后局部推量DT 20Gy/10次/2周的剂量分割模式既达到治疗效果,又可减轻放射性脑损伤,患者临床获益更大。
[Abstract]: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ocal push DT30 Gy / 15 times / 3 weeks after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in group A and DT 40 Gy / 20 times / 20 / 4 weeks in group B in treating brain metastases, and evaluate the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Objective: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155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ractionation mode of radiotherapy, 7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group A (79 cases) and group B (76 cases). MRI scan was performed after radiotherapy.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RECIST1.1 solid tumo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SOMA was used to grade the toxic reaction after radiotherapy. The Wilcoxon rank sum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and the toxic reaction after radiothera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roup B with RECIST1.1 standard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group A), the average rank of group A was 88.15% and the average rank of group B was 67.45%. Grade A showed that radiation brain damage in group B was ligh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the average rank of group A was 88.67%, the average rank of group B was 66.91; the average rank of group A was 67.87% in group A; the average rank of group B was 67.74 4 weeks after radiotherapy of DT 40 Gy / 20; The dose division mode has achieved therapeutic effect. It can also reduce the radiation brain injury, and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the patients is greater.
【作者单位】: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线科;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分类号】:R739.41;R73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单娟;吴慧;刘海龙;;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任伟;闫婧;孔炜伟;杨阳;刘娟;高山宝;钱晓萍;刘宝瑞;;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疗效与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21期

2 马建华;郭嘉漪;;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3 谢松喜;陈剑光;孙恒文;李伟雄;;脑脊液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对肺腺癌脑转移早期诊断价值初步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年22期

4 付云杰;;48例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05期

5 张慕娟;周素珠;汤亚莉;丁春江;陈沃培;梁兵;;局部晚期肺癌三维适型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研究[J];现代医院;201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强;放射性脑损伤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4年04期

2 刘信基;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附典型病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3 蒋华勇;官键;陈龙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4年02期

4 朴颖哲,李文良,王晓光,王鹏,李鹏,刘群;手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2例[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1期

5 王宏琢;邱士军;;放射性脑损伤~1H-MRS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6 刘家斌;李广生;;放射性脑损伤机制及放射保护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何强华;;晚期放射性脑损伤手术干预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8 魏旋;牛道立;孙建聪;何芬;;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3期

9 梁燕;陈福慈;张继青;;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10 许德颖;;浅谈临床常见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与治疗[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蔺志清;张作洪;冯楠;费冰;;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潘绵顺;王鹏;蒋华平;汪业汉;;放射性脑损伤及相关问题[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袁文佳;崔凤梅;刘萍;王利利;涂_g;;硫酸镁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方向明;胡春洪;;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初艳红;初亚琼;;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预防和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夏爽;阮林;韦力;李鑫;杨晓梅;;海带多糖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7 张健;董晓荣;;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机制的研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8 韦力;阮林;廉春蓉;张文佳;莫立根;李小妹;;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9 罗鸣;骆志国;明帮春;莫正英;;放射性脑损伤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机制[A];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13年

10 段成洲;;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延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放射性脑损伤微观病理改变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欧广飞;1.放射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及其早期发现与防治研究 2.一个新的放射生物学死亡—存活模型的理论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田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4 李华杰;少突胶质细胞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变化与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刘雅洁;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及中药防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6 王玉林;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对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刘俊丽;他莫昔芬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邱士军;~1H-MRS化学位移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林曰增;MR脑灌注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赵修义;MR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朦;硫酸镁通过NF-κB/ICAM-1通路防治放射性脑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岗;放射性脑损伤中苯二氮(?)受体调控作用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徐府奇;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王琛;安定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作用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高汉晶;红细胞生成素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6 钟静;放射性脑损伤旁效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玮;硫酸镁对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玉林;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放射性脑损伤及胶质瘤复发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唐博;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对神经组织的影响[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家斌;依达拦奉对急性期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7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557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