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MHz高频超声在健康人群中皮肤声像研究
本文选题:高频超声 切入点:自动测量 出处:《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用无创高频超声自动测量中国健康人群各年龄组皮肤厚度、皮肤回声密度及皮肤声像图研究。方法应用22 MHz高频超声分别对830例健康人群前额、面颊、前臂、手背、手掌、腹部、小腿、脚背8个不同解剖部位进行自动测量皮肤厚度、皮肤回声密度及皮肤声像图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组数据。结果 22 MHz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皮肤各层结构:表皮层为一线状高回声,真皮层为中等回声,真皮下层可见管状低回声的皮下静脉,皮下脂肪层为低回声,浅筋膜为规则纵向走行的线状高回声。部位不同、性别不同均影响皮肤厚度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面颊与手掌、前臂与手背、小腿与脚背,其它部位两两之间皮肤回声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脚背部,其它部位性别不同其皮肤回声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Hz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皮肤各层结构及精确地测量皮肤厚度和皮肤回声密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ickness of skin, echo density of skin and sonogram of ski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healthy Chinese population by using 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Methods the forehead, cheek, forearm, back of hand, palm of 830 healthy people were studied by 22 MHz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The thickness of skin, echo density and sonogram of skin were measured automatically at 8 different anatomical sites of abdomen, calf and back of foot. Results 22 MHz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could clearly show the structure of each layer of skin: the epidermis was a linear hyperechoic cortex, the dermis was a medium echo, the subdermal subdermal vein was tubular hypoechoic, and the hypoechoic subcutaneous vein could be seen in the subdermis. The subcutaneous fat layer is hyperechoic, and the superficial fascia is linear hyperechoic in a regular longitudinal walk. The skin thickness is affected by sex,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except cheek and palm, forearm and back of hand, leg and foo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kin echo density between other parts (P 0.05). Except for the back of the foo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kin echo density between the two parts. Conclusion 22 MHz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skin structure and accurately measure the skin thickness and echo density.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61128014)
【分类号】:R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跃滨;傅跃先;唐毅;;高频超声用于儿童皮肤厚度测量的可行性研究[J];重庆医学;2007年15期
2 姜知任;胡春荣;贾洪升;;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3 袁培先;王秀荣;;高频超声在软组织内竹扦嵌入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4 孙世友;孙鑫;冯飞;;高频超声在阑尾残株炎中的诊断价值[J];哈尔滨医药;2011年05期
5 姚树新;;高频超声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年08期
6 陈越;;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2年33期
7 李强;李一凡;;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瘘口及窦道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年10期
8 涂鹏;张群霞;;高频超声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年12期
9 常洪波,刘颖,李俊成,贾云明,张汉瑜;胸部高频超声与X线片诊断肋骨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1年03期
10 王涌,戴训芦;高频超声在胸肌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清;士军;;高频超声在手部异物诊断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水宁;左振柏;;高频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意义[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汪石盘;刘雪梅;李秀山;陈彬;韩淑娟;;高频超声在诊断阑尾炎中的应用分析[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范桂红;王春霞;辛兆芹;王倩;;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吴曼云;陈莉;闫永斌;;高频超声在幼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A];2001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春梅;吴长君;;高频超声在动态观察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李佳;胡兵;张晓君;朱瑞森;;高频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吴长君;李舒;申庆欣;;高频超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亦凡;王晓莉;石梅;;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珊;陈军;;高频超声对上肢神经正常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中桥;高频超声可作检查外周神经病变首选[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阮正敏;高频超声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跟腱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广英;高频超声对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系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亓恒涛;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4 张启波;高频超声对乳腺术后放射样瘢痕与乳腺癌的鉴别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高频超声诊断皮肤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尹倩;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高频超声检查[D];遵义医学院;2016年
3 李曼熙;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跖筋膜异常改变[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4 陶文晖;二维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肩袖异常改变[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5 王战业;高频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翠芳;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指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周黎;高频超声在糖尿病足患者神经末梢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林岚;高频超声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
9 陈洋;高频超声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手部小关节的应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10 李雪娇;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兔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术后修复情况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61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