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笛卡尔并行磁共振成像重建技术研究新进展
本文选题:磁共振成像技术 切入点:非笛卡尔采样 出处:《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k空间笛卡尔采样,非笛卡尔采样能够使得k空间具有更高的覆盖效率,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梯度系统性能,减少d B/dt值,避免引起人体不良的生理反应。k空间非笛卡尔采样和并行成像技术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像速度,但是也使得图像域中的伪影模式更加复杂,因此非笛卡尔并行磁共振成像重建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综述了目前几种典型的非笛卡尔并行成像重建技术,具体讨论了每种方法的技术细节和优缺点,包括敏感度编码(SENSE)、共轭梯度敏感度编码(CGSENSE)、非笛卡尔自标定并行采集方法(non-Cartesian GRAPPA)、基于数据一致性的迭代方法(SPIRi T)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压缩感知技术。SENSE和CG-SENSE理论上可以获得最优的重建结果,但受制于线圈敏感度分布的准确测量;Non-Cartesian GRAPPA无需测量线圈敏感度,但只能对特定的非笛卡尔采样模式进行近似计算;SPIRi T结合了SENSE和GRAPPA的优点,通过迭代优化方法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压缩感知技术利用图像的稀疏变换特性,配合现有的迭代优化并行成像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重建图像质量,将继续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k-space Cartesian sampling, the non-Cartesian sampling can make the k-space have higher coverage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make more effective use of the gradient system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d B/dt value. The combination of non-Cartesian sampling and parallel imaging technolog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imaging speed, but it also makes the artifact mode in the image domain more complicated. Therefore, non-Cartesian parall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construction is more difficult. Several typical non-Cartesian parallel imaging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re reviewed, and the technical detail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se include sensitivity coding, conjugate gradient sensitivity coding, CGSENSEN, non-Cartesian GRAPPAA, non-Cartesian GRAPPAA, iterative methods based on data consistency (SPIRI T) and the rapidly developed compression sensing techniques .SENSE and CG-SENSE in theory. To get the best result of reconstruction, However,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coil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by non-Cartesian GRAPPA does not require the measurement of coil sensitivity, but can only be approximately calculated for a particular non-Cartesian sampling mode. SPIRI 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SENSE and GRAPPA. Through itera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satisfactory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and compression sensing technolog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constructed images by utilizing the sparse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s and combining with existing iterative optimization parallel imaging methods.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医学影像室;
【基金】: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YZ2014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5281)项目资助
【分类号】:R445.2;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清;评介《体部磁共振成像》[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4期
2 Roberto Blanco Sequeiros,李成利,林征宇;磁共振成像与介入[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2期
3 赵海涛,陆军,张卓利,常英娟,刘满生;圆形K空间采样技术及其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朱勇猛,朱雪君,阮新忠,张道行;耳蜗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05期
5 王庆德,宗学玲,巩志莲,钟涛;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早期诊断与磁共振成像特点[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6 李仰康,刘国瑞;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Abi Berger ,science editor ,高晶;磁共振成像的原理[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4年06期
8 温博 ,程流泉;磁共振成像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J];人民军医;2005年08期
9 Weber F;Knopf H;蔡同建;;健康青年男性脑部磁共振成像的偶然发现[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10 荣梅;;磁共振成像检查580例安全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富增;;磁共振成像图像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章世全;江小玲;;一个模拟磁共振成像的计算程序[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3 黄天助;;磁共振成像及谱学在临床上应用的综述(英文)[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4 邹利光;;3.0T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和技术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余正贤;;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雷皓;;转化型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邱松耀;;磁共振成像理论的一个概念错误[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邱松耀;;磁共振成像理论的一个概念错误[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常英娟;杨勇;刘艳丽;张劲松;葛雅丽;任静;赵海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磁共振成像探讨[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献日;;胸部磁共振成像在放疗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冬;玻璃纤维用于医学磁共振成像[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何洋;什么是磁共振成像[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纪准培;磁共振成像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刘言成;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检查临床效果显著[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何德功;通过磁共振成像 可诊断胎儿血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刘婧婷;研发中国自己的高端医疗设备[N];光明日报;2010年
7 ;磁共振成像(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8 刘南;“CT”VS“磁共振”[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热射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叶慧慧;快速定量磁共振成像的多层同时成像技术[D];浙江大学;2016年
3 耿晓鹏;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外科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4 吴涛;二甲肼致癌小鼠远端大肠固体脂质纳米粒摄取和分布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叶芳;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多参数研究与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建奇;磁共振成像中若干方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春洪;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黄萨;氢氧化钆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金光(日韦);乳腺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黄鑫;基于多通道并行采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伪影消除方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波;全身磁共振成像及计算机体层成像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张学健;基于多核DSP的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电路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骆国丽;磁共振成像模拟器设计与低场成像仿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李春霞;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在糖尿病肾病的初步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杜小涛;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与7T磁共振T2 mapping和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序列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6 樊鹏;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磁共振示踪成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韩哲;磁共振序列优化扫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疗中的作用与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8 陈兵;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核磁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依霞;磁共振成像对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郭新宇;磁共振成像实时信号接收与图像重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68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66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