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裸鼠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的CEUS表现

发布时间:2018-04-02 08:24

  本文选题:超声造影 切入点:乳腺肿瘤 出处:《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年08期


【摘要】:目的通过CEUS观察裸鼠MDA-MB-231乳腺癌原位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增强情况。方法雌性5周龄BALB/C裸鼠8只,于2只裸鼠右侧第二对乳腺脂肪垫下分别注射0.1ml MDA-MB-231乳腺癌细胞悬液,成瘤2周后,解剖取得肿瘤块后原位种植于另外6只裸鼠乳垫下,建立裸鼠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通过大体和常规超声观察原位肿瘤和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情况,在接种后第6周,采用经鼠尾静脉和经肿瘤周围皮下分别注射0.1ml SonoVue超声造影剂进行CEUS检查,造影结束后解剖裸鼠获得原始肿瘤及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接种后第6天,6只裸鼠接种部位均长出肿瘤,成瘤率100%(6/6),常规超声观察原始肿瘤内血流较丰富,后期出现液化坏死灶和微小钙化灶,大体和常规超声观察均未发现明显腋窝肿大淋巴结;2经鼠尾静脉CEUS示所有裸鼠的原始肿瘤均为不均匀增强,肿瘤内出现范围不等的充盈缺损区,病理诊断原始肿瘤块为浸润性癌;3经肿瘤周围皮下CEUS检出1枚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为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裸鼠解剖后共检出3只裸鼠各有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对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33.33%(1/3)。结论 CEUS在裸鼠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nhancement of in situ tumor and axillary lymph node of MDA-MB-231 breast cancer in nude mice by CEUS. Methods 8 female 5 week old BALB/C nude mice were injected with 0.1ml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 suspension under the second right breast fat pad in 2 nude mice. After 2 weeks of tumorigenesis, tumor masses were obtained and implanted in situ under the breast mats of other 6 nude mice to establish lymphatic metastasis model of breast cancer in nude mice. The tumor in situ and enlarged lymph nodes in axillary armpit were observed by gross and routine ultrasound. At the 6th week after inoculation, 0.1ml SonoVu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was injected into the tail vein of the rat and subcutaneously around the tumor respectively for CEUS examination. Results 1 on the 6th day after inoculation, all the 6 nude mice grew tumors, and the tumorigenesis rate was 100% / 6%. The blood flow in the original tumor was abundant by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There were liquefaction necrosis foci and small calcification foci in the later stage. No obvious axillary enlarged lymph nodes were found in gross or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CEUS showed that the original tumors of all nude mice were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An axillary lymph node (axillary lymph node) was detected by subcutaneous CEUS in the tumor with different filling defect areas, and the primary tumor was diagnosed by pathology as invasive carcinoma. One axillary metastatic lymph node was detected in each of 3 nude mice after dissect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CEUS in metastatic lymph nodes of breast cancer was 33.33 / 1 / 3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Conclusion CEUS is valuable in lymphatic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in nude mice.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超声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225) 2013年度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3156)
【分类号】:R-332;R445.1;R737.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芳;唐光才;;乳腺癌影像诊断的研究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6期

2 邓小芸;赖玉琼;黄伟俊;徐庆华;崔伟珍;陈春霞;戴促;;超声造影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4年20期

3 李江萍;冀鸿涛;朱强;马腾;赵汉学;;头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孙一欣;程文;王宽全;韩雪;李兆歆;刘钊;张丹丹;邵华;;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三种方法及其超声评价[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12期

5 李娅;常才;张迅;乐坚;范亦武;周世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J];肿瘤影像学;2014年03期

6 李伟;韩海艳;杨丽;;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32期

7 马丽园;米成嵘;;经不同部位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对比[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8 余丽惠;罗葆明;;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年05期

9 马桂凤;孙笑;;UE联合常规超声检测兔VX_2腿部移植瘤转移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诚诚;多功能超声造影剂显像及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乔璐;超声联合荧光微泡对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释放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2 金鑫;超声监测放疗前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谷英士;超声弹性成像在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性质中的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程卫玲;能谱CT在鉴别颈部淋巴瘤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刘桂连;经皮内注射CEUS联合常规超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价值[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马丽园;经肿块周围皮下与经肿块周围腺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7 严婷;超声造影在结直肠癌术中前哨淋巴结显像中的临床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8 张福来;兔炎性淋巴结的能谱CT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岳楚,潘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11期

2 吴迪;范志民;;环氧化酶-2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5期

3 刘月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1期

4 闫红霞;时晓芳;孔超;郭欢;高艳锋;祁元明;汲振余;陈鲤翔;安秀丽;康巧珍;;蛋白4.1家族在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与定位[J];中国癌症杂志;2010年05期

5 徐静娴;姚志斌;森井英一;贾心善;青世克之;张劲松;;乳腺癌中CD55高表达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年06期

6 姚舒洋;徐兵河;;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年01期

7 向明钧;方先松;马明星;谭德勇;;应用比较蛋白组学技术筛选乳腺癌血清标志物[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宇;郭丽英;;蛋白质酶谱分析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9 孟玉霞,韩向午,李春海,张文杰,陈国生,徐应军;乳腺癌患者的碱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J];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02期

10 ;乳腺癌[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仉红刚;张静;邢飞虹;李宏伟;修瑞娟;;以体外共培养系统进行乳腺癌细胞株对正常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史健;单保恩;周艳;宋小珍;霍向然;丁春艳;;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组织syk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静;张学光;;PD-L1负性信号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牛爱军;胡成进;陈英剑;闻新棉;孙晓明;杨道理;;KLK6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裴晓华;张琪;樊英怡;;三氧化二砷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作用的研究[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成进;陈英剑;闻新棉;孙晓明;杨道理;;乳腺癌中KLK6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意义[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郭贵龙;尤捷;张筱骅;;Nimesulide对乳腺癌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2006浙江省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06年

8 闫实;张彬彬;宋秉凤;曲迅;;乏氧对乳腺癌细胞株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云涛;史立波;李海平;范忠林;刘俊峰;;雄激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郭贵龙;周素梅;金纯;项友群;张筱骅;;Nimesulide对乳腺癌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2005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德荣;DARC对乳腺癌具有负性调控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理;应用SELDI-TOF-MS技术建立乳腺癌血清蛋白质筛选模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刘红;乳腺癌细胞株化疗药物处理前后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3 吕丽琼;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朱烨;探讨药物相关性靶标在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荣清;实验研究 自杀基因对乳腺癌放疗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吴非;人乳腺癌细胞Rab25基因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与ER,PR,,Her-2/neu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坚;西达本胺单药及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对特定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以及对ERα阴性乳腺癌细胞株ER表达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陈苹苹;N-[4-(4,6二甲基-2-嘧啶氧基)-3-甲基苯基]-N'-[2-(二甲氨基)]苯甲酰脲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臻;乳腺癌中β-连环素和APC基因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震;NDRG1基因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乳腺癌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魏付桥;乳腺癌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游离氨基酸差异性分析[D];南华大学;2007年

3 高君;月经、生殖因素及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4 王凤玫;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乳腺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5 陈璐艳;纳秒脉冲电场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凋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杨亚芳;乳腺癌乳房全切术后局部区域复发与远处转移关系的研究分析[D];河南大学;2013年

7 程秀;硫酸乙酰肝素抗人乳腺癌作用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1年

8 徐杨荣;MTA1、BRMS1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HDAC活性的关系[D];南华大学;2007年

9 房新建;一种新CD44变异体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江苏大学;2009年

10 练炼;乳腺癌细胞株MCF-7诱导血小板聚集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9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699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