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本文选题:前哨淋巴结 切入点:经皮超声造影 出处:《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剂微泡对乳腺癌腋窝SLN进行寻找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旨在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判断引流淋巴结的良恶性这一方式的准确度。方法建立兔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型,普通超声观察淋巴结,初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然后进行经皮超声造影,观察淋巴结超声造影表现,判断其良恶性。结果在灌注情况、开始灌注时间和灌注强度3个指标中,良恶性淋巴结灌注模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淋巴结的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二维超声(87.5%vs 50.0%,P0.001)。结论无灌注和灌注缺损是经皮超声造影判断淋巴结良恶性较好的指标,结合二维超声判断淋巴结良恶性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二维超声。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subcutaneous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 in breast cancer by searching for axillary SLN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cancer by percutaneous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Methods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model of rabbit breast cancer was established. The lymph nodes were observed by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the nature of lymph nodes wa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Then, percutaneou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appearance of lymph nodes and to judge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Results among the three indexes of perfusion, beginning time and perfusion intensit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 perfusion patterns. The accurac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malignant lymph nod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two-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87.5 vs 50.0P 0.001).Conclusion Non-perfusion and perfusion defect is a good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 by percutaneou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The accuracy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ingle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11ZR142700)
【分类号】:R445.1;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洪玉蓉;刘学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2 韦光亮;樊云清;陈凤兰;严雪芹;孙海玲;;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显像及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年05期
3 武雅婷;米成嵘;王文;;经肿瘤周围与乳晕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4 马丽园;王文;米成嵘;;经皮下与经腺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5 王琰娟;米成嵘;王文;;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研究luminal A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增强模式[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锡琳;龙春艳;杨文;唐武兵;谭少波;;70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前、后超声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2年13期
2 赵建广;陈彦平;杨蕾;杨漪;杨会钗;闫晓静;彭士雄;毕大伟;;应用声诺维超声造影诊断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探讨[J];北京口腔医学;2015年01期
3 钟洁愉;孙德胜;胡正明;胡会英;;超声造影引导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1年09期
4 曹晖;海力比努尔·艾则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秦威;罗葆明;文艳玲;智慧;肖晓云;;超声造影引导浅表肿物穿刺活检术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年04期
6 孙德胜;陈芸;钟洁愉;胡正明;胡会英;;超声造影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年04期
7 朱玲;杜联芳;伍瑛;李凡;;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初步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8 肖晓云;智慧;杨海云;赵新保;罗葆明;;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年01期
9 唐敏;陈代途;曹礼庭;;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研究[J];现代医学;2012年01期
10 张菊梅;孙德胜;唐诚;陈小珠;吕晓艳;梁小勤;;超声弹性成像定位、超声造影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比较[J];山东医药;2014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凤;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中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露;兔VX2肿瘤引流淋巴结超声造影及病理对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黄小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茂春;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2年
5 赵敏;L-Selectin靶向微泡声学特性的初步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6 张丹妮;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特征[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赵建广;应用声诺维超声造影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吴波波;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陈健;猪胃前哨淋巴结的超声造影[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10 范志涛;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青萍,周翔,柳建华;新型超声造影剂对组织器官血流灌注的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0年03期
2 方良玉;王建宁;;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09期
3 陈波;薛明兴;叶春梅;黄自明;王蓉;赵松;;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及预后分析[J];华西医学;2011年07期
4 谢文秀;杨俊兰;焦顺昌;戴广海;李自健;游俊浩;;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姜军;;提高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意义的认识[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10期
6 洪玉蓉;刘学明;张闻;莫国强;许俊;魏红权;;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11期
7 贺青卿;姜军;杨新华;范林军;张毅;郭美琴;;乳腺癌淋巴引流途径的临床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8 耿其荣;刘冬耕;史艳侠;向锦;吕跃;;浸润性乳腺癌近似分子亚型的临床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李静怡;韩峰;郑玮;李安华;;经静脉与经皮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兔腋窝淋巴结良恶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惠莉;杜联芳;白敏;顾继英;周洋;何颖倩;;超声造影应用于脾脏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9期
2 王金瑜;;胃超声造影检查在普查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10期
3 杨红;何云;李智贤;廖新红;陈立宏;卢爱霞;;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特征[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常剑锐姚志清;;经胃窗超声造影诊断梗阻性黄疸30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5 戴晴;姜玉新;;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王文平;;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7 陈冬冬;宾建平;吴平生;;超声造影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8 邓晶;胡建群;林红军;叶新华;王剑翔;马文婷;;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李惠霞;刘婕;石红;庞芳;赵巧艳;;超声造影的护理配合[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王军;聂宏娟;于静;庄军;;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润生;;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马娜;章建全;;超声造影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姚克纯;刘淑萍;李利;汪娜;吴迪;张龙方;邵波;刘金花;;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金瑜;;胃超声造影检查在普查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戴晴;;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孙海燕;黄品同;黄福光;田新桥;杨琰;吕夕明;;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A];200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新书;;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A];2007年超声造影新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邬冬芳;何文;张红霞;田凤兰;;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造影应用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谢晓燕;徐辉雄;周路遥;匡铭;殷晓煜;徐作峰;刘广健;梁瑾瑜;吕明德;;二维和实时三维胆管超声造影的方法和临床价值初探[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晶;;静脉超声造影妇科应用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胡珉琦;超声造影防误诊[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超声诊断科 罗渝昆;肝脾破裂 超声造影快速诊治[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备建;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超伦;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曹小丽;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田江克;超声造影引导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治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5 董怡;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功能状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惠琴;超声造影在肝外伤诊断及局部注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李秋洋;膀胱肿瘤三维超声造影与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8 朱贤胜;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孙杰;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强度与新生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夏宇;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娟;超声造影诊断盆腔包块及误诊原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安绍宇;超声造影在乳腺局灶性病变上的应用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2年
3 杨辉;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中南大学;2012年
4 陈寒冰;超声造影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D];苏州大学;2013年
5 赵彩红;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萤萤;肾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表现及剂量对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宋庆飞;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焦子育;超声造影引导局部注射与射频凝固治疗肝门静脉创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林倩;超声造影评价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陈建科;子宫肌瘤超声造影增强类型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5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71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