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基于CT图像的真实成人上呼吸道内气流特性及颗粒物沉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4 11:53

  本文关键词:基于CT图像的真实成人上呼吸道内气流特性及颗粒物沉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年

基于CT图像的真实成人上呼吸道内气流特性及颗粒物沉积研究

孙宏发  

【摘要】:随着国内大中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大气中有害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日益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细颗粒物(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进入到人体肺泡中)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另一方面在医学技术中,,因药物气溶胶来治疗人体呼吸道疾病有用药剂量少副作用小及见效快等优点在医学治疗中广泛应用有鉴于此,研究细颗粒物在人体呼吸道内沉积特性为深入了解颗粒物在人体呼吸道内沉积机理,以及药物气溶胶作用于呼吸道的治疗过程及机理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健康成年男子上呼吸道部位的199张CT图像,建立真实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利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在CT图像的基础上对包括鼻腔咽喉部分主气管的真实人体上呼吸道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ICEM CFD对所建立的上呼吸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基于Fluent软件研究了稳态呼吸强度分别为30L/min(正常呼吸),90L/min(剧烈运动)情况下上呼吸道内的流场特性,以及循环呼吸情况下的上呼吸道内的流场特性基于呼吸道流场云图,利用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DPM模型)加入代表性颗粒物(密度为1000kg/m3的颗粒物),研究了在不同呼吸强度下1μm2.5μm5μm10μm颗粒物分别在上呼吸道内典型位置的沉积,以及在不同粒径下呼吸强度分别为30L/min,60L/min,90L/min情况下颗粒物在上呼吸道内的典型位置沉积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真实人体稳态呼吸和循环呼吸情况下其上呼吸道内的流场变化不大,气流经过鼻腔时存在扰动现象,在咽部存在喷射现象,以及在喉部速度方向有所改变,速度略微增大;气流经过咽喉部时产生涡流现象另外,循环呼吸情况下流场存在一定的延迟现象颗粒物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总沉积率随粒径的增大明显增大,但颗粒物粒径越大越容易在鼻腔内沉积;总体而言,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呼吸道典型位置的沉积率为在咽部喉部沉积率较高,鼻腔次之,而在主气管中的沉积率最小颗粒物在上呼吸道内的沉积率随着呼吸强度的增大略微增大,但较颗粒物粒径增大对沉积率的影响要小一些 该研究可为深入理解细颗粒物(PM2.5)在人体上吸道内沉积规律,及掌握人体上呼吸道内的药物气溶胶给药强度及有效利用率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816.4;X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景娟;宁智;卢小珍;;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流动的数值模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邵龙义,时宗波,黄勤;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宋宇,唐孝炎,方晨,张远航,胡敏,曾立民;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4 王凤丽,宋继良,谭光宇,刘美娟;在ANSYS中建立复杂有限元模型[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乔伟;黄昌丽;于永军;袁欣;;城市空气污染控制与管理[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年03期

6 孙秀珍;于驰;刘迎曦;于申;张军;苏英锋;;人体上呼吸道三维有限元重建与流场数值模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02期

7 徐新喜;赵秀国;谭树林;刘亚军;高振海;;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8 熊志明,张国强,彭建国,周舟;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IAQ的影响研究进展[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年02期

9 张大年;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9年04期

10 文谋;胡徐趣;卢志明;;颗粒物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中沉降规律的数值研究[J];力学季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茆长荣,尚广萍;合肥市城市PM_(10)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周德平;齐颖;甘露林;高杰;;长春市PM_(10)污染与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3 孔祥晨;陈丽;呼群;刘先锋;;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PM_(10)中PAHs的来源及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4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ft palate movement and airflow in human upper airway b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年04期

5 郝明途;林天佳;刘焱;;我国PM_(2.5)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6 芮冬梅;陈建江;冯银厂;;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来源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4期

7 黄宇婷;;北京市石景山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君霞;邵龙义;周林;王静;王建英;;北京市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变化规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赵汝星;苏艳飞;翁佳宾;谢安;张恩送;王朋飞;;校园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研究——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崔明明;王雪松;苏杭;张远航;;广州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益柏;赵树红;费建芳;张根生;胡晓华;;一个基于空气质量模式的耦合沙尘模式系统:模式介绍与初步检验[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2 周兆宏;潘仁明;袁超;李生有;;现用烟花药剂的危害性分析及其无烟化研究进展[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张健;王曼莉;张宁;;能源结构改变对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水溶物影响的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松梅;邓启红;唐猛;;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秀珍;刘迎曦;于驰;张军;于申;苏英锋;王莹;;OSAHS患者和正常人软腭与上呼吸道流场流固耦合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迎曦;王一苹;孙秀珍;于申;王莹;;儿童腺样体切除对上气道气流场的影响的数值模拟[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丽娜;Martin Y-M Chiang;邓林红;;人体下呼吸道呼吸生物力学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徐敬;张小玲;徐晓斌;丁国安;颜鹏;于晓岚;程红兵;周怀刚;;上甸子本底站湿沉降化学成分变化与来源解析[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宁;;离子色谱法对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宁;李利平;;兰州市冬季大气气溶胶水溶物的污染特征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曙辉;旋转式连续微波再生微粒捕集器再生机理及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王正顺;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涌;太原太钢地区PM_(2.5)对大鼠动脉肌源性反应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刘光亚;基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技术的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有害元素浓度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5 岑世宏;京津唐城市群大气PM_(10)和PM_(2.5)理化特征及健康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牛红亚;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乔玉霜;中原城市群大气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及毒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华伟;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测量及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佘峰;兰州地区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康辉;生物成因气溶胶的时空特征、来源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新燕;郑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调查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谷骁勇;基于ANSYS的离心压缩机主要零件建模和受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马静玉;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桂浩;钱塘江杭州段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累积风险及来源初探[D];浙江大学;2011年

5 蔡颂;坚果采摘臂运动仿真及其有限元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肖湘杰;醴陵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红超;袋式除尘器除尘空间气流组织和浓度场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张猛;城市道路扬尘排放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唐明;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分布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晓飞;开封市近地层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安璞,杨淑兰,沙因;北京大气气溶胶单个颗粒的化学表征[J];环境化学;1996年06期

2 高运川,于金莲,张大年;大气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分布规律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9期

3 刘小兵,程良骏;湍流边界层中固体小颗粒湍流运动的Lagrangian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7年03期

4 吴国平,胡伟,滕恩江,魏复盛;我国四城市空气中PM_(2.5)和PM_(10)的污染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敏捷;可吸入颗粒物在人体上呼吸道中运动沉积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5年

2 尹景娟;颗粒物在人体上呼吸道内运动沉降规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徐瑞;吸入疗法中药物颗粒在人体呼吸道内输运过程的数值模拟[D];东华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窗宽、窗位对CT图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4年11期

2 付淼;;基于CT图像的颌面三维重建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3年02期

3 吉征;试论CT图像的质量保证[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07期

4 王海波;李雪耀;杨宇军;;基于线性滤波的脑CT图像颅内结构的提取[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9年01期

5 吕庆文,李树祥;CT图像中大脑边界的提取与跟踪及其算法实现[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5年02期

6 李强;吴娟;;基于CT图像的颅内血肿体积测量方法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12期

7 宣伟玲;赵凯宇;刘淼;;宝石能谱CT在去除常见CT图像伪影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年01期

8 刘素萍,芦青;做好CT扫描前准备工作保证CT图像质量[J];青海医药杂志;1996年04期

9 王延福,刘生江,彭文化;CT图像伪影故障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06期

10 白雪冰;;CT图像的眼部组织重建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钟秀群;;护理质量控制与CT图像关系的探讨[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杜建军;陆建荣;乔爱科;刘有军;;一种基于CT图像的血管快速分割方法[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魏丽春;石梅;刘隽悦;范风云;陆宙;肖锋;胡明民;马海昕;刘晓莉;;CT图像引导下宫颈癌的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剂量体积参数与放射反应的关系[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魏丽春;石梅;刘隽悦;范风云;陆宙;肖锋;胡明民;马海昕;刘晓莉;;CT图像引导下宫颈癌的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剂量体积参数与放射反应之间的关系[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程志亮;姜振兴;贾晓光;高辉;马虹;;利用PACS系统清除模糊效应对CT图像的影响[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沈宏荣;;控制CT扫描中的变量因素提高CT图像质量[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谊;喻德旷;申洪;;用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方法分割肺部病理CT图像病灶[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国丽;张建;胡存刚;;基于小波软阈值法的CT图像伪影去除方法[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宋学义;;CT图像上缘发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夏刚;张定华;赵歆波;敖波;;CT图像短裂纹群特征提取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林 邹连瑞;[N];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海岩;基于CT图像的活体人颅骨几何特征测量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慧贤;排球运动对青少年掌骨形态结构影响的CT图像分析[D];中北大学;2013年

2 刘航;基于CT图像的肝肾自动分割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翁邓胡;基于CT图像的三维电子线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杨上供;CT图像的计算机制全息三维重建[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刁立明;基于CT图像的肺实质自动分割的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徐思瑜;基于CT图像肺部病灶区域的特征提取[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早;CT图像中肺结节胸膜凹陷征与空洞征的提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远波;基于CT图像的数字化肾结石三维模型的建立及经皮肾镜碎石术虚拟仿真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刘孔绚;基于CT图像的贮藏期内苹果主要成分无损检测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杨东霖;鼻中隔偏曲与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CT图像处理[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CT图像的真实成人上呼吸道内气流特性及颗粒物沉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74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