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模式对乳腺体模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本文选题:体模 + 管电流量 ; 参考:《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比较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模式对乳腺体模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乳腺体模一次成像。自动曝光模式,分别应用低剂量(Dose)、标准(STD)和高对比度(CNT)3种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模式,固定管电流量32 mAs,分别改变管电压为25、26、27、28、29、30、32、34、36、38和40kV曝光11次;固定管电压29kV,分别改变管电流量为20、32、40、45、56、63、80、100、125、160和200mAs曝光11次。记录各曝光参数下平均腺体剂量(AGD)值,并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评分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种自动曝光模式下,模拟纤维组织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拟钙化和模拟团块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手动曝光模式下,固定管电流量32mAs,改变管电压或固定管电压29kV,改变管电流量曝光,3种模拟病变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但3种模拟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受管电压或管电流量增加而且引起的变化趋势不同。管电流量或管电压变化对模拟纤维组织的图像评分影响最大,对模拟钙化的图像评分影响最小。自动曝光模式以低剂量模式AGD值最低,高对比度模式AGD最高;手动曝光模式时,AGD随管电压和管电流量增加而增加,均呈正相关关系(R2=0.998,P=0.000;R2=0.979,P=0.000)。结论:数字乳腺X线摄影时,可采用自动曝光的低剂量模式行乳腺癌筛查。使用手动曝光模式行常规临床检查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gital mammography exposure mode on breast phantom image quality and radiation dos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mammary gland phantom was imaged at one time. Three kinds of exposure modes were used, I. E. automatic exposure mode, low dose Dosetor, standard STD) and high contrast, and manual exposure mode, fixed current 32 mAs. the voltage of the tube was changed to 2526 / 26 / 27 / 28 / 30 / 32U / 33338 and 40kV to 11 / 33338 respectively. The voltage of fixed tube was 29kV, the current of the tube was changed to 20 ~ 32o 40 ~ (40) V ~ (45) ~ (65) ~ (65) C ~ (65) C ~ (60) 100 ~ (125) 160 and 200mAs exposure to 11 time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glandular dose (AGD) values under various exposure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and the image qualit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ACR-scal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adiology.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e quality score between simulated fiber tissue and simulated mass under three kinds of autoexposure mod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e quality score between simulated calcification and simulated mass. In manual exposure mod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mage quality scor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analog lesions by changing the tube voltage or fixed tube voltage (29kV), changing the tube current exposure voltage (29kV) by the fixed tube current (32mAs), and comparing the image quality scor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analog lesions. However, the image quality scor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simulated lesions were subject to the tube voltage or The current of the tube increases and the change trend is different. The influence of tube current or tube voltage on the image score of simulated fibrous tissue was the greatest, and that of simulated calcification was the least. The AGD value of low dose mode was the lowest, and that of high contrast mode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at of manual exposure mod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ube voltage and current,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automatic exposure low dose mode can be used to screen breast cancer in digital mammography. Routine clinical examination using manual exposure mod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radiation dose.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基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课题[国卫办(2013)544号]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3-2-003)
【分类号】:R737.9;R730.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谭欢;曾勇明;;平板数字乳腺摄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年35期
2 聂景丽;司王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瘤样增生诊断并中药治疗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宛然;徐辉;郭丽;黄勇;蒋学祥;;乳腺摄影自动曝光模式控制下DR系统、PCM系统和CR系统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开梅;顾生玖;唐世锭;刘建楠;欧奕;赵磊;;超声波法提取香蕉皮多糖的条件优化及其生物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2 曾繁余;;乳腺癌早期筛查方法及其应用[J];华夏医学;2012年04期
3 谭欢;曾勇明;;平板数字乳腺摄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年35期
4 孙艳霞;;新乡市城镇妇女乳腺癌筛查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年23期
5 柳杰;刘佩芳;张连连;马文娟;;不同靶/滤过组合对数字乳腺X线摄影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5期
6 向川江;;乳腺癌患者背阔肌带蒂肌皮瓣Ⅰ期乳房重建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3年34期
7 李光英;;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年35期
8 张峰;罗立民;鲍旭东;;基于电阻抗扫描成像的乳腺癌自动诊断及参数提取[J];自动化学报;2012年05期
9 章永来;史海波;尚文利;周晓锋;纪晓楠;;面向乳腺癌辅助诊断的改进支持向量机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8期
10 闫山英;李海平;马力;张新计;张晓飞;;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许广照;王健;沈飚;施民新;季秀珍;何英;李兴慧;陈赛华;陈铃丽;;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评价[A];2013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六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李兴慧;许广照;王健;沈飚;施民新;陈赛华;陈铃丽;季秀珍;夏淦林;王汉杰;傅爱燕;;彩超联合钼靶在乳腺筛查中的价值[A];2013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六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素萍;运动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模型小鼠荷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王铭;小鼠Ca761/L乳腺癌模型的超声造影及病理学对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玮;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2 杨海云;香蕉皮多糖对人乳腺癌MCF_7细胞体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1年
3 尹传昌;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Foxp3~+Treg细胞检测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梁欣洁;乳腺癌中R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尹峰;磁共振成像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3年
6 李志寒;从ErbB2阳性乳腺癌细胞代谢变化角度初探拉帕替尼诱导细胞耐受的分子机制[D];厦门大学;2014年
7 郑婷婷;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的构建及黄酮类化合物逆转耐药性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8 杨骞;基于DCE-MRI影像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苟凌云;超声造影在乳腺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4年
10 张虹;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初步药学评价及抗乳腺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萍,张宇红,黄国平,马红;乳腺疾病240例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阮骥;郑君惠;陈燕琼;;参数自动优化模式选择对乳腺DR图像质量及平均腺体剂量影响的评估[J];放射学实践;2008年08期
3 赵永霞;王敬稳;杨小红;梁广路;李秋平;徐英进;;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和双面阅读系统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年05期
4 王忠周;王新怡;张经建;李爱银;刘素兰;;数字乳腺机不同曝光模式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0年04期
5 何晓东;顾素英;;乳腺癌超声成像现状与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02期
6 汪立娟;张淑芳;;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9期
7 刘澜涛;岳保荣;尉可道;宋少娟;;乳腺摄影中对比度细节评价方法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1期
8 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比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年01期
9 宛然;武春雪;刘澜涛;秦乃姗;蒋学祥;;相同平均腺体剂量下PCM系统与SFM系统和CR系统乳腺摄影的影像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裘毅民;B超诊断仪几种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J];中国仪器仪表;1995年05期
2 李建伟;刘鸿明;;16层螺旋CT螺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09年10期
3 贺剑;张华;曹小宏;喻东平;罗小平;;心电编辑在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4 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5 李强;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J];医学文选;2002年03期
6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年06期
7 魏本正;影响CR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附ADC COMPACT PLUS成像质量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08期
8 朱道升;王永利;邢继波;;充分应用软件功能提高CT图像质量[J];当代医学;2010年13期
9 易大志;李文丽;侯亚平;;对医用CTX辐射源计量检定的思考[J];中国计量;2013年09期
10 张敏;田新力;张蕾;;CT用数字式全自动语言机[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刘丰林;罗军;;简论一种工业CT图像质量的快速评价方法[A];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齐丽萍;李英;唐磊;李艳玲;李晓婷;崔涌;孙应实;张晓鹏;;对同一组病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重建的胸部CT剂量降低及图像质量的评价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杨飞;苏剑波;戴景文;;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图像质量快速评价[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朱松豪;罗青青;胡娟娟;;基于相关性与图像质量的图像检索算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陈绍武;;印前图像质量的综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潘宁;李丹;曹霞;郑春梅;;提高超声图像质量的初探[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饶德利;;儿童CT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光华;;现代超声图像质量与高新技术[A];首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9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吕发金;张丽娟;谢惠;蒋孝先;;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骏;单纯追求图像质量不可取[N];健康报;2007年
2 王骏;素面朝天看医生[N];大众卫生报;2001年
3 贺群;印刷品质量和印刷图像质量基本概念理解[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刘 晖;跨越图像质量的鸿沟[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马艳红;小型CR系统在国内首次“亮相”[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郑州人民医院 王建坤;购置16层螺旋CT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Cell REGZA是电视演变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浙江 ZHANG L;数字电影[N];电脑报;2002年
9 李雪墨;亚洲首台宝石CT将“落户”香港养和医院[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张楠;中置镜头易于散热[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修峰;人脸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庞建新;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陈晓琳;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明娜;基于视觉系统和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保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姚伟;基于偏微分方程及变分理论的图像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孟远征;优化微型CT图像质量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红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润东;气象环境条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华宁;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3 奚晓婷;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估特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林金彪;显示屏图像质量建模与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5 任雪;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王文文;压缩图像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杨会军;重建算法对低剂量肺部CT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晓东;成人患者体型参数和腹部CT图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个体化剂量调节的初步前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王琨;图像质量对立体定位精度影响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龚洪涛;基于HVS特性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4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6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