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腰围的相关性
本文选题:骨质疏松 + 磁共振成像 ; 参考:《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07期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腰围的相关性,探讨骨髓脂肪含量的体质特点,以加深对骨质疏松发生规律的认识。资料与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或慢性腰腿痛患者144例,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BMI。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对L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以1.3 ppm波峰为三酰甘油峰,水峰位于4.67 ppm,计算脂水比与脂肪比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BMI、腰围组间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的差异。分析年龄与L3椎体脂水比及脂肪比例的相关性。结果男、女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总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7、-0.993,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的总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3、5.478,P0.05)。女性61~70岁组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均明显高于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P0.05),女性L3椎体脂肪比例20~30岁组低于70岁组(P0.05)。61~70岁组男女脂水比总平均值均明显高于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P0.05)。20~30岁组男女脂肪比例总平均值均低于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组(P0.05),61~70岁组与31~40岁、41~50岁、51~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及男性和女性不同腰围组间L3椎体脂水比及脂肪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L3椎体脂肪比例呈正相关(r=0.321,P0.05)。结论腰椎骨质脂肪含量与患者年龄相关,与性别、BMI、腰围均无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hysique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marrow fat content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arrow fat content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age, sex,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rity of osteoporo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height, weight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of 144 healthy volunteers 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leg pain were measured and BMIs were calculated. The L3 vertebrae was collected by monomeric prime point resolution spectroscopy. The peak of 1. 3 ppm was the peak of triacylglycerol, and the peak of water was 4. 67 ppm. the ratio of lipid to water was calculated. The differences of L3 vertebral body fat to water ratio and fat ratio between different sex, age and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group were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the ratio of lipid to water and fat in L 3 vertebra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io of lipid to water and the total average of fat ratio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L3 vertebrae (P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average fat ratio of L3 vertebra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P 0.05). The ratio of lipid to water of L3 vertebrae in 61- 70 years old female group, The ratio of fat to fa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30 years old, 40 years old and 50 years old or 50 years old or 60 years old, and the ratio of female L3 vertebral body fat in 2030 years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70 years old group, the total average of fat water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in 70 years ol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3140 years old group of 2030 years old and 51 year old group of 50 years old, and the age group of 2030 years old. The fat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group of 30 years old group (P 0.05 0. 05%). 20 30 years old group of male and female fat ratio of 60 years ol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and female group. The total mean value of all cas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41 / 40 / 51 / 50 / 51 / 60 / 60 / 60 / 60 / 70 / 70 group and 31 / 40 / 50 / 50 / 51 / 60 age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pid / water ratio and fat ratio of L3 vertebrae between different BMI and male and female groups with different waist circumference.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fat ratio in L 3 vertebrae. Conclusion the bone fat content of lumbar vertebrae is correlated with age, s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医学影像科;
【分类号】:R445.2;R5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斌;董国礼;郭静;曾南林;;椎体~1H-MRS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6期
2 祝乐群;李冠武;常时新;何燕铭;田亚楠;周蕾;薛峰;;~1H-MRS评价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兔:与病理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8期
3 于爱红;陈祥述;孙伟杰;程晓光;王予生;;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定量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榕彪;汤光宇;;~1H-MRS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2 李冠武;汤光宇;;Micro-CT及~1H-MRS在骨质疏松骨质量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6期
3 高才良;董国礼;曾南林;;慢性肾衰病人椎体骨质变化的MRS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2期
4 张思伟;刘晓臻;罗建东;;正常人股骨近端~1H磁共振波谱表现[J];广东医学;2013年10期
5 陈慧莹;袁慧书;;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J];磁共振成像;2014年02期
6 陈芳妮;李绍林;;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3期
7 朱俊;晏莲英;刘翔;;马鞍山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调查[J];安徽医药;2014年08期
8 杜艳萍;朱汉民;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李慧林;洪维;唐雯菁;程群;;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与人体成分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4年02期
9 宋扬;亓媛;薛晓凤;;~1H-MRS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骨质变化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年06期
10 刘倩;张雪宁;王植;孟祥虹;;骨质疏松症影像评价新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晓华;女性骨质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菡;美国白人,黑人和中国人脂肪含量及脂肪分布的不同对骨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荆彦平;~1H-MRS联合DCE和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评价[D];郑州大学;2012年
3 高才良;慢性肾衰病人椎体骨质变化的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加权成像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4 万雯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发病因素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刘斌;椎体结核与椎体恶性肿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对比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6 王辉;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瘦素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经堂;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8 柏敬杰;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骨密度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9 周林远;大鼠去卵巢对骨代谢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谢文皎;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冠武;汤光宇;;Micro-CT及~1H-MRS在骨质疏松骨质量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6期
2 李冠武;汤光宇;李伟;彭屹峰;赵文荣;刘勇;;去势法联合皮质激素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模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7期
3 刘智;蔡跃增;田小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刘石平,伍贤平,廖二元,张红,单鹏飞,曹行之;成年女性体表面积与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关系及其患骨质疏松的风险[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年03期
5 程晓光;杨定焯;周琦;卓铁军;张华俦;项靖;王洪福;欧品中;徐黎;刘建立;徐苓;黄公怡;黄琪仁;H-SBarden;L-S Weynand;K-G Faulkner;孟迅吾;;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骨丢失率、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参考数据库——多中心合作项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年04期
6 虞志康;严志汉;周云新;林嘉瑜;蔡志胜;毛传万;黄磊;许崇永;;脊柱良恶性压缩骨折的MR波谱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4期
7 尚伟;林强;余卫;李小圳;冯逢;田均平;;氢质子MR波谱评估骨质疏松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09期
8 黄际远;宋文忠;陈明曦;史克俭;黄劲;钟兴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对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健;别让骨质疏松症走近你[J];农家参谋;2001年10期
2 杨先碧;振动可以治疗骨质疏松[J];发明与革新;2002年03期
3 黄燕兴,黄新芳;从94800例住院患者分析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滞后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1期
4 刘培成;新疆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02年工作总结[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5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6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7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企业委员名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8 常静;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9 王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J];生物磁学;2004年02期
10 ;研究发现洋葱成分有助缓解骨质疏松症[J];食品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伟民;阎华;朱东;赵双龙;;不同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模拟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石印玉;詹红生;;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薛俊玲;孙海岚;蒋宝泉;陈婷;杨剑;何秀梅;唐蓉;刘洁;;重庆市某中小学教师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营养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4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迪生;;癌症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诊治[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海青;;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7 郑少雄;;骨质疏松症诊治及钙剂的临床应用[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8 李梅;;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德才;;抗吸收骨质疏松药物进展[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滨;;论脊椎骨质疏松症[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厚;应在基层建立骨质疏松中心[N];健康报;2004年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 章振林(博士) 核医学科 马寄晓(教授);骨质疏松误区解析[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言贵;怎样能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4 特约撰稿 林斯其 特约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 廖二元 教授;骨质疏松与补钙[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吉步坤;轻松跳跃预防骨质疏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容小翔;身痛不止骨质疏松症作崇[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沈浩 张文荣 唐步顺 王先华 东诚 曹霞 王伟;冬季 警惕骨质疏松引发骨折[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市四院 齐新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N];无锡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吴佶谊;绝经后妇女易骨质疏松[N];信息时报;2003年
10 朱国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共同的责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骨质疏松症中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李曦;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状易感基因定位的系统遗传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4 马宗民;各向异性骨再造理论模型及骨质疏松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建卫;骨质疏松对大鼠中晚期骨折愈合的影响及辛伐他汀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6 洪秀梅;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朱东;骨质疏松的过程模拟及高频低载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谭丽君;骨质疏松及肥胖相关表型的遗传变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秋军;骨质疏松脊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10 刘世森;Chitosan/PB-MSCs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用于骨质疏松种植修复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X;骨质疏松兔模型的建立与体外冲击波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徐赫男;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刘勇;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畅征;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赵妍;定量CT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睿;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德来;健骨灵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杨林;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的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伟;大鼠悬吊与去势的骨质疏松研究和运动对大鼠胫骨力学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苏钟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0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8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