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MR动态增强联合DWI对肝外胆管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18-05-16 08:40

  本文选题:T分期 + 扩散加权成像 ; 参考:《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EHCC)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EHCC患者术前MR动态增强和DWI扫描资料。依据病变的形态、部位、胆管浸润范围、周围血管、邻近器官或组织的侵犯情况等进行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9例EHCC病理分期为:T1期8例,T2期14例,T3期15例,T4期2例。MR动态增强评价T分期结果为:T1期7例,T2期17例,T3期14例,T4期1例,MR动态增强诊断准确率为84.62%(33/39);DWI评价T分期为:T1~2期23例,T3期14例,T4期2例,诊断准确率为79.49%(31/39);两者联合评价T分期为:T1期8例,T2期13例,T3期16例,T4期2例,总诊断准确率为94.87%(37/39),与病理学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好(Kappa=0.924,P0.001)。结论 MR动态增强联合DWI扫描可以提高EHCC T分期诊断准确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 combined with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in the diagnosis of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ith EHCCU T staging. Methods Mr dynamic enhancement and DWI scan of 39 patients with EHCC proved patholog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 staging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y, location, extent of bile duct infiltration, peripheral blood vessels, invasion of adjacent organs or tissues, and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staging. Results 39 cases of EHCC were divided into 8 cases of stage T 1, 14 cases of stage T 3 and 14 cases of stage T 3. Dynamic enhanced Mr imaging was performed in 2 cases of stage T 4. The results of T staging were 7 cases of stage T 1, 17 cases of stage T 3 and 14 cases of stage T 4.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 dynamic enhancement was 84.62% 33 / 39 DWI. In T stage, 23 cases were in stage 2 of T 1 stage, 14 cases were stage T 3 and 2 cases were stage T 4.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79.49% 31 / 39 and T staging was 8 cases in T _ 1 stage, 13 cases in T _ 2 stage and 16 cases in T _ 3 stage and T _ 4 stage. The total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4.87% ~ 37% ~ 39%, and the consistency with pathological T _ (scor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Kappa (0.924 P _ (0.001). Conclusio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combined with DWI scan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HCC T staging.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编号:BK2012541)
【分类号】:R735.8;R44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柳红;罗文斌;成启华;郭岗;;肝脏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的信号衰减模型研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年02期

2 丁义涛;;肝门部胆管癌肝移植的外科治疗策略[J];肝胆外科杂志;2014年06期

3 康英杰;张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检查中的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5年02期

4 李可珍;林如山;;对比分析MRI和CT技术对鼻咽癌T分期的影响[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年06期

5 袁爱梅;尹建华;顾太富;曾磊;;MRI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1期

6 邢春华;陈宏伟;崔兴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及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11期

7 毛志远;郭晓川;张婷婷;苏丹;王李杰;白莉;;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研究[J];华西医学;2014年11期

8 聂林;李庆;赵衡;周定中;刘进才;;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年01期

9 韩大力;王克山;于甬华;;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3年42期

10 李斌;吕凌;王学浩;;胆管癌的诊治困境与肝移植进展[J];器官移植;201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运明,闫长青,刘三光,张建生,边伟,王文斌;肝外胆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2 郭昭辉,于高权;肝外胆管癌46例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张宁,袁顺娴,赵兴友,岳文胜,余秀琼,周洋;超声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年03期

4 黄润生;雷成功;王兴华;;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5 王立新;;肝外胆管癌28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7期

6 刘江;;肝外胆管癌27例的超声诊断[J];黑龙江医学;2007年10期

7 左峰;;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8 李越;付朋;;肝外胆管癌的外科和综合治疗(附42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9 钱晓莉;司芩;吕效平;仝威;黄声稀;黄艳丽;;超声在肝外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10 刘自鹏;汤文丽;李斌;;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声泉;;肝外胆管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治疗[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交流大会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2 朱立东;;172例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A];山东抗癌协会普外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董铄;徐利云;;超声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立群;刘刚;;肝外胆管癌48例的病理与诊治分析[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谈景旺;陈文;陈立武;王福龙;王君;张伟平;钱印榕;季洪兵;;肝外胆管癌治疗的有效途径[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交流大会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6 赵莉;冯莉;周秀华;;肝外胆管癌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张月寒;张建生;邢国璋;王鼎鑫;;ERCP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应用[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徐少真;姚吟秋;;96例肝外胆管癌的螺旋CT与ERCP联合应用[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任克;;肝外胆管癌CT诊断及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高亚兵;彭瑞云;陈明易;王德文;;原位PCR方法检测肝外胆管癌HBV DNA中循环次数的探索[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森;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人肝外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梅;G-protein γ7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鹏飞;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肖晶晶;64排螺旋CT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艾克拜尔·艾力;肝外胆管癌73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4 黄润生;超声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之帅;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肝外胆管癌血浆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6 刘巍;Lamininγ2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钟昕;超声造影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8 张凝乐;肝外胆管癌中p15和HSP70基因表达的关系及意义[D];南华大学;2013年

9 崔明花;肝外胆管癌中Ki-67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顾军;抑癌基因WWOX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6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96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