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颈动脉易损斑块评估中应用进展
本文选题:颈动脉斑块 + 斑块易损 ; 参考:《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年03期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体征,MRI不仅可以观察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还可以评价粥样斑块的成分及其稳定性,同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详尽、准确的信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Atherosclerosis is a high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Carotid plaque is an early sign of atherosclerosis. MRI can not only observe the stenosis of vascular lumen, but also evaluate the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provide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作者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影像科;宁夏医科大学;
【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编号:PKJ2014-(Y20)~~
【分类号】:R445.2;R5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姚彬;史宏璐;王光彬;杨丽;郑兴月;;3D-MPRAGE及DWI序列评价颈动脉支架术前斑块内出血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年11期
2 赵辉林;万杰清;曹烨;樊翊凌;刘晓晟;赵锡海;王津楠;许建荣;江基尧;;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08期
3 李永丽;徐俊玲;王梅云;连建敏;闫峰山;窦社伟;;3.0TMRI多序列扫描在颈动脉斑块分析中应用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年06期
4 刘丹青;王庆军;蔡剑鸣;蔡幼铨;王勇;韩旭;;高分辨3D黑血磁共振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马林;蔡幼铨;曹向宇;;斜矢状位高分辨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在粥样硬化颈动脉支架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5期
6 贺丹;黄勃源;陈德强;杨丽;刘怀军;;3.0T磁共振SWI对颅内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东晓;黄丙仓;;MRI在颈动脉易损斑块评估中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年03期
2 宋长悦;邓玉辉;徐飞;周航;姜洪;;MRI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与临床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年10期
3 王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CT与MRI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临床医刊;2016年02期
4 白晶晶;钱丽霞;;高分辨MRI测定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与急性脑梗死灶体积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年02期
5 李永招;;分析探讨三维DSA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年04期
6 赵春新;;磁共振黑血技术及MSCTA对颈动脉斑块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A1期
7 屈婷婷;郭建新;;MRI兼容性心脏起搏器的研究进展和患者管理[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年11期
8 杨利新;于薇;Fan ZY;Xie YB;王占宏;Bi XM;安靖;张天静;Li DB;;磁共振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的临床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11期
9 雷云;丁里;任丽香;毕国力;刘达;龚霞蓉;吴昆华;;3.0 T 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及分型的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5年06期
10 王文广;杨国强;王卓;王文杰;宋连江;付远志;刘钥;;快速FLAIR序列T_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烨;赵辉林;刘晓晟;许建荣;;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与脑梗死缺血灶体积的关系[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年05期
2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马林;蔡幼铨;曹向宇;;斜矢状位高分辨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在粥样硬化颈动脉支架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5期
3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赵廷强;马林;蔡幼铨;陈利峰;王湛博;;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术前评估[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马林;杨立;蔡幼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壁面积的测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H.Ota;V.L.Yarnykh;M.S.Ferguson;H.R.Underhill;J.DeMarco;袁瑛;;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3T MRI3种T_1加权序列诊断价值的比较[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2期
6 冯青芝;马建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梗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3期
7 齐向征;王玉玲;杨新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的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11期
8 陆江辉;陈寒;;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4期
9 刘亚欧;李坤成;杨延辉;安靖;于春水;秦文;;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显像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1期
10 万杰清;李善泉;文立;韩志华;潘耀华;徐巳奕;罗其中;江基尧;;腔内超声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评估[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张锋;姚涛;王立英;于文成;;老年人打鼾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11期
2 焦震;;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07期
3 董怡,华秀云;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表现与神经血管症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年02期
4 贾伟华,田桂玲;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2期
5 穆雪梅;穆文涛;;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王瑶;;颈动脉斑块的回波形态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7 李阳;;超声监测颈动脉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7期
8 章黎军;;颈动脉走形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J];中国乡村医药;2010年02期
9 李敏;薛群;董万利;;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9期
10 周光;宋宴鹏;丁全业;;脑梗死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与颈动脉斑块关系[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磊;王亮;董强;于晓燕;许嗣漪;;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春华;;超声药物透入法对颈动脉斑块及椎动脉供血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3 吴德云;刘迎春;高宗恩;唐天萍;杨志杰;李敏;;脑卒中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4 张鹏飞;吴伟;张运;苏海军;姚桂华;张梅;;斑块体积压缩率用于颈动脉斑块弹性力学特征评价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预测[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宋达琳;康维强;滕金龙;李梅;;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循环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恒方;;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7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田新桥;孙海燕;王小同;;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李世岩;;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胡晓飞;金笑平;王凤;倪红;王灵芝;王皖芬;李卫玲;朱敏;胡培阳;;基质金属蛋白酶-7血清水平及其基因-181A/G多态性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皖芬;金笑平;;基质金属蛋白酶-8C-799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颈动脉斑块有中风危险[N];健康时报;2009年
2 华东医院血管外科 崔佳森 副主任医师;防治“小中风” 避免“大中风”[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3 ;女性每日三杯茶可防心梗中风[N];吉林农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轶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庆军;与不同临床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MRI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马慧;长风社区中老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巩祖顺;动脉粥样硬化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的组织学表达及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香;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崔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管重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张敏郁;3D-US与MRI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4 张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罗静;华东地区两地农村居民吸烟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姚彬;弥散加权成像在颈动脉斑块内出血及颈部动脉夹层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湛长青;天津蓟县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8 崔伟;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型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9 吴彦;高血压患者Hcy、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及药物干预观察[D];皖南医学院;2015年
10 曾玮;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D];青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98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9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