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骨骼肌肉系统的应用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27 04:30

  本文选题:扩散张量成像 + 骨骼肌肉系统 ; 参考:《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年11期


【摘要】:正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I功能成像新技术,是目前唯一利用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成像,无创地反映活体各向异性组织内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1]。DTI是唯一非侵入性显示活体人脑组织中白质纤维的走向、紧密度、排列等信息的技术,最初应用于脑卒中,后逐渐用于评价退行性病变、脑白质病变及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并在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学及疗效预测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人体功能成像的研究热
[Abstract]:Positive diffusion Zhang Liang imaging (DTI) is a new functional imag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It is the only one using diffusion anisotropy imaging of water molecules at present.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of water molecule exchange function in anisotropic tissue in vivo [1] .DTI is the only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showing the direction, tightness and arrangement of white matter fibers in living human brain tissue, which was initially used in stroke. It has been gradually used to evaluat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white matter lesions and brain tumor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eurologic examination, pathology and therapeutic effect prediction, which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ever of functional imaging of human body.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4GXNSFAA118257)
【分类号】:R445.2;R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智勇;扩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6期

2 侯进;谭相良;许乙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估膝关节软骨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16期

3 邓德茂;孟悛非;马玲;高振华;张中伟;;正常人小腿肌肉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5期

4 吴有森;鲍海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11年11期

5 龙厚清;林尔坚;胡勇;李广盛;刘少喻;李佛保;;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定量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年01期

6 李贝贝;任翠萍;李莹;石晓莹;任仙;;MRI DWI序列显示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成像的最佳b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17期

7 尚华;刘剑羽;周广金;周延;;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正常女性盆底肌肉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12期

8 梁文彬;胡卫东;娄明武;;椎间盘纤维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量化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德茂;孟悛非;;MR扩散张量成像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欣;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腰椎退行性改变及神经根病变的定量分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侯进;扩散张量成像在骨性关节炎评估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德茂;孟悛非;周春香;马玲;;正常人大腿肌肉的3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2年03期

2 李佳;吕富荣;;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盆腔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年11期

3 钟秀;邱士军;;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表现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4 夏彩凤;顾建平;;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下肢骨骼肌缺血损伤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年10期

5 陈杰;邢伟;生晶;田建明;陈明;张永成;;相对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6 关敏;史长征;熊斐;王晓白;罗良平;张红;;扩散张量成像诊断兔急性缺血性骨骼肌溶解[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年08期

7 王志龙;梁羡和;黄晓星;肖学红;;正常成人斜坡骨髓3.0T磁共振ADC值与相对ADC值的测定[J];吉林医学;2014年23期

8 葛晓雪;孙洪赞;孙英伟;郭启勇;;MR扩散张量成像在骨骼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年02期

9 陈明;邢伟;陈杰;生晶;田建明;;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和PET/CT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1年01期

10 陈杰;邢伟;生晶;田建明;陈明;;相对表观弥散系数鉴别兔良、恶性淋巴结[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家斐;肢体高压电击伤MRI影像学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邢伟;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淋巴结病变诊治中的价值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刘晓晨;多种影像学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脊柱结核早期的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香香;基于多梯度方向扩散张量成像的脑神经纤维可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陈明;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赵欣;基于扩散张量的脑白质内神经纤维的重建算法[D];天津大学;2004年

4 丁宁宁;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在多发性肌炎和糖原沉积病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时启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膝关节周围肌肉中的应用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年

6 王博;腰背肌锻炼角度差异对椎间盘ADC值、硬膜囊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3年

7 赵鲁平;磁共振DWI及DCE序列对正常骶髂关节影像表现的应用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靓;杨健;鱼博浪;;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张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J];磁共振成像;2010年01期

2 武乐斌;朱向玉;王光彬;林祥涛;王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J];磁共振成像;2010年03期

3 方元;刘兰祥;李京龙;刘德丰;崔玉杰;黄松涛;王占秋;;磁共振波谱成像、T2弛豫时间、扩散加权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1年04期

4 宋春瑶;王晓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2年01期

5 张晓丹;陈正光;;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成像的原理及其在颅脑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5期

6 蒋新华;陈建宇;蔡兆熙;梁碧玲;钟镜联;叶瑞心;杨泽宏;高明;赵倩;;正常人椎间盘MRI弥散张量成像ADC值、FA值与年龄和解剖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6期

7 崔刘福,宋海澄,李宏芬,沈志霞;HLA-B27等位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1期

8 肖征宇,曾庆馀;儿童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24例前瞻性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08期

9 盛翠云;韩铭钧;;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7年12期

10 司徒卫军;朱云龙;谭长连;;扩散张量成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结构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明国;王健;谢兵;巫北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颅脑疾病的初步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3期

2 路阳,洪楠,杜湘珂;正常人脑白质纤维结构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国医刊;2005年03期

3 王岩;马林;;脊髓扩散张量成像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6期

4 王诗成;孔抗美;齐伟力;;扩散张量成像在颈脊髓的临床应用研究[J];广东医学;2008年12期

5 司徒卫军;朱云龙;谭长连;;扩散张量成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结构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年12期

6 B.Kruse;T.Illies;H.Zeumer;J.Fiehler;钟进;;扩散张量成像对于正常脑表现的发育迟缓儿童胼胝体微观结构异常的显示[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4期

7 P.A.T.Baltzer;A.Sch釨fer;M.Dietzel;D.Gr釨ssel;M.Gajda;O.Camara;唐光健;;乳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8 曾春;李咏梅;;多发性硬化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年20期

9 K.Hueper;M.Gutberlet;T.Rodt;W.Gwinner;F.Lehner;F.Wacker;夏艺;;扩散张量成像和示踪图评估异体移植肾功能障碍——初步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1期

10 侯欣;杨健;鱼博浪;;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脑发育的应用及展望[J];磁共振成像;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岩;马林;;健康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李春媚;陈敏;李飒英;张宏;王文超;赵伟峰;张晨;周诚;;正常前列腺3T扩散张量成像[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齐志刚;王志群;李坤成;;DTI在健康老年、aMCI、AD患者中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袁建华;丁忠祥;王欣欣;;豆状核发育异常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金科;陈桦;谭利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脑室周白质损伤所致脑瘫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任津瑶;倪红艳;;扩散张量成像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晓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小儿脑病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8 邱明国;王健;谢兵;巫北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颅脑疾病的初步应用[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史瑞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环形强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魏易琼;潘小平;李泽;卢祖能;苏常春;;应用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影像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会迁;颈髓压迫性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实验和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朱向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脊髓损伤的基础学及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田欣;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腰椎退行性改变及神经根病变的定量分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倪红艳;正常老年人和阿尔茨海默病人脑白质改变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宛四海;视觉通路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6 吴占雄;基于DTI的脑组织分割与各向异性电导率计算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侯进;扩散张量成像在骨性关节炎评估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张雪峰;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9 花劏劏;正常成人脑结构年龄相关性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的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翠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健康人脑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颈髓扩散张量成像及其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郑奎宏;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与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杨香香;基于多梯度方向扩散张量成像的脑神经纤维可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蔡梦臣;扩散张量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尹茵;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马瑛;针对颈椎扩散张量成像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D];天津大学;2014年

7 陈穗芬;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视化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席一斌;精神分裂症全脑白质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侯焕新;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脑深部核团及颈髓扩散张量成像影像特征的对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周卫兵;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肝脏病变诊断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0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940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