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放射治疗计划的自动优化及再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7 10:34

  本文选题:自适应放射治疗射野强度分布图优化 + 体素模型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有超过5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因而促进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如何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放射治疗的目的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影响正常细胞,即最大限度的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从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当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放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常规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3DCRT采用多个方向的均匀强度照射野,并在照射野方向上保证照射野形状与靶区投影相一致。而IMRT则除了满足前面的条件外,还可以通过在射束剖面上产生非均匀的辐射强度分布,达到剂量分布的三维适形,同时使剂量强度在肿瘤部位均匀分布,并且周边的非靶区组织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明显提高治疗精度。相比3DCRT, IMRT的最大特点是在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边缘剂量陡峭下降,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与PTV近邻的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具有靶区内照射剂量大、分布均匀;靶区外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小;靶区的定位和照射准确等优点。 虽然IMRT能使剂量分布在靶区边缘陡峭下降,形成较高剂量梯度,在理论上提高了肿瘤的处方剂量,同时减少关键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但是,该高剂量梯度也使IMRT对摆位误差、呼吸运动和器官变形等因素更加敏感,较小的器官运动或者变形将会导致靶区遗漏,或使关键器官卷入高剂量区,导致肿瘤局部未控或是关键器官受到过量照射。近年来,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Treatment,IGRT)的病人摆位校正过程中,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但是,由于在传统的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分次治疗方式,而治疗计划的模拟引导设计是基于肿瘤患者治疗前的解剖影像完成的,并在随后的分次治疗过程中使用同一个治疗计划。随着治疗过程的进行,患者的解剖结构和靶区位置形状会发生变化,与治疗前不再一致,这样必定会影响治疗计划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研究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 ART)。 ART的概念由美国Yan等,于1997年首次提出,它是以放射治疗机和各种成像设备的结合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治疗前,甚至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采集患者的有关的图像信息,得到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位置、运动和形变情况,在需要时根据病人当前的解剖影像对初始计划进行重新优化或修改,生成新的计划再对病人实施放疗。由此可见,ART较好的弥补了传统放疗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放疗实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当前ART的实现方式可分为离线ART和在线ART,对于两种实现方式,放射治疗计划的修改或再优化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放射治疗计划的逆向设计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即需要对靶区高剂量,关键器官和正常组织低剂量进行合理权衡。当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通过线性加权使其变成单目标优化问题,即在优化之前给各目标函数以相应的权重因子来表示计划者对其重要程度的权衡。由于权重因子在治疗前的未知性,使得治疗计划的优化成为一个需要计划制定者参与的反复迭代试错的过程,因而传统治疗计划的优化设计是一个相当耗时耗力的过程。对于在线ART,由于患者躺在治疗床上等待治疗的进行,治疗计划必须实时的完成修改或再优化,从而使当前治疗计划的优化设计方法不再适用。另外,虽然离线ART对治疗计划的再优化的速度没有如此严格的限制,但在实际应用中若采用当前治疗计划的优化方法必然会影响效率,阻碍ART的临床实践。因而,如何快速的进行治疗计划的自动重新优化,成为了ART用于临床的关键所在。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IMRT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作为其核心的治疗计划设计方式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当前所采用的手工试错方式,严重限制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计划的完成成本,增加了医院和病人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以这样一种计划制定方式所得到的治疗计划,其计划质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划设计者的经验以及设计治疗计划所花费的时间。同时根据不同治疗中心的研究报告可以发现,无论是治疗中心内部还是治疗中心之间,所做的治疗计划的质量和计划设计时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也给计划质量的评价比较,不同中心间的合作,经验交流,数据共享等造成了困难。因而,研究如何自动的调整优化参数,实现治疗计划的快速自动优化,对于改变当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所存在的,治疗计划设计时间长,难度大,人力成本高,计划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均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根据自适应放射治疗技术对快速自动再优化算法的需求,针对当前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CART实验室设计开发的放射治疗再优化系统(Super Computer On-line Re-planning Environment, SCORE)为研究平台,对自适应放射治疗中的自动再优化算法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过程的自动化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综述国内外对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及再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阐述当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射野强度分布优化(Fluence Map Optimization)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介绍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剂量计算模型,优化模型及所采用的优化算法;简单介绍本研究得以实现的研究平台SCORE,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根据ART技术对快速自动再优化算法的需求,成功地提出一种的以重现或改善原始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为目的的自动再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剂量的二次体素模型作为目标函数,利用原始计划中的DVH做为先验信息和计划质量评价标准,根据当前DVH与目标DVH的差别自动修改目标函数中的器官或体素权重因子,并通过常规的射野强度分布优化的方法,寻找当前权重因子下的最优治疗计划。然后以自动迭代的方式重复以上过程,从而得到相似于或优于原始计划DVH的治疗计划,完成治疗计划的重新优化。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利用3个真实的头颈肿瘤(HN)患者病例进行验证。在所有的测试病例中,均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即与原始治疗计划相比,由所提出算法得到的再优化计划在保持相似PTV适形度的同时,提高了PTV的剂量均匀性,减少了OAR的受照剂量。同时,由于整个算法基于并行计算的图像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编程实现,大大提高了重新优化的速度,对于多数头颈肿瘤病例,30秒便可完成治疗计划的再优化,满足了ART对再优化算法效率的要求。 与当前的其他再优化算法比,本算法有以下优势:首先该方法采用体素模型,即给同一器官的各体素以不同的权重因子。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和实验,证明采用体素模型,可以在更大的搜索空间寻找最优解,因而有可能找到更好权衡的计划。同时我们的研究发现,体素模型使得目标函数形式的选择变得不再重要,即使利用简单的二次凸函数,也可搜索整个Pareto平面,同时简单二次凸函数的应用,使得求解变得更加简单。另外,以原始计划的DVH作为重新优化的最终目标和先验信息来引导权重因子的自动调整,具有以下优势:第一,DVH是临床上评价治疗计划治疗的重要指标,原始计划已经通过了医生的认可并且包含了医生对于各器官受照和保护的权衡,若新计划可以得到类似或更优的DVH,理论上应该可以得到医生的认可。第二,由于DVH不包含任何剂量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因而比利用剂量分布作为先验信息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使得可以在更大的搜索空间寻找最优质量计划。最后,该方法是完全的再优化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修改治疗计划。通过模拟传统的治疗计划优化过程,以DVH作为先验信息引导权重因子的自动调整,并利用并行计算的GPU编程实现,大大提高了重新优化的速度,使其满足了ART对再优化算法的效率要求。 (3)针对当前治疗计划设计时间长,难度大,人力成本高,计划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基于GPU再优化平台和治疗计划数据库的快速自动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收集100例前列腺癌病人的调强治疗计划建立治疗计划数据库,以DVH引导的自动再优化算法为基础,通过利用数据库中每一个治疗计划做为引导,为一位待治疗患者生成一系列具有不同权衡考虑的治疗计划,构成待选计划集。再通过设计界面友好的计划选择工具,辅助医生从待选计划集中快速的选择符合其要求的最终治疗计划。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本章利用数据库中的治疗计划进行留一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100例所得计划中,其DVH优于,相似,劣于原始计划的个数分别是44,45,11。同时,所得治疗计划的平均质量得到了提高,即在保证PTV覆盖率的同时,改善了PTV的剂量均匀性,减少了关键器官剂量。另外,在提高治疗计划质量的同时,该算法还极大的降低了计划制定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在留一交叉验证实验中,对一位待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通过自动反复调用SCORE生成99个待选择治疗计划的时间通常在40到100分钟之间,其平均时间为82分钟。之后利用治疗计划选择工具,在一分钟内,便可从99个待选计划中选出最终满意的治疗计划。由于待选治疗计划集的生成过程,是不需要任何人力干预的完全自动的过程,因而计划制定者实际花在一位患者身上的时间便可极大的降低,可高效的完成治疗计划制定。 本论文根据自适应放射治疗技术对快速自动再优化算法的需求,针对当前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对自适应放射治疗中的自动再优化算法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过程的自动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于所有算法基于GPU编程实现,并通过利用DVH作为先验信息引导权重因子自动调整,克服了传统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存在的:治疗计划时间长、人力成本高、计划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实现了治疗计划的快速自动再优化以及计划设计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实时性,减少了对医务人员时间和精力的依赖,从而使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由传统的耗时试错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另外,再优化方法也满足了ART对于算法效率的要求,为ART技术中再优化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
[Abstract]:Radiation therapy is one of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of malignant tumor . More than 50 %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need radiotherapy ,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adiotherapy . The aim of radiotherapy is to kill tumor cells as little as possible , to kill tumor cells , so that the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s and organs are less affected or protected from unnecessary radiation .

In contrast to 3DCRT , IMRT is characterized by a sharp drop in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n the beam section ,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organ ( Organ At Risk , OAR ) in the target area , and has a large dose distribution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in the target area .
The radiation dose of normal tissues around the target area was small .
and the target area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irradiation and the like .

In recent years , cone beam CT ( CBCT )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 IGRT ) .

The concept of ART is developed by Yan et al . in 1997 . It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radiation therapy machine and various imaging devices . It can be used to acquire relevant image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o as to obtain the position ,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target region and the organ . Therefore , the new plan can be re - optimized or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 s current anatomical image , so that the new plan can be used for radiotherapy . Therefore , the ART is bett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radiotherapy , and the accuracy and accuracy of radiotherapy are greatly improved .

Traditional therapy planning is a multi - 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that although IMRT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therapeutic plan as its core .

In this paper ,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daptive radiotherapy technique to the rapid automatic reoptimization algorithm ,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current radiotherapy planning are studied , and the automatic re -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 automation problem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radiotherapy planning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 The main tasks are as follows :

( 1 ) To review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design methods and re -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radiotherapy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
In this paper , the method of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 Fluence Map Optimization ) ,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 is described . Based on this , the dose calculation model , optimization model a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used in this study are introduced .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latform SCORE , which can be realized in this study ,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

( 2 )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 the optimal treatment plan under the current weight factor is improved by using DVH in the original plan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 and the optimal treatment plan for the current weight factor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ent DVH and the target DVH .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 the optimal treatment plan is improved .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 the optimal treatment plan is improved greatly .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eatment plan is greatly improved .

Compared with oth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 this algorithm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 firstly , the method adopts a voxel model , that is , the voxels of the same organ are given different weighting factors .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of Stanford University , it is proved that a voxel model is adopted to search for the optimal solution in a larger search space .

A rapid automatic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GPU reoptimization platform and treatment planning database is proposed .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automatic re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radiotherapy planning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daptive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to the rapid automatic reoptimization algorithm .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0.55;TP30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爱东;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及剂量验证[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2 胡宗涛;费振乐;彭勇;陆林;;伽玛刀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管近期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9年11期

3 陈利;陈立新;孙洪强;黄劭敏;孙文钊;高兴旺;邓小武;;直线加速器小照野物理数据的测量和比较[J];癌症;2009年03期

4 曹文涛;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剂量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胡中友;卢宏;郎琦志;汪德明;盛泽平;李同文;;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野在模拟机下的摄片验证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李军;张西志;翟振宇;谭飞;葛和平;仲桂芳;;肿瘤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临床参数测量与验证[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5期

7 苏小强;马飞龙;王兴艳;张力;张圣林;何瑞龙;;医科达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使用技巧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蒲萍,李德志,李光辉,张青,陈正堂;鼻咽癌常规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4年07期

9 宋延波;陈晓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重庆医学;2009年01期

10 周一兵;;放射物理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J];重庆医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春涟;;面罩固定技术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单锦露;张绍祥;谭立文;王阁;王东;雷新;;数字化盆腔放疗模型的构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3 陈少文;王学涛;陈立新;曹午飞;唐强;刘小伟;;医用直线加速器入射电子束参数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吴宜灿;李国丽;陶声祥;吴爱东;孔令玲;刘伯学;林大全;陈义学;宋钢;赵攀;林辉;陈朝斌;黄群英;吴李军;;精确放射治疗系统ARTS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郑祖安;陈元;于世英;;肿瘤放疗射野精度与床板因重力下沉相关性的评估模型研究[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6 陈少文;王学涛;陈立新;曹午飞;唐强;刘小伟;;医用直线加速器入射电子束参数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7 王建华;周晋阳;;浅谈医学物理师的培养[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卜羽;屠波;;关于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体会[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姜瑞瑶;王忆冰;李斌;;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稳定性安全监测分析及其质量保证[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暨2010年《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耀红;胡海峰;高建军;陈怀璧;陈志强;何宇;陈玉梅;高峰;梁笑天;;KV/MV同源双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样机研制[A];第八届全国医用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观桥;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建立及其放射治疗疗效的CT、MR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曲颂;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胡俊峰;像素级图像融合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李建东;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李智慧;基于可视化的三维放射治疗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郎锦义;1.鼻咽癌局部控制治疗方法临床实验 2.SRT应用剂量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7 任振义;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永杰;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优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庞学利;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解剖及临床剂量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黄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强;MOSFET探测器测量组织补偿胶对表面剂量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2 盛大宁;IMRT逆向计划中的混合多目标梯度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彭海波;一种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鹏;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放射治疗管理及技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吕博;CT-SIM激光灯定位系统的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高升;基于DICOM RT的医学图像信息显示及配准[D];南京大学;2011年

7 安丽花;基于单纯形优化算法的调强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伟军;基于CT技术的带电粒子治疗计划的初探[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一栋;不同放疗技术治疗脑转移瘤的剂量学比较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10 张春;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0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990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