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8-06-13 23:31

  本文选题:神经胶质瘤 + 肿瘤复发 ; 参考:《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胶质瘤复发15例,放射性脑损伤17例。分析32例患者的DWI、PWI、MRS等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比较异常强化区与对侧正常区的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自动生成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胆碱(Cho)/磷酸肌酸(Cr)比值及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比值。结果胶质瘤复发组ADC值与放射性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的最大值和平均值与放射性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的Cho/Cr和Cho/NAA比值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灵敏度,单用PWI为80%,单用MRS为73.3%,PWI联合MRS为93.3%。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灵敏度,单用PWI为82.4%,单用MRS为70.6%,PWI联合MRS为88.2%。结论联合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提高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ombined use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 and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lioma recurrence and radiation brain injury.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glioma treated in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5 cases of glioma recurred and 17 cases of radiation brain injury.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DWI PWI Mrs were analyzed.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A) of the abnormal enhancement area and the contralateral normal area were compared. The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mean transit time (MTT), choline chorion / creatine phosphate (Cr) and the ratio of ChoP / NAA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C value between recurrent glioma group and radiation brain injury group (P 0.05). The maximum and average values of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N) and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 in glioma recurrenc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adiation brain injury group (P 0.05), and the mean 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 (MT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adiation brain injury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ratios of Cho / Cr and ChoP / NAA in glioma recurr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adiation brain injury group (P 0.05). In the diagnosis of glioma recurrence, the sensitivity of PWI alone was 80, that of Mrs alone was 73.3% and that of PWI combined with Mrs was 93. 3%.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was 82.4 with PWI alone and 88.2with Mrs with 70.6PWI.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glioma recurrence and radiation brain injury and provide good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神经影像科;
【分类号】:R739.41;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飞舟;顾明;何次;蒋锐;关静;;320排CT全脑一站式成像技术对颅内高灌注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2 吴开福;徐培坤;吴运;胡光东;;6例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误诊为胶质瘤复发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3 王岩;马林;;早期放射性脑损伤MRI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4期

4 王玉林;刘梦雨;李金锋;张军;孙璐;冯逢;马林;;表观弥散系数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琳;范国光;曹倩;边杰;;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诊断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2 白雪菲;牛广明;韩晓东;高阳;张颖;;PWI和DWI技术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4年01期

3 张颖;牛广明;韩晓东;郭冬玲;苗燕平;白雪菲;吴琼;吴慧;高阳;;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损伤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8期

4 王萍;翟昭华;唐光才;韩福刚;舒健;;不同b值对瘤体及瘤周水肿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5年03期

5 王俊;王建;王庆松;王志强;段丹;李余霞;;首次前循环TIA后脑血流量降低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6 孙瑞玲;牛广明;;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吴慧;牛广明;韩晓东;高阳;张颖;;放射性脑坏死的MRI诊断[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8 于雷;王莹莹;车现锋;孙爱君;孙效刚;;~(11)C-蛋氨酸PET-CT在诊断脑胶质瘤复发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规划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年06期

9 邱丽华;刁显明;易勇;周恩友;曾宪辉;朱建军;敖永胜;段杰;;脑胶质瘤术后的MRI随访研究[J];华西医学;2013年11期

10 沙琳;范国光;曹倩;边杰;;联合应用PWI与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丙仓;7T动物磁共振评价大鼠C6胶质瘤纳米药物疗效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祥攀;肺癌脑转移的立体定向治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黄惠勇;HOXA9基因在人脑胶质细胞瘤对放化疗耐受性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黄惠勇;HOXA9基因在人脑胶质细胞瘤对放化疗耐受性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李竹青;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再手术治疗的预后评价[D];中南大学;2014年

6 张耀;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早期复发与假性进展的鉴别诊断模型[D];中南大学;2014年

7 周成丞;IDH1突变胶质瘤磁共振波谱和纹理分析的影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洪晓华;用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鼠脑胶质瘤放疗疗效[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江晶晶;脑肿瘤的分子生物学行为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春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分级脑胶质瘤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姗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与高血压相关性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培岭;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4 王鹏;MR动态对比增强灌注及弥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陆梦如;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别脑低级别胶质瘤、脑炎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牛俊婕;丙戊酸钠对C6胶质瘤大鼠正常脑组织的放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7 张照涛;14.7T核磁共振波谱评价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及放疗前后代谢物改变[D];山东大学;2014年

8 肖胜;早期DTT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评估中的价值[D];扬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应瑞,李伟雄,林映如,陈龙华;~(18)F-脱氧葡萄糖PET对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并放疗后肿瘤残留的价值[J];癌症;2004年10期

2 李天然 ,郑春雨 ,李铭山;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4期

3 耿道颖,陈增爱,沈天真;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1年03期

4 梁霁;郑金瓯;;放射性脑病48例的影象学特征[J];广西医学;2007年12期

5 张奕昭;胡海菁;徐新超;;MSCTA容积重建在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6 冯英;赵九军;闫海霞;白艳玲;;综合治疗放射性脑病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08年04期

7 张菁,漆剑频,陈浪,黄文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管通透性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年08期

8 凌华威;丁蓓;张欢;董海鹏;潘自来;陈克敏;;CT灌注成像对脑膜瘤诊断分型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3期

9 雷振;魏里;王志铭;蒋永红;;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丁娟;孙钢;李国英;朱仕芳;李胜辉;李理;邹小凤;;320排CT头颅一站式扫描——全脑动态容积成像初步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强华;;晚期放射性脑损伤手术干预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2 魏旋;牛道立;孙建聪;何芬;;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3期

3 孙世远,张衍,李增法;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体会[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0年04期

4 郝俊芳,于锋,梁超前,田世禹;放射性脑损伤——附5例报告[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1年06期

5 庞伟,梁平,李济培;放射性脑损伤[J];肿瘤防治杂志;2003年06期

6 陶胜忠,艾文兵,王煜,雷霆,薛德麟;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11期

7 朱妍,焦德让;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5年04期

8 朱妍,回树新,郝继山,焦德让;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9 钟静;姜恩海;;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免疫系统改变的研究[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徐府奇;王琛;谢红;田野;;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自由基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蔺志清;张作洪;冯楠;费冰;;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潘绵顺;王鹏;蒋华平;汪业汉;;放射性脑损伤及相关问题[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袁文佳;崔凤梅;刘萍;王利利;涂_g;;硫酸镁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方向明;胡春洪;;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初艳红;初亚琼;;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预防和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夏爽;阮林;韦力;李鑫;杨晓梅;;海带多糖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7 张健;董晓荣;;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机制的研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8 韦力;阮林;廉春蓉;张文佳;莫立根;李小妹;;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9 罗鸣;骆志国;明帮春;莫正英;;放射性脑损伤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机制[A];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13年

10 段成洲;;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延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放射性脑损伤微观病理改变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欧广飞;1.放射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及其早期发现与防治研究 2.一个新的放射生物学死亡—存活模型的理论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田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4 李华杰;少突胶质细胞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变化与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刘雅洁;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及中药防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6 王玉林;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对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刘俊丽;他莫昔芬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邱士军;~1H-MRS化学位移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林曰增;MR脑灌注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赵修义;MR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岗;放射性脑损伤中苯二氮(?)受体调控作用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徐府奇;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王琛;安定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作用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高汉晶;红细胞生成素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5 钟静;放射性脑损伤旁效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张玮;硫酸镁对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王玉林;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放射性脑损伤及胶质瘤复发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唐博;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对神经组织的影响[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刘家斌;依达拦奉对急性期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姜梅;~1H-MRS在放射性脑损伤和胶质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5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015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0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