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CT图像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年
CT图像的应用研究
李想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成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因为其图像的分辨率高,对人体损伤小,而成为病理和解剖研究的主要手段。然而生物医学图像本身有着很多不可避免的缺陷,,为了提高图像的可读性以及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进行更有效的观察和诊断,对医学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就成为非常必要的。 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点,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基本概念是将图像空间划分成一些特定的区域,具体到CT图像上,就是将CT图像上有意义的特征或者需要应用的特征提取出来。这些特征可以是原图像场的原始特征,如物体占有区的像素灰度值等,也可以是空间频谱或直方图特征。 本文主要针对CT图像进行应用研究。在大致介绍CT设备及其成像原理和CT图像本身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图像处理在CT图像上的应用。其中包括:图像的表示与显示、图像的颜色处理;并应用了图像变换、直方图技术、在空域上的增强技术对CT图像分割之前进行预处理;此外,运用边缘检测、轮廓提取和轮廓跟踪等算法将CT图像进行边缘以及轮廓的处理。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图像分割在CT图像上的应用。针对CT图像自身特点,研究了直方图分割方法,包括单阈值分割和多阈值分割对于CT图像的分割效果;设计实现了阈值自动选取方法,包括基于熵的阈值选取方法、基于矩的阈值选取方法、基于凹度的阈值选取方法、基于梯度均值的阈值选取方法等,并应用于CT图像,与传统图像分割方法进行比较,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改进了自动多阈值图像分割方法,对CT图像进行多阈值分割;利用小波变换、特征值空间聚类、松弛迭代法等多阈值分割方法,实现了图像的多阈值分割,与CT图像自身特点相结合,结果较理想。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CT图像的临床观察和诊断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814.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兆丰;CT图像监视器三无故障的检修与分析[J];医疗装备;2000年10期
2 方明刚;CT图像的评价指标[J];上海医学影像;2000年04期
3 方明刚;CT图像的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0年06期
4 张金宏,陆光华;基于颅脑CT图像的边缘提取[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1期
5 刘兴龙,周萍,李训栋,王磊,童隆正;肝纤维化CT图像的频域特征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4年10期
6 孟伟,席建宁;浅谈CT图像伪影[J];医疗设备信息;2002年12期
7 刘冰川;CT图像数据的数字化获取及存储[J];医疗设备信息;2002年01期
8 孟伟,孙晖,李强;浅谈CT图像后处理技术[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12期
9 叶华山;;CT图像中嵌入不可见数字水印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9期
10 赵媛媛;郭红莲;袁潮;;基于Web的鼻腔虚拟内窥镜[J];中国医疗设备;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从军;莫健华;;基于体数据的CT图像三维重建[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静;钟秀群;;护理质量控制与CT图像关系的探讨[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涂建东;黄洪宇;陈崇成;;可视化空间聚类挖掘算法及系统实现[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卫东;阮兴云;徐志荣;;CT图像的质量保证测试方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邓敏;刘启亮;李光强;程涛;;一种基于场模型的空间聚类算法[A];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金玮;郑新奇;;基于空间聚类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启亮;邓敏;彭东亮;徐震;;基于场论的空间聚类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邓羽;;广义多维云模型在空间聚类中的应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何文俊;李元景;吴万龙;李玉兰;;CT技术在爆炸物检测领域的应用[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更社;刘慧;彭丽娟;刘新军;;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石损伤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应朗(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2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韩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N];科技日报;2001年
4 王迪;[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乔天富 吉尔;[N];中国环境报;2000年
6 陈辉霖;[N];健康报;2003年
7 陈列欢 叶国盛 奚启新 孟华 张建新;[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胥金章;[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记者胥金章;[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黄显斌;唐明山;[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海英;基于微机的CT图像序列快速直接体绘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李永森;SDMKD及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胡彩平;基于空间自相关的空间数据挖掘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李海岩;基于CT图像的活体人颅骨几何特征测量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王亚琴;道路交通流数据挖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张雪萍;基于群集智能的带约束条件空间聚类分析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杨悦;面向空间数据复杂性特征的聚类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卢畅;椎板切除及小关节切除对颈椎节间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吴仲乐;数字脑—计算解剖学方法及GPU技术应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张亚萍;大型三维网格模型多分辨率构建与绘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想;CT图像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刘启亮;自适应空间聚类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关庆;增强的软子空间聚类技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李旭东;基于空间聚类的无线网络场景识别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王博;GIS系统中基于网格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晓辉;CD-400CG型ICT系统配套数据库设计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3年
7 邱明;基于可变形模型的CT图像病灶分割及参数测量[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郭松青;基于CT图像建立人体足部骨骼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束传伶;基于空间聚类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景虎;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CT图像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2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3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