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颈脊髓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19:01
【摘要】:目的: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脊髓横断面形态(横径、矢状径、横断面积)改变的测量,探讨颈脊髓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评价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收集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无颈脊髓压迫的正常人102例,男59例,女43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1.2岁。随机性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4.6岁。病程0.5月-10年,平均13月,受累总节段数106,其中单节段受累6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以上21例,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0例,26例在MRI上显示脊髓内高信号,行颈椎前路手术27例,颈椎后路手术9例,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保守治疗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颈椎MRI扫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JOA评分。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纳入标准: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诊疗标准,并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测量无颈脊髓压迫的正常人的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C3、4、C4、5、C5、6、C6、7等五个水平节段的脊髓横断面形态值。正常生理条件下,C2、3水平节段很少因退变因素受到压迫,本研究认为C2、3水平节段脊髓横断面形态相对固定。测算出C3、4、C4、5、C5、6、C6、7等水平节段脊髓横断面形态值与C2、3水平节段的对应比值,建立正常成人颈脊髓横断面形态标准。二是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及主要受压节段的脊髓横断面形态值,由步骤一估算出主要受压水平节段未受压前的脊髓横断面形态值,得出脊髓形态改变率(丢失率)。通过Spss17.0软件中双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形态改变率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JOA评分的相关性。本研究定义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横径+矢状径为脊髓径像,脊髓形态改变率=|主要受压节段未受压前脊髓横断面形态值-主要受压节段受压后脊髓横断面形态值|/主要受压节段未受压前脊髓横断面形态值x100%。 结果:正常人组C2、3、C3、4、C4、5、C5、6、C6、7等五个水平节段的脊髓横断面横径(单位:mm)、矢状径(单位:mm)、横断面积(单位:mm2)分别为10.40±0.63、6.63±1.27、57.22±7.67;11.10±0.90、6.38±0.61、60.21±8.25;11.40±0.83、6.33±0.62、62.21±8.83;10.90±1.76、6.02±0.60、58.99±7.66;10.20±0.89、5.46±0.67、48.84±7.85。正常人组C3、4、C4、5、C5、6、C6、7等水平节段的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横断面积与C2、3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横断面积的对应比值分别为1.06、0.96、1.05;1.10、0.95、1.09;1.05、0.91、1.03;0.98、0.82、0.8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横径+矢状径、横断面积改变率分别为(21.60±22.60)%、(29.40±21.06)%、(24.64±18.55)%、(23.21±14.0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JOA评分:8.5-17分,平均12.2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脊髓横断面横径改变率与JO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03,P>0.05);矢状径改变率与JO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89,P>0.05);(横径+矢状径)改变率与JO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95,,P>0.05);横断面积改变率与JO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796,P<0.05)。 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脊髓径像改变率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评估无明显相关性,而脊髓横断面积改变率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评估具有显著相关性;由于颈脊髓受压后产生蠕动变形,不能单纯从脊髓径像改变来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严重性;当脊髓横断面积减少23.21%,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R681.55
本文编号:2336369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R68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贾存玮,胡万鹏,胡洋,牛松青,范力军,孙实香,张习高,李相万;颈椎椎间盘与相应椎管及内容物关系的影像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年04期
2 贾连顺,袁文,倪斌,陈雄生,陈德玉;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05期
3 王拥军,施杞,彭宝淦;颈椎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年06期
4 谭军,万卫平,贾连顺,赵定麟,屠开元;颈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的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11期
5 张伟国,许新复,施增儒;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磁共振成像测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5年02期
6 陈建,施丁一,刘华,唐尧,孙金凤;颈椎管超声检查与测量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7 党耕町,王超,陈仲强,刘忠军,王志国;“比值法”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2年04期
8 贾连颀;陈德玉;陈友兴;张文明;;颈椎硬膜囊伸屈动态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0年01期
9 党耕町;王超;陈仲强;刘忠军;王志国;;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值的测量及统计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3年04期
本文编号:2336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33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