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肝转移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CLMs) chemo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es of breast cancer by using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were collected and received docetaxel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TX) chemotherapy regimen. Conventional plain scan and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were performed 3 days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1 month after chemotherapy and ADC values were measured. The effective group and the ineffective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effective group and ineffective group by using (RECIST)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olid tumor. Results among 69 metastatic foci, 31 were effective and 38 were ineffective. The ADC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were (1.26 卤0.35) 脳 10-3mm2/s and (1.37 卤0.32) 脳 10-3mm2/s (t = 3.468), respectively. The ADC values before chemotherapy in effective group and ineffective group were (1.16 卤0.24) 脳 10-3mm2/s and (1.35 卤0.44) 脳 10-3mm2/s, respectively. The ADC values of effective group and ineffective group after chemotherapy were (1.46 卤0.30) 脳 10-3mm2/s and (1.31 卤0.34) 脳 10-3mm2/s (t = 1.647), respectively. The ADC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effective group were (1.16 卤0.24) 脳 10-3mm2/s and (1.46 卤0.30) 脳 10-3mm2/s (t 9.881g, P 0.000), respectively. The ADC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ineffective group were (1.35 卤0.44) 脳 10-3mm2/s and (1.31 卤0.34) 脳 10-3mm2/s respectively (P 0.05).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drawn. When the Yorden index = 1.27nb was 700, ADC=1.37 脳 10-3mm2/s was taken as the threshold value to judg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otherapy.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AUC): 0.678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5535. Conclusion ADC value can predict the effect of BCLMs chemotherapy in early stage.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影像科;
【分类号】:R445.2;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柏根基;王书中;张辉;王友红;嵇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胃肠道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03期
2 蒋朝霞;彭卫军;许玲辉;黄晓燕;殷文瑾;饶南燕;李俊杰;吴炅;;RECIST标准在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与WHO标准比较[J];中国癌症杂志;2008年02期
3 Petra G Kele;Eric J van der Jagt;;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the liv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13期
4 张丽;郭小毛;;局部治疗在乳腺癌局限性肝转移中的作用[J];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玉唐;兰永树;;CT及MRI结肠成像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0年08期
2 李优伟;陈正光;;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1年06期
3 杨记华;高雪梅;程敬亮;;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年03期
4 郭秋;任克;徐克;孙文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5 王小艺;吴宁;;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6 张虎;秦东京;;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应用的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5期
7 沈茜刚;周良平;;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5期
8 徐守军;杜端明;刘鹏程;;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影像学评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1期
9 王梅;张龙江;卢光明;;肝硬化相关结节的MRI研究与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5期
10 叶艳艳;刘燕娜;;影像学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广东医学;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萍;兔肝VX2肿瘤影像病理学特征其射频消融后影像病理联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邵震宇;WB-DWIBS成像检测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雷晶;磁共振纳米铁颗粒成像技术在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的基础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邢伟;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淋巴结病变诊治中的价值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余小多;3.0T MRI功能成像对子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赵连新;3.0T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技术在四肢神经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袁友红;大鼠肝癌模型磁共振功能成像及HIFU术后差异蛋白组学[D];中南大学;2013年
8 任翠;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术前评估及放化疗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张妍;MR扩散加权成像在进展期胃癌疗效预测与评价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陈世林;肝非高斯扩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钟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肝癌化疗栓塞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黄乐生;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文文;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崔凤珍;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正常值测量及其用于筛查疾病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小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应用中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赵林伟;MR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D];川北医学院;2011年
8 任晓璇;DWI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病灶的早期诊断和定量评价[D];汕头大学;2011年
9 吕银章;3.0T磁共振神经成像在脊神经病变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盼盼;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价值[D];泰山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智伟,廖美琳,陈玉蓉,赵家美,张心敏,成柏君;WHO标准和RECIST标准评价肺癌化疗疗效的比较[J];循证医学;2004年02期
2 胡夕春,郭海宜,杨新苗,李进;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5年05期
3 汤光宇,姚冀平,徐_g,刘勇,李伟,顾伟中;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的最佳扩散敏感系数值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06期
4 郑晓林,徐辉雄,吕明德,谢晓燕,徐作峰;扩散加权MRI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2期
5 王霄英,丁建平,周良平,李飞宇,范晓颖,王继琛,蒋学祥;前列腺癌的MR扩散成像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11期
6 韩鸿宾,谢敬霞;MR扩散与灌注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利华;陈永峰;张久权;王文伟;夏云宝;王健;;表观扩散系数值在鉴别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08期
2 潘希敏;魏富鑫;黎规典;;表观扩散系数在子宫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3年10期
3 A.F.Halaweish;E.A.Hoffman;D.R.Thedens;M.K.Fuld;J.P.Sieren;E.J.R.van Beek;王霁g;;不吸烟者肺膨胀水平对超极化~3He表观扩散系数测量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5期
4 王霈;张辉;苏晋生;张华华;武瑞凤;郭娟;王俊波;秦江波;;正常妇女乳腺不同月经周期表观扩散系数差异的初探[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1期
5 管s,
本文编号:2348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3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