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I在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中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0 10:04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良、恶性非肿块性强化病变的MRI表现特点,以及MRI在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其制定个体化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对9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并且MRI表现为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的影像资料及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Siemens3.0T MRI16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扫描。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BI-RADS-MRI),观察分析病变的分布特点与动态增强表现: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簇状环形强化、丛状强化及网状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表现。病理组织学结果采用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将MRI表现与相应的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对所测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如下统计学分析:(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b=800s/mm2时,ADC值鉴别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Sensitivity,Se)与特异度(Specificity,Sp),确定ADC有效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界值。(2)良、恶性病变分布特点(导管样分布、节段样分布、区域样分布、弥漫样分布)、内部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簇状环形强化、块状强化、网状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I型、Ⅱ型、Ⅲ型)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值比(odds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评价节段样分布、簇状环形强化/块状强化、ADC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90例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中,恶性组59例(59/90,65.6%),病理结果包括: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22例(其中2例以DCIS成分为主),导管原位癌19例(其中3例伴微浸润),乳腺小叶癌10例(其中包括2例小叶原位癌及8例浸润性小叶癌),派杰氏病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7例。良性组31例(31/90,34.4%),其中包括化脓性炎症4例,囊性增生病1例,腺病14例(其中1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大汗腺化生,2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伴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其中1例伴腺病,3例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本组提示乳腺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65.6%。在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中,9例(10%)呈导管样分布(恶性病变为5例,良性病变为4例),49例(54.4%)呈节段样分布(恶性病变为37例,良性病变为12例),22例(24.4%)呈区域样分布(恶性病变为12例,良性病变为10例),10例(11.1%)呈弥漫样分布(恶性病变为5例,良性病变为5例)。其中良恶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中节段样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分布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内部强化类型中,均匀强化25例(27.8%)(13例为恶性,12例为良性),不均匀强化21例(23.3%)(11例为恶性,10例为良性),环形簇状强化24例(26.7%)(20例为恶性,4例为良性)、块状强化16例(17.8%)(14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网状强化4例(4.4%)(1例恶性,3例良性)。其中内部环形簇状强化、块状强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59例恶性病变中:17例TIC为I型曲线(28.8%),38例TIC表现为II型曲线(64.4%),仅4例TIC为III型曲线(6.8%);而31例良性病变中:15例TIC为I型曲线(48.4%),14例TIC为II型曲线(45.2%),2例TIC为III型曲线(6.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在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11±0.32)×10-3mm2/s,31例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47±0.37)×10-3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ADC值鉴别诊断的界值为1.3×10-3mm2/s,当ADC值≤1.310-3mm2/s时诊断为恶性,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8%、78.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布特点(OR=2.663,95%CI1.088-6.516)、内部强化的簇状环形强化(OR=4.583,95%CI1.354-15.516)、块状强化(OR=6.417,95%CI1.308-31.482)均增加预测肿瘤的风险;而ADC值(OR=0.155,95%CI0.060-0.406)、ADC值升高,预测肿瘤的风险降低。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9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且MRI表现为非肿块状强化的乳腺病变的影像表现与资料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中呈节段样分布者多见于乳腺的恶性病变中,较其它表现形式更具有诊断意义。 2.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内部强化方式的簇状环形强化及块状强化对提示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 ADC值≤1.3×10-3mm2/s提示乳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但与良性病变具有有一定重叠;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水平为中度以上。 4.联合应用MRI表现分布特点(节段样分布)、内部强化(环形簇状强化、块状强化)及ADC界值(≤1.3×10-3mm2/s)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的阳性预测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R737.9
本文编号:250313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建东;刘园园;张雪林;石灵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2007年02期
2 顾雅佳;;乳腺常见病变的X线和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J];放射学实践;2007年12期
3 张静;程流泉;安宁豫;蔡幼铨;张爱莲;;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块和非肿块性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2年01期
4 李玮;石惠;平学军;李德刚;;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13年06期
5 皋岚湘 ,丁华野;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6 王永杰;金彪;张海兵;黄汉琴;;MR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序列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7期
7 张丽;韩立新;曹惠霞;杜渭清;莫树群;王俊;;Fischer’s评分结合MR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在乳腺病灶定性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10期
8 杨光;张祥宏;赵俊京;刘秀健;李智岗;王小玲;严霞;张志刚;;乳腺癌钼靶X线微钙化与癌细胞ER、PR表达关系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年05期
9 赵斌;王光彬;;重视MRI在乳腺疾病中的重要作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赵斌,蔡世峰,高佩虹,彭洪娟;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503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50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