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相位MRI成像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影像科;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统计室;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骨密度室;
【基金】: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基金研究项目(编号:B201012)
【分类号】:R580;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帆;李扬彬;谭理连;;MR双回波成像对成人脊柱病变的定量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罗政;吴炜戎;蔡晓燕;蒋春梅;谢启新;;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急性发热反应的临床特点[J];广东医学;2014年06期
3 S.Meisamy;C.D.G.Hines;G.Hamilton;C.B.Sirlin;C.A.McKenzie;郭丽君;;T_2~*校正合并脂肪波谱模型的T_1独立MR成像对脂肪肝的定量分析:与磁共振波谱的盲法比较[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4 M.A. Fischer;D. Nanz;A. himakawa;T. Schirmer;R. Guggenberger;A. Chhabra;孙珊珊;;量化腰痛病人肌肉脂肪:多回波MR成像与单体素MR波谱成像的对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文;杨坤涛;;基于CZT探测器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技术[J];光电工程;2006年11期
2 张浩;何进卫;高杲;岳华;虞进波;胡伟伟;顾洁梅;胡云秋;李淼;傅文贞;刘玉娟;肖文金;柯耀华;章振林;;HOXD4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女性低骨量的关系[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年04期
3 顾洁梅;何进卫;肖文金;胡伟伟;张浩;胡云秋;李淼;傅文贞;刘玉娟;汪纯;柯耀华;岳华;章振林;;维生素D受体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低骨量的关系[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年03期
4 马宗军;王一农;;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年05期
5 胡彦君;王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比较影像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年03期
6 陶坤明;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发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年01期
7 陈慧莹;袁慧书;;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J];磁共振成像;2014年02期
8 李婵;李亮;陈志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技术进展综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年05期
9 余文侠;;绝经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02期
10 盛延生;王艳辉;;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治疗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健;食品中潜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受体通道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罗景龙;不同动物肠道优势需氧菌分离及其对黄豆苷原转化菌株转化能力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肖梦强;正反化学位移成像在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胡小军;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1年
5 郑崇武;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6 田小丽;代谢性及内分泌性骨质软化的影像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毛翠平;基于细胞水平的抗骨质疏松中药药效学评价方法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6年
8 于飞;大豆异黄酮开环菌株及其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于雷;基于FPGA的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的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张碧云;大豆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年01期
2 姚伟武,沈艳,李明华,杨世埙,乔瑞华,何鸿渊,肖云峰;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健;别让骨质疏松症走近你[J];农家参谋;2001年10期
2 杨先碧;振动可以治疗骨质疏松[J];发明与革新;2002年03期
3 黄燕兴,黄新芳;从94800例住院患者分析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滞后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1期
4 刘培成;新疆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02年工作总结[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5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6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7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企业委员名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8 常静;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9 王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J];生物磁学;2004年02期
10 ;研究发现洋葱成分有助缓解骨质疏松症[J];食品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伟民;阎华;朱东;赵双龙;;不同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模拟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石印玉;詹红生;;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薛俊玲;孙海岚;蒋宝泉;陈婷;杨剑;何秀梅;唐蓉;刘洁;;重庆市某中小学教师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营养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4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迪生;;癌症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诊治[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海青;;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7 郑少雄;;骨质疏松症诊治及钙剂的临床应用[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8 李梅;;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德才;;抗吸收骨质疏松药物进展[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滨;;论脊椎骨质疏松症[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厚;应在基层建立骨质疏松中心[N];健康报;2004年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 章振林(博士) 核医学科 马寄晓(教授);骨质疏松误区解析[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言贵;怎样能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4 特约撰稿 林斯其 特约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 廖二元 教授;骨质疏松与补钙[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吉步坤;轻松跳跃预防骨质疏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容小翔;身痛不止骨质疏松症作崇[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沈浩 张文荣 唐步顺 王先华 东诚 曹霞 王伟;冬季 警惕骨质疏松引发骨折[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市四院 齐新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N];无锡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吴佶谊;绝经后妇女易骨质疏松[N];信息时报;2003年
10 朱国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共同的责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骨质疏松症中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李曦;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宗民;各向异性骨再造理论模型及骨质疏松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洪秀梅;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朱东;骨质疏松的过程模拟及高频低载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秋军;骨质疏松脊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7 郭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状易感基因定位的系统遗传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建卫;骨质疏松对大鼠中晚期骨折愈合的影响及辛伐他汀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9 谭丽君;骨质疏松及肥胖相关表型的遗传变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厉孟;新型多孔自固化人工骨治疗骨质疏松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X;骨质疏松兔模型的建立与体外冲击波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徐赫男;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刘勇;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畅征;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赵妍;定量CT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睿;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德来;健骨灵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杨林;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的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9 黄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雷巍;骨质疏松的模型计算及其光测软件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9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53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