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血管结构运用DCE-MRI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6 19:15
【摘要】:背景与目的: 乳房疾病是当今女性最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乳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疾病之一;因此,更深奥的研究乳房血管结构的变异特点已成为乳腺外科提高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关键性基础理论。本研究旨在乳房血管结构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同时运用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重现图像,其显示乳房动脉血管解剖结构的清晰程度有助于乳房血管解剖结构的清晰辨认,且着重于新生血管网络的辨认,辅助临床医生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间应用DCE-MR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的乳房疾病患者,从中择选500名患者入组,入组人数均为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单侧病变患者,即500例正常乳房,350例单侧乳腺癌,150例单侧乳腺良性病变。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49岁。本文对不同病理类型对乳房血管的影响不做讨论和分析。 2.MRI检查方法:采用GE HD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同时使用8通道表面相控阵乳房专用线圈,增强早期图像减影后进行三维MIP重建,根据重建图像所示血管分级(正常乳房血管、乳腺良性病变血管及乳腺癌的血管)。在ADW4.3工作站上用三维MIP软件分析,用强化最明显时的图像与平扫图像进行减影,所得减影图像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从而获得双侧乳房重建图像。在高分辨率显示器上对重建的乳房动脉血管进行多平面、多角度的旋转观察,在工作站上由三名高年级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共同对所有患者的2D重建图像及3D-MIP图像血管进行统计、分析和计数,,评价胸廓内、外动脉,肋间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对显示血管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乳房的血管解剖结构主要有三条供血途径,即: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肋间动脉。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下,乳房的动脉分支级别显示情况为:正常乳房的胸廓内动脉能够清晰显示Ⅰ级分支的显示率为82%(410/500),Ⅱ级分支的显示率为72%(370/500),胸外侧动脉Ⅰ级分支的显示率为69%(345/500),Ⅱ级分支的显示率为41%(205/500),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54%(270/500);乳腺癌的胸廓内动脉Ⅰ级分支的显示率为98%(343/350),Ⅱ级分支的显示率为85%(297/350),胸外侧动脉Ⅰ级分支的显示率为80%(280/350),Ⅱ级分支的显示率为52%(182/350),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65%(227/350);乳腺良性病变中胸廓内动脉Ⅰ级分支的显示率为86%(129/150),Ⅱ级分支的显示率为52%(78/150),胸外侧动脉Ⅰ级分支的显示率为69%(103/150),Ⅱ级分支的显示率为42%(69/150),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42%(63/150)。通过对乳房血管结构运用动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显示及统计学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正常乳房胸廓内动脉显示率高于胸外侧动脉及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为乳房的主要供血动脉。乳腺癌的胸廓内动脉Ⅰ、Ⅱ级血管、胸外侧动脉Ⅰ、Ⅱ级血管的显示率均高于正常乳房,且胸廓内动脉Ⅰ、Ⅱ级血管,胸外侧动脉Ⅰ级血管,肋间动脉的血管显示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周围可见增多、增粗、中断、聚集的异常血管网络。 结论: 乳房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乳房动脉Ⅰ级血管和Ⅱ级部分血管的分布。乳腺癌血管丰富,Ⅰ、Ⅱ级血管分支的显示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5.8;R445.2
本文编号:2552970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5.8;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本强;段阳;陶黎;;VIBRANT动态增强MRI及其减影对乳腺癌血供的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1年02期
2 迟达;罗娅红;于韬;段阳;何翠菊;赵英杰;赵丹;;应用MR动态增强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J];当代医学;2011年06期
3 赵斌;;乳腺影像学的当前任务与未来发展[J];放射学实践;2007年11期
4 杜铁桥;丁宝芝;桑春玉;张超;;乳腺MRI动态增强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年02期
5 刘勇,汤光宇,顾伟中;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5年06期
6 杨帆,孔祥泉,韩萍,刘定西,彭振军,熊茵,于群;动态增强减影乳腺磁共振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1期
7 马捷 ,孙国平 ,杨建梅 ,王庆全 ,青春;乳腺慢性炎症的X线诊断(附32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9期
8 朱越;陶黎;段阳;罗娅红;曾宪一;范依莎;;乳腺MR VIBRANT动态增强减影血管成像[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5期
9 徐梅;李俊来;;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在乳腺肿瘤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10 郭勇,蔡祖龙,蔡幼铨,陈凛,马林,高元桂,梁艳;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09期
本文编号:2552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55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