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CXCL10-CXCR3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实时监测同种移植排斥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靶向CXCL10-CXCR3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实时监测同种移植排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器官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急性移植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依然多发。AR是导致移植器官损害以致失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特异性无创性诊断技术对保护移植器官,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期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外周血及尿中趋化因子配体10 (CXCL10, C-X-C motif chemokine 10)在器官移植前及器官移植后的变化对移植器官预后有一定预测意义。CXCL10与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3(CXCR3, C-X-C motif receptor 3)共同介导包括Thl细胞在内的多种CXCR3阳性免疫细胞到急性排斥部位的募集,并且在AR发生免疫细胞募集的早期阶段即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其在移植器官局部的表达量与AR发生密切相关。在促炎微环境下CXCL10能够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角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并且表达上调早于CXCR3的另一配体CXCL9,因此检测局部CXCL10的表达量能够比检测CXCL9更早地诊断CXCR3阳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分子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使在活体状态下无创性实时监测某一靶分子的分布及相对量成为可能。本论文在确定CXCL10是一与AR起始密切相关的靶点的基础上,成功制备了CXCL10靶向特异的131Ⅰ-anti-CXCL10 mAb分子探针,并对CXCL10的分布进行放射性显像,探讨其在AR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由于131Ⅰ-anti-CXCL10 mAb分子量大,其体内分布及排除较缓慢,药物代谢动力学不够理想,因此本课题第二部分探讨了以小分子125Ⅰ-CXCL10(8.5 Kd)为探针,以其受体CXCR3为靶点,实时监测AR的可行性。第一部分:以CXCL10为靶点的早期急性移植排斥显像研究研究方法1.建立同种皮肤移植小鼠模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皮肤移植模型,同时以BALB/c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系皮肤移植模型。逐日观察移植物生存状况。1mg/kg.d他克莫司腹腔给药的药物处理同种移植模型建立同种移植免疫抑制模型。移植后第10天用HE染色验证各组皮片处排斥状况。2.CXCL10 mRNA及蛋白的检测:于移植后第10天分别取移植部位皮片及对侧正常皮片进行RT-PCR检测CXCL10 mRNA的相对表达。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及ELISA法测定移植后第10天移植皮片、血液和脾中CXCL10蛋白表达状况。3.放射性碘化标记:Iodogen法131I标记anti-CXCL10mAb,纸层析法检测放射性化学纯度及稳定性。4.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小鼠皮肤移植后第8天尾静脉注射131I-anti-CXCL10 mAb后不同时间处死小鼠,取移植皮片及主要器官,称重,测量放射性,研究观察131I-anti-CXCL10的体内生物分布状况及靶向性。5.放射性磷屏显像研究:小鼠皮肤移植后第8天尾静脉注射131I-anti-CXCL10mAb后不同时间麻醉小鼠后,进行放射性磷屏131I-anti-CXCL10的体内生物分布显像。大剂量未标记的anti-CXCL10 mAb尾静脉预先注射进行阻断实验,验证131I-anti-CXCL10靶向特异性。研究结果1.成功制备同种及同系移植模型;移植后第10天时同种移植组皮片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排斥反应明显;他克莫司药物处理组淋巴细胞浸润较未用药组显著减少,排斥反应较轻;同系移植组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无明显排斥反应。2.RT-PCR, ELISA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与同系对照组及他克莫司处理的同种移植组相比,未处理同种移植组移植皮片CXCL10表达最高,他克莫司处理能显著抑制同种移植皮片及脾的CXCL10表达,降低血中CXCL10水平。3.成功制备了131I-anti-CXCL10mAb,其放射化学纯度较高(98%),稳定性较好,制备后72h放射化学纯度仍高于95%。4.体内生物分布数据同时显示药物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同种移植皮片处放射性浓聚最高,与显像结果相一致。同种移植组在给药后72 h时的靶/非靶比值为4.15±0.25,明显较他克莫司处理组靶/非靶比值(2.29±0.10)高。5.磷屏放射自显影显示,同种移植皮片在注射显像剂后的6h至72 h的各检测时间点均清晰显像,而他克莫司处理组放射性浓聚不明显,同系对照组未发现放射性浓聚。尾静脉预先注射大剂量未标记CXCL10 mAb可显著减低同种移植皮片对131I-anti-CXCL10mAb的摄取。研究结论:1.CXCL10可以作为早期急性移植排斥的分子显像诊断靶点,需进一步研究。2.131I-anti-CXCL10 mAb能够成功地进行以CXCL10为靶点的急性排斥反应显像,并且能够检测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第二部分:小分子显像剂125I-CXCL10监测早期急性移植排斥的研究研究方法1.建立皮肤移植小鼠模型并检测CXCR3表达:制备以BALB/c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的同系皮肤移植模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的同种皮肤移植模型。取移植后第9天小鼠进行RT-PCR及免疫组化法验证移植皮片处CXCR3表达。2.放射性碘化标记:四氯二苯基苷脲(Iodogen)法125I标记CXCL10,纸层析法检测放射性化学纯度及稳定性。3.结合特异性验证:取同种移植第8天的小鼠脾细胞进行125I-CXCL10与CXCR3阳性脾细胞的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4.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取同种移植第8天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CXCL10后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5.体内生物分布:小鼠皮肤移植后第8天尾静脉注射125I-CXCL10后观察CXCR3阳性细胞的体内生物分布。6.皮肤移植小鼠磷屏自显影显像。研究结果1.CXCR3表达状况: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显示:与同系对照组相比,同种移植组移植皮片CXCR3表达量明显较高;同系组CXCR3表达量与对侧正常皮片处无显著差异。2.成功制备了125I-CXCL10,放化纯为98%,稳定性好,72h时仍高于95%。3.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结果表明125I-CXCL10可与细胞特异性结合,平衡解离常数KD值为3.48±0.31 nM,其免疫活性约为90%。4.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表明,125I-CXCL10具有较好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符合二室分布模型,其分布相半衰期为0.34 h,消除相半衰期为9.83 h。5.24 h时的体内生物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同种移植皮片放射性浓集明显,靶/非靶比值为3.01±0.25;同系对照组移植皮片无明显放射性浓集,靶/非靶比值为1.14±0.10,与正常对侧皮肤无显著差异。6.全身磷屏显像结果显示,注射125I-CXCL10显像剂3h时,同种移植皮片即可清晰显像,随显像剂的排出本底降低12h时对比更显著,24 h时皮片处放射性浓集仍较高。而同系对照组移植皮片处在24 h内均未见明显放射性浓集。研究结论CXCR3是急性移植排斥反应早期炎症细胞浸润的良好核素显像靶点,125I-CXCL10具有良好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可以较好显像急性移植排斥反应。
【关键词】:趋化因子配体10 趋化因子受体3 急性移植排斥反应 分子影像学 放射性核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7;R817
【目录】:
- 中文摘要8-12
- ABSTRACT12-16
- 符号说明16-17
- 前言17-20
- 第一部分:以CXCL10为靶点的早期急性移植排斥显像研究20-34
- 材料和方法20-26
- 一、实验材料20-21
- 二、主要实验仪器21-23
- 三、实验方法23-26
- 实验结果26-30
- 一、 CXCLI0在同种皮肤移植模型中的表达26-27
- 二、 ~(131)I-anti-CXCL10mAb的制备及放化纯和稳定性测定27-28
- 三、 ~(131)I-anti-CXCL10mAb在同种皮肤移植小鼠体内分布实验28
- 四、 ~(131)I-anti-CXCL10mAb在同种皮肤移植小鼠的磷屏放射自显影28-30
- 讨论30-34
- 第二部分 :小分子显像剂~(125)I-CXCL10监测早期急性移植排斥的研究34-43
- 材料和方法34-38
- 一、实验材料34-35
- 二、实验仪器35
- 三、实验方法35-38
- 实验结果38-41
- 一、CXCR3在同种皮肤移植模型中的表达38
- 二、 ~(125)I-CXCL10的制备及放化纯和稳定性38-39
- 三、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39
- 四、 ~(125)I-CXCL10在同种皮肤移植小鼠体内分布39
- 五、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39-40
- 六、 ~(125)I-CXCL10在同种皮肤移植小鼠的磷屏放射自显影40-41
- 讨论41-43
- 全文小结43-44
- 附图表44-52
- 参考文献52-58
- 致谢58-59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附件60-7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同种移植炎症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唐荣德;人肾同种移植排异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5年02期
3 赵阳兵;赵雄飞;;客观判定人培养表皮细胞同种移植后存活情况的方法[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1年02期
4 浦林;肾同种移植接受者尿白蛋白的连续测定[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3年01期
5 谢晶辉;;接受免疫抑制剂的肾同种移植患者的皮肤并发症[J];皮防战线;1981年Z2期
6 姚德鸿;;大剂量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治疗肾同种移植排异反应的比较[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9年10期
7 蒋红,史敏言,姚立人;新生同种移植耐受发生机理的初步探讨——抑制细胞参与介导新生同种移植耐受[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4年12期
8 侯宗昌;同种移植免疫遗传学的进展(综述)[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外科学分册;1977年05期
9 蒋红;史敏言;姚立人;;小鼠新生同种移植耐受动物模型的建立[J];安徽医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10 乔玉磊;刘愉;王群;;不用免疫抑制剂的短期冷冻保存气管同种移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阳兵;赵雄飞;黄淑贞;;人表皮细胞同种移植后临床观察及其存活判定方法初探[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2 王利;唐懿挺;;牦牛同种移植炎症因子AIF-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A];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侯桂华;Wang San Ming;梁婷;宋静;张超;郑永先;;应用SAGE技术研究小鼠同种移植急性排斥相关基因[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侯桂华;;MIF在同种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及对T细胞影响机理的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刘玉杉;王全兴;孙文佶;王春梅;王建莉;曹雪涛;;心脏原位转染可溶性TNF受体(sTNFR)基因的抗同种移植排斥效果及免疫机理分析[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梁婷;侯桂华;李璐娜;刘德宜;张超;;抗CD40L单抗(MR-1)对小鼠同种移植过程中T细胞的影响[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宫念樵;戴晓敏;李幸;;Blimp1基因干预调控诱导耐受态DC下调同种移植免疫反应[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虎魁;TLR5靶向同种移植物放射性实时监测及自噬在同种排斥中的调节机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侯桂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同种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刘红涛;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Pim2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盛茂;环孢素A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和同种移植耐受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郝静;rFliC诱导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梁婷;固有免疫标志物MIF与TLR5在监测同种移植排斥中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7 韩从辉;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同种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大彦;靶向CXCL10-CXCR3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实时监测同种移植排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富强;同种排斥过程中TLR5及Foxp3的表达、调节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杨红;Th17型细胞因子及MIF在同种移植急性排斥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郑永先;Rapamycin对同种移植耐受模型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春霞;黄芪对同种移植排斥过程中CD4~+CD25~+T细胞表型及相关分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靶向CXCL10-CXCR3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实时监测同种移植排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5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