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生后0-1岁正常小儿脑白质发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13:41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分析1周岁内不同月龄段正常婴儿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特点,研究这一时期正常婴儿脑白质发育成熟规律。 材料与方法:本文搜集了2008-12月至2009-12月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头部MRI检查的小儿,从中筛选出神经系统检查及常规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异常的婴儿41例,年龄范围从生后1天到51.5周(平均21.03周),按月龄分为4组:28天8例为第一组,2-3个月8例为第二组,4-6个月11例为第三组,7-12个月14例为第四组。使用美国GE Signa Excite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扫描,所有受试者均行头部轴位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DTI施加的梯度场方向为15个[1、2],b值为1000s/mm2[3、4]。所有数据均经GE Signa Excite 1.5T超导磁共振仪自带的Functool软件处理,并形成图像。 分别测量两侧5个深部脑白质部位(内囊前肢、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及视放射线)和4个周围脑白质部位(额叶白质、顶叶白质、颞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的(fractional anisotropy, FA)FA值,感兴趣区大小约16mm2。 分别计算每个受试者深部脑白质和周围脑白质的平均FA值,然后这些计量资料对出生后的月龄作散点图,并作线性相关及回归分析,求解出回归方程;计算每一组深部脑白质及周围脑白质的平均FA值,进行配对t检验并作直方图;分别计算同一个月龄组每个解剖部位的平均FA值,进行方差分析并将这些数据对解剖部位作折线图,来观察对于同一个解剖部位处于不同月龄的脑白质FA值所发生的变化及同一月龄不同解剖部位的FA值变化情况。 统计学处理:深部脑白质和周围脑白质FA值的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来处理;深部脑白质及周围脑白质FA值的组间比较、回归方程的统计推断及脑白质不同解剖部位FA值的比较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来检验。以P 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计量资料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 1.生后第一年,小儿脑白质的平均FA值是随年龄而升高的,但是生后1到6个月左右,FA值的升高率较大,7-12个月组脑白质的FA值升高率较小(P0.05)。 2.在生后的前6个月内,深部脑白质和周围脑白质FA值升高率不同,前者大于后者,在7-12个月组深部和周围脑白质的FA值的升高率较接近。 3.出生后一年内,各月龄组深部脑白质的平均FA值均较周围脑白质的平均FA值高,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4.在生后一年内,相同月龄组婴儿不同解剖部位脑白质的FA值明显不同(P0.05),不同月龄组同一解剖部位脑白质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活体脑白质细微的结构,可用于评价婴儿脑发育情况,并可建立一个与婴儿脑白质疾病比较对照的正常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445.2
本文编号:2607618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海波,孔祥泉,熊茵,肖学宏,杨炼,周承凯;1.5T磁共振仪评估新生儿和婴儿的正常脑髓鞘[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7期
2 陈宁,蔡宗尧,刘文,肖朝勇,李慧国,罗欣;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初步应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年06期
3 郭雪梅,肖江喜,谢晟,王霄英,蒋学祥;正常儿童脑组织成分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10期
4 倪建明;沈天真;陈星荣;;3.0TMR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FA值测量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7期
5 张春燕;张云亭;张敬;李威;;正常成人脑结构年龄相关性变化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1期
6 方虹,原田雅史,西谷 弘;脑内代谢物分子弥散运动的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04期
7 孙丽霞,周丛乐,王红梅,杨慧霞;母亲孕期糖尿病对子代脑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8 刘翔,戴建平,曹光,孙玮,孙非,李少武;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11期
,本文编号:2607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0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