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DWI及DCE-MRI定量参数对不同年龄段肝泡型包虫病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19:2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青少年组、成人组肝泡型包虫病(HAE)边缘带的ADC值与DCE-MRI的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并结合两组形态学方面变化,探讨功能磁共振对两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方法、临床病理及其他临床途径确诊为肝泡型包虫病(HAE)的病人共41例,其中青少年组20例,成人组21例,均行1.5TMRI肝脏常规平扫(T1WI、T2WI、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扫描,根据影像表现出的病灶成分特点将两组肝泡型包虫病(HAE)分别划分为实性组及液化坏死组(其中广泛不规则长T2信号表现的定为液化坏死组,无长T2信号的定义为实性组),将所得部分图像导入相应后处理工作站,由软件测出各组HAE边缘带的ADC值及动态增强相关定量参数值,并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20例青少年组病例中,实性组8例(40.0%),液化坏死组12例(60.0%),实性组病灶直径在3.64~11.43 cm之间,液化坏死组病灶直径在8.91~12.87cm之间,实性组2例(25.0%)位于肝左叶,4例(50.0%)位于肝右叶,2例(25.0%)同时侵及肝左、右叶,液化坏死组3例(25.0%)位于肝左叶,7例(58.3%)位于肝右叶,2例(16.7%)同时侵及肝左、右叶,实性组4例(50.0%)不同程度侵犯肝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3例(37.5%)出胆道扩张,1例(12.5%)出现门脉海绵样变性,青少年液化坏死组8例(66.7%)同时累及第一、二肝门,3例(25.0%)侵犯横膈及胆囊;实性组2例(25.0%)出现食管下段、主动脉旁转移,液化坏死组,2例(16.7%)出现脑转移;21例成人组病例中,实性组10例(47.6%),液化坏死组11例(52.4%),实性组病灶直径在3.24~14.35cm之间,液化坏死组病灶直径在3.64~11.06cm之间,实性组3例(30.0%)位于肝左叶,6例(60.0%)位于肝右叶,1例(10.0%)同时侵及肝左、右叶,液化坏死组1例(9.10%)位于肝左叶,7例(63.6%)位于肝右叶,3例(27.3%)同时侵及肝左、右叶,坏死组1例(9.10%)出现左肺下叶转移。青少年实性组边缘带ADC值为(0.95±0.08)×10~(-3)/mm~2/s成人实性边缘带ADC值(0.88±0.1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青少年液化坏死组边缘带ADC值为(1.92±0.15)×10~(-3)/mm~2/s成人液化坏死组边缘带ADC值(1.44±0.0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青少年实性组边缘带Ktrans、Kep、Ve值{(0.46±0.13,0.47±0.16)min~(-1),0.43±0.14}均大于成人实性组边缘带Ktrans、Kep、Ve值{(0.21±0.11,0.32±0.13)min~(-1),0.33±0.18};青少年坏死组边缘带Ktrans、Kep、Ve值{(0.53±0.26,0.66±0.25)min~(-1),0.56±0.12)}均大于成人坏死组边缘带Ktrans、Kep、Ve值{(0.37±0.27,0.43±0.32)min~(-1),0.48±0.12};青少年实性组边缘带Ktrans值与成人实性边缘带Ktrans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Ve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少年液化坏死组边缘带Ktrans值与成人液化坏死组边缘带Ktrans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Ve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DWI及DCE-MRI可以清楚的显示肝泡型包虫病灶形态学改变,特别是对其边缘带的显示。(2)ADC值联合DCE-MRI定量参数的比较较好的反应了青少年及成人不同类型HAE的生物学活性及微循环改变特点。
【图文】:

MRI图像,实性,病灶,图像


17附录 A 附图1-A 1-B1-C 1-D图 1 成人实性 HAE 的 MRI 图像1-A:T1WI 图像,病灶呈稍低信号,边界尚清;1-B:T2WI-SPAIR 图像,病灶呈明显低信号,边界清晰,与周围肝组织分界较明显;1-C:DWI 图像,病灶边缘带呈明显高信号;1-D:DWI 伪彩图像,病灶边缘黄绿相间

MRI图像,青少年,病灶,图像


2-C 2-D图 2 青少年液化坏死 HAE 的 MRI 图像2-A:T1WI 图像,病灶呈明显低信号;2-B:T2WI-SPAIR 图像,病灶呈明显高信号,边界尚清;2-C:DWI 图像,病灶边缘带呈高信号,,连续性欠佳;2-D:DWI 伪彩图像,病灶边缘红黄相间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45.2;R53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俊霞;;牛羊包虫病优化防治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年18期

2 刘晓林;;动物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年22期

3 苏悦;;羊包虫病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年24期

4 李慧;徐支芳;孔凡红;徐贝贝;;肝囊性包虫病2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0年01期

5 汪瑞鸥;杜玉平;马武胜;泽郎若拉;马骁;;马尔康市小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及行为潜在类别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12期

6 李波霖;段新宇;林仁勇;温浩;;新疆包虫病外科救治定点医院模式运行现状分析及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8年06期

7 罗永珍;;浅谈包虫病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9年02期

8 尹山红;;包虫病流行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年01期

9 尼玛曲措;次仁卓嘎;旦增曲珍;何瑞峰;索朗德吉;张栋梁;吴光建;马会来;张丽杰;;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9年10期

10 宋海德;;青海皇城牧区犬包虫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世金;蒋忠荣;蓝岚;;藏区包虫病的危害及防控策略思考[A];第四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2014年中国狂犬病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张继;钱江澎;鲍志言;唐晓玲;于苏俊;李强;翟胜强;熊平华;杨军;;前藏包虫病区地下水生态安全浅析[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杨文;;四川藏区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之杰;张崇友;镡云辉;王春荣;;黑龙江省包虫病流行概况[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王盼;杨书鲲;胡薇;杨忠;杨志伟;杨玉荣;;包虫病疫苗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集[C];2017年

6 姜万库;;试述包虫病的药物治疗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张文宝;张壮志;石保新;王进成;;我国包虫病控制策略及控制学急需解决的问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吕航;季露;赵扬扬;熊青山;曹政;付利芝;;羊包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中低浓度二抗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9 彭强;慧文巧;李仁燕;杜鑫立;木叶沙尔;贾斌;;抗包虫病单倍型哈萨克绵羊感染包虫病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有良;马钦风;张玉英;应春花;陈鲜霞;高莉;;超声引导下肝包虫射频消融回顾性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顺芳;我市召开包虫病综合防治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N];昌都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袁海霞;“决不把包虫病带入小康社会”[N];西藏日报(汉);2020年

3 袁海霞;要从源头防治包虫病[N];西藏日报(汉);2020年

4 本报记者 谢伟 万靖 张宇;“把群众健康放在心上”[N];西藏日报(汉);2020年

5 记者 李键;西藏70个县包虫病患病率降至1%以下[N];西藏日报(汉);2020年

6 高飞 记者 张景阳;跨境合作 中蒙共治危害人畜健康的包虫病[N];科技日报;2020年

7 记者 索南江措;院士操刀 为患者解除病痛[N];柴达木日报;2018年

8 州政府办;我州检查督导以包虫病为主的四大疾病防治工作[N];果洛报;2019年

9 记者 达娃吉巴;2018年我市包虫病防治工作实现三个100%目标[N];日喀则日报(汉);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郜晋亮;蔡金山:30年搏击牧区包虫病[N];农民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俊;基于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抗包虫中药单体筛选及治疗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张琰;包虫病所致免疫应答及易感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3 李海涛;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肖红;肝泡型包虫病边界的~(18)F-FDG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利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传染病预测及控制模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文斌;囊型包虫病社区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长期随访、治疗远期效果及自然转归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何翼彪;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叶建荣;包虫病所致过敏性休克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肺组织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宋涛;灰阶超声造影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浸润增殖区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秦;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中免疫耐受机制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苟平;肝泡型包虫病合并胆道侵犯胆汁中外泌体研究[D];青海大学;2019年

2 王强;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水平及意义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9年

3 刘栋;基于CT和MRI成像技术探索肝泡型包虫病发生肝外转移时原发灶的特性[D];青海大学;2019年

4 康莹丽;肝泡型包虫病胆道损害的MRI评价[D];青海大学;2019年

5 刘佳;青南藏区泡型包虫病血清特异性miRNA的筛选与鉴定[D];青海大学;2019年

6 赵亚培;DWI及DCE-MRI定量参数对不同年龄段肝泡型包虫病的对比研究[D];青海大学;2019年

7 付世强;198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D];青海大学;2019年

8 尹杰;肝泡型合并囊型包虫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青海大学;2019年

9 许晓磊;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D];青海大学;2019年

10 孙立;新疆包虫病流行地区患者防治现状与医防结合模式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7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07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