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心室功能
【图文】:
表 2 三组左心室壁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参数 ( x ±s ,° )室壁术前组心底水平术后组 正常组 术前组心尖水平术后组 正常组前室间隔前壁-3.2±1.0※-1.8±0.8-1.3±0.9#-2.2±1.8-7.1±2.9-1.8±2.38.0±2.37.0±2.411.1±2.1△#9.1±2.36.5±2.76.9±2.7侧壁后壁下壁后室间隔-2.3±1.2-5.0±2.8※-9.5±2.9※-8.2±2.2※-5.6±1.8△#-7.3±2.5-8.2±2.2-7.0±2.5#-3.4±2.6-8.9±2.5-12.0±2.5-11.7±2.56.4±2.16.2±2.86.2±2.27.1±2.110.4±2.7△9.4±2.9△9.3±2.6#9.9±2.2△#7.3±2.87.4±2.07.2±2.17.0±2.1注:△: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P<0.05;※:术前组与正常组比较 P<0.05;#:术后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
图 1 三组左心室心底水平心肌收缩期 图 2 三组左心室心尖水平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 峰值旋转角度3、左心室壁节段心肌旋转角度时间曲线三组左心室壁节段心肌峰值旋转角度时间曲线示意图比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心底水平心肌表现为负向峰值旋转曲线;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心尖水平心肌表现为正向峰值旋转曲线。正常组峰值旋转曲线幅度较集中,起搏器组(包括术前组和术后组)较分散,而起搏器术后组曲线分散幅度好于术前组。结果见图 3~8。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洁梅;沈景霞;修春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评价[J];黑龙江医学;2009年04期
2 周军;杨敏全;朱燕;张小忆;郭华;;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室重构的近远期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9期
3 张晓娟;崔振双;智光;;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及解旋运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4 章晨;孙寅光;朱佳;黄洁;王琳;葛卫力;唐礼江;;二维应变方法对左心室心肌机械运动特性的观察[J];临床荟萃;2012年04期
5 张兰英;张海英;丁永宁;曹莉;;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室旋转及解旋运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6 宋平梅;任卫东;马春燕;张立敏;王秀芹;张光华;乔伟;;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旋转及扭转功能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年08期
7 张丽梅;陈礼平;;心功能Tei指数的临床应用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6期
8 王平;徐苗苗;衣淑娟;;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在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左心室舒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3期
9 张芸;邓又斌;张清阳;申屠伟惠;熊莉;余芬;黄润青;;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10 刘琳;张连仲;张娜;赵永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64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4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