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纤维化的综合影像诊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耿丽;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年01期
2 刘金耀,郭华朝,王恒湘,石津生;影像学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亓卿燕;武志峰;赵晓军;郝新忠;;CT增强扫描在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年04期
2 贾红梅;董国荣;郭新萍;;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4期
3 霍兰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年06期
4 曾庆勇,黄尧生,蓝博文,何志辉;腹膜后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附11例报告)[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3年02期
5 孙知敏;;超声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晓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鉴别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忠华,赵玉祥;腹膜后纤维化[J];北京医学;1996年02期
2 修典荣;张同琳;侯宽永;袁炯;宋世兵;;腹膜后纤维化4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年10期
3 钱家鸣,王瑞勤,鲁重美;腹膜后纤维化三例及三十余年国内文献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翔;章士正;赵峰;;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6期
2 闫文颖;张在人;王恢;李艳英;王丹;;多层螺旋CTMPR、CPR和CTU技术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2期
3 李青松;刘岳峰;张志军;刘占东;;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年06期
4 伍强;杨春燕;李远保;赵峰;;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4期
5 阎建华;吴天;李传福;;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年05期
6 李建生!730050,李康印!730050,陈虎义!730050,李静!730050,强海霞!730050;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7期
7 潘卫东,赵荣国,秦明伟,薛华丹,梁继祥;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9期
8 倪瑞军;;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1期
9 周立新;;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年03期
10 王顺;孙世明;谢智峰;;腹膜后纤维化的X线与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信健;;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李同芬;巩若箴;吕京光;柳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CT表现(附13例分析)[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3 花倩倩;张雪林;邱士军;;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探讨[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文华;姜传武;韩迅德;秦宪斌;王立忠;曹庆选;;腹内疝CT诊断的临床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5 王省白;查二南;万伟荣;;女性盆腔病变的CT诊断[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6 谢胜利;;120例矿山颅脑外伤的CT诊断[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王锡明;武乐斌;;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8 徐晔;余国容;余世才;刘波;陈建蓉;冉启英;李昊;肖建文;;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影像学分析:比较X线、CT的诊断价值[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9 邹清旭;孟凯;柳澄;;强直性脊柱炎CT与临床表现[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张继良;葛英辉;程天明;徐俊玲;史大鹏;;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影像学评价[A];河南省首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会议暨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主任 程文 衣晓峰 整理;超声介导下肾积水造瘘详解[N];健康报;2010年
2 杨伟中;偏头痛的临床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实习生 程凤;美开发出能探测到核辐射的新材料[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螺旋CT肺动脉与静脉联合造影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5年
2 关建中;64层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3 余日胜;消化系统结核的CT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成刚;乳腺癌PET/CT区域血流灌注和代谢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军;16层CT肺部低剂量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李慎江;孤立肺结节CT容积灌注成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高思佳;脑肿瘤CT灌注成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胡喜红;64排螺旋CT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学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敏;双源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邓凯;双能CT在手足肌腱及头颈部血管减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丽;慢性主动脉周围炎52例临床疗效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韩雪;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同层动态增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朱乾浩;腹膜后纤维化引起上尿路梗阻的诊治[D];浙江大学;2006年
4 何玉麟;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张薇;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具海月;动静脉增强曲线最高值及增强峰值对CT灌注参数及其信/噪比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周英;胰腺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D];山东大学;2005年
8 龙娜;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09年
9 周志刚;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与MMP-2、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王道才;多层螺旋CT双斜位MPR对骨半规管的全程显示及相关测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7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4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