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1)2003年美国放射协会颁布的MR BI-RADS评分和分级中,动态增强曲线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Ⅱ型和Ⅲ型曲线被认为是可疑恶性标准之一,但大量研究表明,动态增强MRI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据文献报道为37%-97%。乳腺弥散加权成像反应不同的组织和病变中水分子随机布朗运动的一种功能成像,为DCE-MR提高特异性提供了一种可能。在乳腺的DWI研究中,主要是单一b值的ADC值计算和阈值的探讨,这种方法学的不足在于将细胞内外弥散认为是相同的关系,而且在良恶性肿块中存在一定的重叠。在双指数和多指数多b值的数学模型中,均可以观察到ADC值随b值增高而成负相关,而和组织的灌注效应、T2的透射效应呈正向关联,并进一步指出细胞内外的弥散存在不对等的关系。故单一b值的ADC值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上述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比较ADC在b=800/0mm2/s和b=1500/0mm2/s的衰减率,初步探讨Ⅱ、Ⅲ型曲线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试图减少良恶性肿块ADC值的重叠问题。 2)技术上,在乳腺DWI的应用中,由于乳腺的部位特殊和偏场的匀场,磁敏感伪影和图像扭曲尤为明显。这些伪影的出现,会掩盖病灶,造成ADC值测量的偏倚等缺陷。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优化的单侧采集序列,缩小兴趣区(FOV)和主动匀场块采集b=1500/0mm2/s的DWI,使乳腺DWI图像上消除或最小化上述伪影的影响。 方法: 1)本研究属于前瞻性设计,回顾性的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病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5.61±7.89岁),均经两组不同b值的DWI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TIC曲线呈Ⅱ、Ⅲ型肿块纳入研究范畴。 2)使用GE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先行常规2D axial STIR T2WI、2D axial T1WI、2D oblique FS T2WI扫描。后行弥散加权成像,弥散成像在增强扫描前进行,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分别为800/0mm2/s和1500/0mm2/s。①b值为800/0mm2/s时扫描参数为双侧采集时:FOV中心位于两侧乳腺中心位置,采用化学饱和抑脂,TR/TE:5000ms/67ms,矩阵:128mm*128mm,激励次数:6.0, FOV:28-32cm2,层厚:4.0-5.0mm,层间距:1.0mm,扫描时间:2.05-3.20分。②如果双侧扫描的b=800/0mm2/s的DWI图像上出现肉眼可及的伪影,以及本实验中b=1500/0mm2/s的DWI图像均采用改进的序列,两侧分别采集图像。单侧扫描时,FOV中心、单侧匀场块中心和单侧乳腺中心基本位于同一位置。FOV:26cm2,单侧匀场块:12-16cm2,采用化学饱和抑脂。TR/TE:5000ms/67ms,矩阵:128*128,激励次数:6.0,层厚4.0-5.0mm,层间距1.0mm,扫描时间:2.05-3.20分。③3D Axial Vibrant扫描:TR/TE7.4ms/1.4ms,反转角:14°,矩阵:416mm*320mm, FOV:28-32cm2,层厚:1.4mm,无间隔,扫描时间:10:04分。先行一期脂肪抑制的平扫,而后注射药物10秒后进行9期动态增强扫描。药物名称Gd-DTPA,药物剂量:0.2mmol/kg,注射速率:3ml/s,而后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注射速率:2ml/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良恶性之间两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良性和恶性组ADC衰减率。并进一步做ROC曲线分析,确定阈值。χ2检验确定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3)在预实验中,97例患者用两组b值(b=800/0mm2/s和b=1500/0mm2/s)双侧采集DWI上没有出现肉眼可及的伪影时,采用缩小的兴趣区和主动匀场块,分别单侧采集DWI图像,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ADC值和SNR值,观察两者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TIC呈Ⅱ型曲线、Ⅲ型病灶,良性病灶20例,包括:纤维腺瘤(12,29.27%)、导管内乳头状瘤(3,7.32%)、脓肿(3,7.32%)和良性叶状瘤(2,4.88%)。恶性病灶21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6,39.02%)、导管内乳头状癌(3,7.32%)和恶性叶状瘤(2,4.88%)。本组病例TIC呈Ⅱ型曲线19例(46.34%)良性8例(19.51%),ADCb=800/0mm2/s和ADCb=1500/0mm2/s分别为1.29±0.09mm2/s,1.02±0.08mm/s,恶性11例(26.83%)ADC b=800/0mm2/s和ADC b=1500/0mm2/s分别为1.12±0.13mm2/s,0.99±0.14mm2/S。Ⅲ型曲线22例(53.66%),良性12例(29.27%) ADC b=800/0mm2/s和ADC b=1500/0mm2/s分别为1.19±0.15mm2/s、1.07±0.13mm2/s,恶性10例(24.39%)ADC b=800/0mm2/s和ADC b=1500/0mm2/s分别为1.15±0.12mm2/s,1.01±0.14mm2/s.组间方差分析,p0.05,数理学统计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分型:恶性组21例患者中,ADC b=800/0nun2/s和ADC b=1500/0mm2/s分别为1.13±0.33mm2/s、1.03±0.12mm2/s。良性病灶20例,ADC b=800/0mm2/s和ADC b=1500/0mm2/s分别为1.29±0.41mm2/s,1.00±0.23mm2/s,方差分析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而恶性组ADCb=800/0mm2/s和ADC b=1500/0mm2/s衰减率为0.14±0.04,良性组ADC b=800/0mm2/s和ADC b=1500/0mm2/s衰减率为0.23±0.06,两者比较p<0.05。取0.19为阈值,良恶性的敏感性90.5%,特异性为95.0%,准确率为92.68%。2)预实验97例病例中以改进的程序,单侧采集DWI图像,测定ADC值和SNR值。两组数据配对t检验,p值>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本实验双侧采集CNR b=800/0mm2/s=4.97±0.06;单侧采集CNR b=1500/0mm2/s=5.67±0.98,两组数据配对t检验p值=0.014。CNR值比较,单侧采集略优于双侧采集DWI图像质量。单侧采集DWI图像有效去除肉眼所见伪影。 结论: 1)ADC值的衰减对于Ⅱ、Ⅲ型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调整部分病变的分类,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单侧采集DWI序列有效去除磁敏感等造成的伪影。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5.2;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国,朱建新,陈曼;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96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03期
2 荣永婴,郭光宙;红外线扫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作用[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8年01期
3 孙晗,张亮;乳腺良恶性肿块病例的初步筛查[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岑本莲,熊德高;彩色多普勒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5年09期
5 李林法,刘小蕉,朱阳军,吴福生,闻世凤;~(99m)Tc-MIBI显象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J];浙江医学;2002年01期
6 张丽;张箭;刘璐;;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6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5期
7 曾小青,李晓春,李旭光,李玲,欧阳俊;一种双道生物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医学信息;2003年05期
8 陈越峰;丛淑珍;李谊;;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07年07期
9 米书云;王东霞;潘红丽;;高频彩色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4期
10 郭燕丽,李锐,何晓红,郭爱民,华兴;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乐;;ADC12产品精炼前后质量对比[A];2011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韦刚;黎小华;;工艺条件对ADC12材料性能的影响[A];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重庆铸造行业协会2010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Banymandhu;于学文;张少娟;杨建;段小艺;李艳;张卫善;郭佑民;;Comparing ADC and FA in the diagnosis of HIE:aeta-analysis[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海强;崔龙;黄海;;改进ADC方法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5 臧乐乐;潘建基;张瑜;洪金省;姚逸琦;邹长h,
本文编号:265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