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DynaCT在气道内支架置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9:57
【摘要】:第一部分DynaCT和螺旋CT在气管测量中的对比研究 背景与目的 DynaCT是通过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生成类似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全新成像技术,数字平板造影系统围绕患者一次自旋220°,同时获得血管、骨组织及软组织结构影像在内的高数据容量的空间影像信息,经过工作站处理后,得到3D及轴向、冠状、矢状、斜面的甚至曲线截面的影像,可达成类似螺旋CT MPR图像的效果。具备DynaCT功能的DSA是二维图像和三维断层图像的有机结合体。DynaCT可以较清晰的显示血管及骨关节的周围软组织,提供更多的图像信息,可以避免在介入治疗之中或者之后,还需要将病人转移到CT室进行检查的繁琐环节,彻底改变介入放射科室的临床工作的流程。同时增加了介入治疗过程中准确诊断所需的图像信息,提高介入诊疗效率,降低手术风险。 DynaCT问世以来,在神经、肿瘤,大血管,骨关节,周围血管等介入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气道测量及介入治疗方面应用的报道较少。DynaCT密度分辨率较螺旋CT低,但气管软骨与周围软组织对比强烈,不会因密度差异较小而出现气管壁显示不清。DynaCT应用于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清晰显示气道情况,还可以即时了解原发病灶(如肿瘤,肿大淋巴结)与气道狭窄部的空间关系,为术中及时的方案调整和原发病的后续处理提供可靠的图像信息。 本研究通过DynaCT及螺旋CT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显示的气道图像,测量相关数据,进行对照研究。 方法 58例胸部占位患者均接受DynaCT和螺旋CT胸部扫描,获原始数据后,在Syngo Workplace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气管前后内径(TD)、左右内径(AD)、左主支气管前后内径(LBD)、主支气管前后内径(RBD)隆凸脊上方lcm、左右主支气管隆凸脊下1cm管腔内径进行气道测量; 结果 58例胸部占位患者,除外4例因呼吸运动DynaCT图像产生伪影,对54例胸部占位患者测量:DynaCT下测量气管前后内径(TD)、左右内径(AD)、左主支气管前后内径(LBD)和主支气管前后内径(RBD)分别为18.12±1.91mm、16.23±1.71mm、13.43±1.62 mm和14.91±2.16mm;螺旋CT下测量TD、AD、LBD和RBD分别为17.2±1.85mm、15.22±1.73mm、13.68±1.54mm和15.16±2.23mm, DynaCT及螺旋CT测量相关数据无差异(p0.05) 结论 DynaCT与螺旋CT气道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DynaCT可以应用于气道的测量、支架选择及气道内支架置入术中术后的评估。 第二部分DynaCT在气道内支架置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应用DynaCT及未应用DynaCT进行气道支架置入术中、术后评估的两组气道狭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探讨DynaCT应用于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是否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DynaCT在气道内支架置入技术中的应用是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料和方法观察组:DynaCT下对34例气道狭窄患者置入气道支架,气道狭窄段支架置入前后行DynaCT扫描并行气道三维重建及测量;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7例常规DSA下支架置入的气道狭窄患者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呼吸困难改善和生活质量分别应用呼吸困难分级(美国胸科协会)和ECOG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 1.观察组气道狭窄段支架置入前直径为2.70±1.41mm,置入后为7.32±1.61mm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支架置入前后气道狭窄部内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2.观察组30例支架贴壁良好,4例贴壁不良;28例膨胀良好,6例膨胀不全。 3.观察组:3例不同程度移位,移位率8.8%;术后2例重度感染(CPIS评分≥6),占观察组6.9%;1例上叶支气管阻塞,发生率8.3%;术后ECOG评分:0-1分28例,2-4分6例;呼吸困难分级均由Ⅲ-Ⅳ级改善为0-Ⅱ级,Sp02提高至自然呼吸的90%-99%,平均为(95±3)%。 4.对照组:8例不同程度移位,移位率21.6%;术后5例重度感染(CPIS评分≥6),占对照组16.3%.;上叶支气管阻塞1例,发生率6.7%。术后ECOG评分:0-1分26例,2-4分1l例(P0.01),呼吸困难分级均由Ⅲ-Ⅳ级改善为0-Ⅱ级,Sp02提高至自然呼吸的89%-99%,平均为(93±4)%。 5.通过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术后支架移位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ECOG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叶支气管阻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DynaCT在术中术后实时监测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术后近期生活质量;有助于正确选择支架和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调整,提高了支架定位的准确性,降低了术前及术中风险,在气道支架应用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8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频华;黄四云;胡成平;;神经生长因子诱导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细胞iNOS和P物质的表达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的作用(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2 蔡佳;范存晖;孙健;陈杰;刘新强;;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骨性下颌前突病人上气道宽度和舌骨位置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蒋晓杰;;喉罩通气用于急诊抢救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5期

4 曹治婷;;16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小儿气道异物检查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5期

5 王明明;张六通;丁建中;殷涛;;外感温燥对BALB/c小鼠气道muc5ac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6 陈素萍;;1例气管切开并发气道肉芽肿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年19期

7 董一山;何桂梅;黎联;牟江;万雄;;经电子气管镜介入联合放疗治疗大气道腺样囊性癌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8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肺功能检查在阻塞性气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学习班的通知[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9 梅月英;孟艳萍;陈渝红;;自制叩背器在患者背部叩击排痰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年17期

10 李锦忠;凌永体;陆起峰;韦文林;农善华;王英杰;蒙陈宝;戴道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经口气管插管技术使用情况调查与培训[J];广西医学;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殿柱;柴文戍;;气道内异物致反复咯血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白浪;;手术室外的紧急气道处理[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业;赖克方;陈如冲;陈桥丽;薛永新;罗炜;肖焕;罗嘉莹;钟南山;;冷、乙醇刺激人体食道对气道功能和咳嗽敏感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孙武装;王嘉;杨国明;;碘-125粒子支架治疗中心气道恶性狭窄的疗效观察[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白玫;刘彬;;DynaCT与多排螺旋CT头部检查体模中心吸收剂量对比[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壁报展示论文[C];2010年

6 姜欣;王春艳;刘小凡;;从中医角度看“同一气道,同一疾病”[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娇莉;任振义;杨斌;黄晟;王利民;叶健;夏俊波;;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壁厚度的CT比较研究[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先凡;;儿童气道螺旋CT冠状扫描技术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莹;;大气道病变误诊为哮喘病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高福生;高艳艳;刘美娟;刘永全;;慢性烟曲霉暴露对哮喘大鼠气道MUC2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医大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李新萍;打呼噜新手术重建气道正常结构[N];北京日报;2010年

2 魏开敏;老慢支三联用药疗效佳[N];保健时报;2009年

3 河南省中医院 廉万营;打鼾,睡眠中的健康杀手[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上海 副主任医师 李广智;人到老年别伤感[N];家庭医生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田雅婷;为生命赢取每一秒[N];光明日报;2011年

6 湖南中医药大学 周祖贻;秋末,当心冷空气诱发哮喘[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 张杰 王娟;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可气管镜治疗[N];健康报;2009年

8 袁振中;分清咳嗽原因再用药[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常打呼噜测测血压[N];健康时报;2009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吴玉华;沙尘天勿当“吸尘器”[N];保健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进晶;STIM1/Orai1介导的Ca~(2+)内流参与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D];武汉大学;2011年

2 江德鹏;白介素13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及其调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刘艳明;哮喘小鼠气道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表达与活化及其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荆阳;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神经—免疫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许丽梅;宣肺化痰活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LTD4、NGF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孙丽;羧甲司坦对慢性被动吸烟大鼠气道细菌负荷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苏奎国;五紫三黄方对激素依赖性哮喘小鼠模型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罗怀安;胰腺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机理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杜先智;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elafin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对气道黏蛋白分泌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10 张艳;内皮特异性分子-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和可能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恒翔;DynaCT在气道内支架置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李晓琳;正常人中央气道各径线测量值分析及其在疗效判断中的应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3 吴凯;闭塞性气道疾病模型中上皮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肖焕;不同理化性质溶液灌注食管对豚鼠气道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广州医学院;2010年

5 陈科名;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畸形患者气道大小形态的CBCT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刘晓黎;NF-κB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肺血管重构的防治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7 赵友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一种新方法模拟真实人体内哮喘发作机理[D];重庆大学;2011年

8 张敏;增强Foxp3基因表达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干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郭天聪;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与其病情、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杨业;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及冷、乙醇刺激人体食道对气道功能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66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6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