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4:30
【摘要】:第一部分 MRI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s)是肺部常见病变,但其定性诊断却富有挑战性。CT基于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有无钙化等,可对多数SPNs作出明确的诊断,但仍有一部分SPNs定性困难,临床手术切除的病例中高达30%为良性SPNs。Swensen、Yamashita、Zhang等用CT动态增强的方法反映良恶性结节血供及构成方面的差异,发现恶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并认为CT强化值在20~60Hu之间高度提示恶性结节,这给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国内外应用MR动态增强的方法研究SPNs的文章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应用MR动态增强的方法探讨良恶性肺结节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以获取对SPNs鉴别诊断有价值的信息。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经存在的血管床中产生新生血管系统,正常人的血管生成被严格控制在某些特定的生理过程,如生殖、发育和创口愈合等;而持续的、失控的血管生成则是某些病理改变如肿瘤生长的特征。肿瘤血管生成是由Folkman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其研究结果表明,实体性肿瘤在无自身血供的情况下只能生长到2~3mm~3,继续生长则需要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都密切相关。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就有20多种,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另一方面,VEGF又是一种血管通透性因子,与肺癌的血行转移直接相关。 目前定量分析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多采用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计数、记录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等,其中MVD测定技术已成为目前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但就临床应用来讲,MVD测定技术尚不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手段,因这是一项创伤性检查,且MVD测定方法较繁琐。鉴于上述病理方法的局限性,临床希望能用快速、无创、重复性好、且能反映肿瘤全貌的影像学方法取代组织学 第1军医少、、户汁叻}户产位沦文 孤立性)1.卜红与)丫Ml之动态增强、lfIL管生成及Ml丈波ir兮的侧「究 方法来评价)』‘!,瘤血管生J戊。 MR动态增强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最早应用于宫颈癌及乳腺癌,用于评价肺 癌血管生成的文章国内外报道很少。木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肺腺癌MR动态增强 参数与MvD及vEGF的才!!关性,力求用快速、无创的影像学方法来动态监控肺 腺)密」力L六介21几成的状况 材料及方法 应月{SiemenS VISion 1 .ST超导磁共振机对8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R动态 增强主l描。采)}J阵列体线圈,FLAsll Zd序列Tlwl:TR=142ms,TE=4一ms; 快速自旋回波『I、Zwl:‘fR二4.4ms,TE二64ms。常规平扫行横断、冠状、矢状I衍多 方位成像动态增强采用横断而成像,扫描层厚5一6mm,矩阵128X256,视野 24X38cm。对比剂采用先灵公司生产的马根维显(Magnevist),剂量为 0.lmmol/kg,注射速率每秒Zml,注完造影剂后205、505、1105、1705、2305、 2905·3505·8:11in、IOmin、12min、15min 11寸分别行屏气胸部横断面扫描。绘制 MR动态增强}!寸问一信号强度曲线,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强化斜 率(55)、最人咙j{化率(Enoax)及l、2、3、4、5、6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EZ、 E3、E4、ES、E6) 川l免疫组化测定37例肺腺编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VEGF,评价肺腺 癌MR动态增么参数PH、55、氏。、、E:一。与MVD的相关性,并比较VEGF表达阳 性组一切公{性组扣J例其MR动态增强参数的差异。 所有数据输入SPSS数铆:库,统计方法采用多组均值间方差分析法,每2 组J’‘;jj!少j}J Du:1,lettt一检验。jiJ Spear:nan线性回归分析评价)J,卜)Jk乡密MvD与M一亡动态 增强各参数之问的关系。Vl:G厂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均数间t一检验的方法比 较其M尺动态增强参数问的差异。统计学分析由统计软件包SPSS 10.0系统完成, 以尸。.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恶性结}犷MR动态增强曲线呈快升慢降形态,平均于2一3min达峰值,但有 5例少l一Znli。即达峰位。炎性结节呈快升缓降形态,平均Zmin达峰值后与2一 smin一‘,{一见一高位“l’-台,然后逐渐下降。良性结节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恶性结节及 炎性结几}犷,}几3min左右达峰值后呈慢降形态。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 恶性结几{犷及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 PH、55、Emax、EI一E6均明显高于l赵性结节(P0.01)。恶性结节与炎忆仁结节 均张化明显,但一二者之I’ljJ的Pll、55、Emax、El一E6无明显差异(尸0.05)。 本组病例若以级大强化位(PH)30051作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标准,与病理 金标准进于」双i’i法比较分析本组病例,可获得%.3%(52/54)的敏感性,48.3% (14/29)l’1勺特异书l三,体11卜l三预测仑互为77.6%(52/67),阴性预测值为87,5%(14/16), 诊断滩确率为79.5%(66/
【图文】:

曲线图,孤立性肺结节,信号强化,军医大学


孤立性肺结节时间一信号强化曲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云飞;杜丽云;;肺脏韦格纳肉芽肿病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3期

2 艾文彬;高国强;罗志强;;鼻内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炎性病变28例临床报道[J];中国内镜杂志;2011年07期

3 彭健;甘新莲;熊晶;;一侧肺不同肺叶复合性肺癌一例[J];放射学实践;2011年08期

4 黄新辉;袁宏伟;彭江涛;;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临床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4期

5 高然;石建奎;张洪;;肺良、恶性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年09期

6 张燕群;田树平;王占宇;史丽静;李小娟;王守海;孟宇红;郭坤;;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内小结节[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4期

7 施思斯;张超;于青青;虞幼军;;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年19期

8 朱燕华;吴云林;;孤立性胃静脉曲张[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8期

9 王鑫;柳林;朱坤;万泰虎;荆涛;;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穿刺肺结节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7期

10 高然;;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世千;王志维;;孤立性肺结节[A];肺癌的多学科诊治新进展[C];2005年

2 彭波;吴玮;;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及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月清;金玲江;林达;林正;滕灵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杨宇真;杨青;庄捷秋;陈晓英;;儿童孤立性血尿207例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肖云;渠岚;范银波;高晓唯;;PDT与TTT联合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晓英;林瑞霞;林洪洲;;251例儿童孤立性血尿的肾活检病理及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何建斌;吴晓明;;胸内孤立性纤维瘤影像诊断[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伟林;韩冬;陆源建;;以孤立性小结节为表现的肺癌诊断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9 苏兆安;姚克;张丽霞;滕艳;;组合光斑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分析[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敏;;动态磁共振扫描研究肺部孤立性肿块对膈肌运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立明 第四军医大学;三联诊断方案辨明肺结节[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伍西明 张灿灿 刘非小;湘雅医院“捕获”肝癌转移关键基因[N];健康报;2004年

3 伍西明;中南大学发现致肝癌扩散与转移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艳红;微创消融拓展房颤外科治疗范畴[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河北 刘文山 (主治医师);哪些表现应做肺癌排查[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刘 汶;便秘的辨病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卢晓娣邋崔永强;治房颤避免卒中[N];健康报;2007年

8 恒芳;笑也有病态[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刘非小;谭克扬;湘雅医学院肝癌研究硕果累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罗刚邋通讯员 卢晓娣;微创迷宫手术——房颤治疗新希望[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李成州;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李惠民;肺结节CT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蔡强;低剂量螺旋CT早期肺癌筛查—肺结节的检出及其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曹阳;肺结节动态增强CT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6 刘瑛;肺结节的~(18)F-FDG PET-CT功能代谢与CT形态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张婧;基于SVM的肺结节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曹蕾;肺结节图像的分析与识别[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倩;CT图像中肺部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黄锐;胸部双能减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鑫;多元回归分析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04年

2 屠政良;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2年

3 王淼淼;最大似然法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4 付平;增强CT动态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意义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相生;孤立性肺结节的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6 刘熙平;应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检出孤立性肺结的ROC分析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侯乔;16层螺旋CT肺结节分析软件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欧阳林;探讨影响CT检出肺结节的因素[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石国良;基于肺实质分割的肺结节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杨荣荣;64排螺旋CT不同的重建参数对肺结节容积定量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63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63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