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22:57
【摘要】: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研究乳腺病变造影前后血管形态特性、血流动力学及造影剂灌注特征等,并采用灌注曲线方法作定量分析,重点在于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单纯性增生性疾病与非典型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乳腺肿瘤良恶性质之间的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乳腺良恶性病变共68个病灶,病灶大小:0.6~5.0cm。均为女性,年龄范围12~57岁。术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乳腺X线钼靶摄片、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乳腺单纯性增生12例(腺病为主型5例,囊肿为主型5例,纤维腺瘤样结构为主型2例),积乳性囊肿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慢性乳腺炎1例,乳腺脓肿1例,合并重度非典型增生12例;良性肿瘤23例(纤维腺瘤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恶性肿瘤16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小叶原位癌6例,单纯癌2例)。 采用Acuson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增强脉冲序列(CPS)造影成像技术和时间强度分析软件:Axius自动跟踪对比量化(Axius ACQ)软件。超声造影剂选用Bracco公司声诺维干粉剂,使用前注入生理盐水5ml,配制成六氟化硫微泡悬浮液。 首先进行常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病灶内部和周边血流形态、分布、数量进行观察,寻找血流最丰富的切面,计算血管数目。取内部及周边最显著的一条血流,用频谱多普勒判断血流信号性质,观察血流频谱形态,进行频谱分析,提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取三次均值。 之后注入超声造影剂,同时观察造影剂灌注特征,同步存储动静态图像。退出造影状态,进入CDFI及CDE,记录血流的多少、分布情况,对新出现的彩色血流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记录超声造影剂注射后病灶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同样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所存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寻找出其特征性。 结果: [1]良性病灶除无灌注外,灌注初期多为边缘型或向心型,灌注峰值时为均匀增强,环状或散在点线状增强,且轻至中度增强多;恶性病灶灌注初期多为一致型或离心型,灌注峰值时为不均型或团状增强,且显著增强多。两者造影剂廓清速度交叉较大,无鉴别意义。 [2]重度非典型增生病灶灌注初期多为一致型,灌注峰值时为不均型增强,且中度增强多。其造影剂廓清速度明显比乳腺单纯性增生组快。 [3]良性病变灌注曲线呈较圆钝山峰状,起始段平缓呈弧形,上升支缓慢或较陡直,下降支较平缓,呈单相;恶性病变灌注曲线呈尖峰状,起始段成角,上升支陡直,下降支多转折,呈多峰。 [4]乳腺单纯性增生组灌注曲线较平坦;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灌注曲线起始段成角,上升支较陡直,下降支呈单相或多峰。 [5]良性组时间强度曲线PI、斜率值均低于恶性组,AT值高于恶性组,TTP、TTP-AT值明显高于恶性组。 [6]乳腺单纯性增生组PI、斜率值均低于重度非典型增生组,TTP、TTP-AT值明显高于重度非典型增生组,AT值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7]超声造影后病灶内血流检出率增高,分支型、穿入型血流在造影后特征更为明显,但是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血流增强程度表现无明显差异性,乳腺单纯性增生组和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的血流增强程度表现不同,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8]超声造影前后乳腺病灶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RI的变化情况在鉴别乳腺疾病良恶性质、乳腺单纯性增生和重度非典型增生性病变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超声造影能更有效显示乳腺病变内部的微循环灌注及新生血管形态与分布。本研究显示乳腺良恶性病灶之间以及乳腺单纯性增生与重度非典型增生性病变之间在造影剂灌注初期、灌注峰值特征、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超声造影对乳腺单纯性增生性疾病与非典型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图文】:

乳腺小肿块,乳腺病灶,敏感性,腺病


直径 >1.scmZ例),1例为乳腺炎,1例为腺病为主型增生;恶性组JfIl流形态造影前以点线型和分支型为卞,造影后以分支型和穿入型为主。良恶性乳腺病变}n、.节形态’,分布在造影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见图1、图2)。超声造影提高了彩色多普勒检测低速血流的敏感性。通过造影增强能更准确、l茸观地反映乳腺病灶而.供状况,有助于病变良、恶性质的鉴别。多数研究结果认为,,超声造影后显示良恶性病灶血管的形态和走行有显著的差异,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J日-增高,同样的结果也见于临床触诊不能发现的乳腺小肿块138、39]。此,、本研究的结果致,们造影后的“鲜花盛开征”和闪烁伪像可能影响对而.流的观察。同协r良、恶性病灶之间仍然有定的交叉,原因,lJ‘能为(1)1部分腺体导竹卜皮增生为主的纤维腺瘤,其高血供的特点’J恶性者无明显差异;(2)肿块的大小也是个关键性的因素

病灶,形态,参数


病理类型、肿瘤内MVO、转移及预后相关,但其确切的机理及意义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另外Vmax和尺l的测量与取样容积的大小、角度、操作者的经验也密切相关(图3a、图3b)。图3a、造影前病灶血流频谱形态及参数图3b、造影后病灶血流频谱形态及参数4、乳腺大多数动脉穿过腺体深部区域并朝皮下和乳晕区走行,即它们的走行方向基本顺着乳房的冠状面。最近一项小样本研究【581通过冠状或近似冠状切面评估乳腺病灶周围血管数目、血管扩张和血管扭曲状况。这为我们提示了一种不同的乳腺超声扫查方法来结合超声造影的血管检测,值得在以后的研究中借鉴。方法是重点计数病灶周围向病灶会聚的血.管数目,评判血管有无扩张、有无扭曲等状况。当病灶周围出现流动的强回声呈条索状向病灶聚拢时,则判定该强回声条索为血管。当病灶周围血管直径达到其邻近血管直径约2倍以上时,则判定为血管扩张。当血管呈蛇行或呈,’s”形或有明显折角时,则判定为血管扭曲。根据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绍云,房凌君;乳腺结构不良症的超声分类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年07期

2 张青萍,周翔,柳建华;新型超声造影剂对组织器官血流灌注的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0年03期

3 陈宇;吴宁;;造影剂增强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年12期

4 陈红秋 ,边建民;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临床病理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3年02期

5 梁燕,赖小今,李树森,廖明松,易飞云,李娅;高频超声乳腺回声紊乱中良性增生性病灶的识别与鉴别[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6 钱晓芹,杨光;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超声影像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7 丁华野,皋岚湘;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某些问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8 李菊英;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李静蔚,宋爱莉,张维东,刘晓菲;乳腺非典型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关系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5年13期

10 李凌,徐萍,胡宏慧,刘文文,易苗英,李川源,黄倩;一种新的肿瘤血管生成模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66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6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