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15 09:20
【摘要】:目的:将应变率比值法与弹性评分法(四分法)及常规超声比较,探讨其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70例患者的89个淋巴结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在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时,分别测量目标淋巴结的短径、形态、边界、纵横比、淋巴门以及淋巴结内的回声。在行CDFI检查时,按照wu的报道将血流形态分为五型,将I和V型判定为良性,II、III、IV型判定为恶性。在进行UE检查时,使用应变率比值法和弹性评分法分别进行评价,对两种方法做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得出二者的最佳诊断界值。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的组织学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标准分别与二维超声、CDFI、应变率比值法及弹性评分法所得结果进行对照。在所得结果中,对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对曲线下面积,采用Z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双侧P小于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3.0。 结果:所有的89个淋巴结的病理结果中,良性组37个,其中结核16个,坏死性淋巴结炎5个,增生16个;恶性组52个,其中转移性腺癌14个,转移性鳞癌12个,小细胞癌6个,淋巴瘤5个(非霍奇金2个,霍奇金1个,滤泡性恶性淋巴瘤1个,套细胞恶性淋巴瘤1个),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3个,甲状腺滤泡状癌转移1个,腺鳞癌转移1个,不能分辨组织来源及细胞来源的恶性淋巴结10个。 (1)常规超声在六个二维超声评价指标中,敏感度最高的为短轴(94.2%),最低的为边界(42.3%);特异度最高的为边界(75.7%),最低的为淋巴门(35.1%);准确度最高的为短轴(71.9%),最低为边界和回声(56.2%)。综合上述六个标准所得二维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7.3%,70.3%和68.5%。 在37个良性淋巴结中,有28个淋巴结CDFI为I或V型,而只有9个淋巴结表现为其他三型;在52个恶性淋巴结中,有35个表现为II、III、IV型,有17个恶性淋巴结表现为I或V型,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同时得出CDFI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7.3%,75.7%和70.8%。 (2) UE我们应用弹性图分别得到了四分法和比值法的结果。比值法根据所测的比值,,结合病理结果制作ROC曲线,根据敏感度与特异度相加所得数值最大的原则,得到比值法的分界值为1.78。将SR<1.78作为良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将SR≥1.78作为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在37个良性淋巴结中,弹性评分为1分或2分的淋巴结有13个,3或4分有24个,SR<1.78的淋巴结有24个,SR≥1.78的淋巴结有13个;在52个恶性淋巴结中,弹性评分为1或2分的有6个,3或4分的有46个;SR<1.78的有1个,SR≥1.78的有51个。四分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4%,35.1%和66.3%;比值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1%,64.9%和84.3%。两种UE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都有价值,且SR法的诊断价值高于四分法。 结论: 1.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2.应变率比值法以SR>1.78为分界值的诊断价值优于四分法及二维超声; 3.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望与常规超声一样,成为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图文】:
声像图特征良性 恶性 P 敏感度 特异度 清晰 28(31.5%) 30(33.7%) 0.079 42.3% 75.7% 不清晰 9(10.1%) 22(24.7%)规则 23(25.8%) 16(18.0%) 0.003 69.2% 62.2% 不规则 14(15.7%) 36(40.4%)<8mm 15(16.9%) 3(3.4%) 0.000 94.2% 40.5% ≥8mm 22(24.7%) 49(55.1%)均匀 23(25.8%) 25(28.1%) 0.189 51.9% 62.2% 不均匀 14(15.7%) 27(30.3%)≥2 17(19.1%) 11(12.4%) 0.013 78.8% 45.9%<2 20(22.5%) 41(46.1%)显示 13(13.5%) 7(7.9%) 0.016 86.5% 35.1%未显示 24(27.0%) 45(50.6%)
图 4.3值法;4 scores method: 四分法。图中所示:以 SR 法和四分法做 ROC 曲线,所得 SR 法断价值优于四分法。以二者的曲线下面积做 Z 检验,SR 法优于四分法(P<0.05)。表 4.4 常规超声和 UE 各项诊断指标的比较 图 模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约登声 67.3%(35/52) 70.3%(26/37) 68.5%(61/89)+76.1%(35/46) 60.5%(26/43) 37.6 67.3%(35/52) 75.7%(28/37) 70.8%(63/89)+79.5%(35/44) 62.2%(28/45) 43.0R 法) 98.1%(51/52)*#64.9%(24/37) 84.3%(75/89) 80.0%(51/64) 96.0%(24/25) *#63.0.05 与二维超声相比..05 与 CDFI 相比..05 与 UE 相比.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1
本文编号:2664811
【图文】:
声像图特征良性 恶性 P 敏感度 特异度 清晰 28(31.5%) 30(33.7%) 0.079 42.3% 75.7% 不清晰 9(10.1%) 22(24.7%)规则 23(25.8%) 16(18.0%) 0.003 69.2% 62.2% 不规则 14(15.7%) 36(40.4%)<8mm 15(16.9%) 3(3.4%) 0.000 94.2% 40.5% ≥8mm 22(24.7%) 49(55.1%)均匀 23(25.8%) 25(28.1%) 0.189 51.9% 62.2% 不均匀 14(15.7%) 27(30.3%)≥2 17(19.1%) 11(12.4%) 0.013 78.8% 45.9%<2 20(22.5%) 41(46.1%)显示 13(13.5%) 7(7.9%) 0.016 86.5% 35.1%未显示 24(27.0%) 45(50.6%)
图 4.3值法;4 scores method: 四分法。图中所示:以 SR 法和四分法做 ROC 曲线,所得 SR 法断价值优于四分法。以二者的曲线下面积做 Z 检验,SR 法优于四分法(P<0.05)。表 4.4 常规超声和 UE 各项诊断指标的比较 图 模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约登声 67.3%(35/52) 70.3%(26/37) 68.5%(61/89)+76.1%(35/46) 60.5%(26/43) 37.6 67.3%(35/52) 75.7%(28/37) 70.8%(63/89)+79.5%(35/44) 62.2%(28/45) 43.0R 法) 98.1%(51/52)*#64.9%(24/37) 84.3%(75/89) 80.0%(51/64) 96.0%(24/25) *#63.0.05 与二维超声相比..05 与 CDFI 相比..05 与 UE 相比.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胜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娟,佐晓文,赵彤,王海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5期
3 胡亚飞;杨兵;;淋巴结的超声诊断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4 刘英宏;王晓毅;李晶;;超声检测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评估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学;2009年12期
5 陈贵平;朱红兵;冯郑娟;刘彦军;;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J];华西医学;2009年06期
6 郝鹏;徐明;;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10期
7 李银燕;王学梅;张义侠;欧国成;;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12期
8 夏栋;李迎霞;;高频超声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李海霞;郑秀兰;;超声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茹融融;;良恶性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诊断246例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664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6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