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对比剂增强效果影响因素及注射方案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20 20:04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体重、心率(HR)、体重指数(BMI)、每分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对对比剂增强效果的影响及其关系;同时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探讨研究造影时降低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的可行性,以减少含碘对比剂对受检者的危害。 方法 从等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受检者中连续选出360位,其中体重小于60kg者95位(随机分成两组:A1组(41位)和A2组(54位)),60kg至75kg者182位(随机分成两组:B1组(75位)和B2组(107位)),75kg至90kg者83位(随机分成两组:C1组(37位)和C2组(46位))。A1组、B1组、C1组视为恒量组,均注射60ml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A2组、B2组、C2组视为优化方案组,其中A2组注射42ml对比剂(注射速率3.5ml/s),B2组注射48ml对比剂(注射速率4.0ml/s),C2组注射54ml对比剂(注射速率4.5ml/s)。测量并计算肺动脉、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根部同层降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以及左心室底部平均CT值。统计学分析:(1)对比剂增强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a.将恒量组153位受检者体重、心率、BMI、CO、EF与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b.恒量组体重与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c.对恒量组60-70kg体重组受检者心率与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作Pearson相关分析。(2)对比剂优化方案可行性的分析:分别比较同体重组内两组受检者的对比剂用量、注射速率以及肺动脉、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根部同层降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以及左心室底部增强效果,同时比较恒量组和优化方案组冠脉血管的图像质量。 结果 (1)对比剂增强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逐步回归方程为Mean(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829.962-5.324 Weight+5.253BMI-1.648 Heart rate-0.013CO(F=48.253,P=0.000) ;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对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体重(-0.851)、BMI(0.209)、心率(-0.173)、CO(-0.169)。体重与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呈高度负相关(r=-0.665,P0.01),60-70kg体重组心率与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呈低度负相关(r=-0.268,P0.05)。(2)对比剂优化方案可行性的分析:a.图像评分统计分析:经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恒量组和优化方案组两位医师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减少剂量后的优化方案和恒量组方案对图像增强效果的评价无差别。b.CT值测量统计分析:通过χ2检验验证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C1组与C2组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根部同层降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达到350Hu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左心室底部CT值达到300Hu的左心室底部CT值达到300Hu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C1组与C2组左心室底部CT值达到300Hu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是有差别的。通过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验证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C1组与C2组受检者肺动脉增强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减少剂量后的优化方案和恒量组方案对图像增强后的肺动脉CT值无差别。 结论 (1)在相同对比剂使用条件下,受检者体重是影响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增强效果的重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即体重越大,冠脉增强幅度越小;BMI、CO以及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时)对冠脉增强效果影响较小;EF对增强效果无显著影响。 (2)在保证图像增强效果的前提下,配合合理的冠脉扫描技术,设计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即可以根据体重通过减少对比剂剂量、降低注射速率来减少含碘对比剂的使用量,达到降低碘制剂对受检者危害的目的。
【图文】:

序列,公式,高峰,主动脉根部


注:公式 1 中 7 代表同层扫描的第 7 次采集;公式 2 中 8 代表 Timing bolus 序列曝光延迟时间;公式 3 中 5 代表主动脉根部浓度高峰与冠脉分支浓度高峰的时间延迟。

序列,冠脉,公式,高峰


注:公式 1 中 7 代表同层扫描的第 7 次采集;公式 2 中 8 代表 Timing bolus 序列曝光延迟时间;公式 3 中 5 代表主动脉根部浓度高峰与冠脉分支浓度高峰的时间延迟。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8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 清,张追阳;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年01期

2 许有生,许克雄,赵富金,王土兴,沈纪林,杨其根,张伟强,吴金兴;主诉无外伤史的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附29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5年03期

3 黄少敏,蒋钰;小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J];宜春医专学报;1995年Z1期

4 程洁敏,王小林,王建华,颜志平,周康荣,李茂全;CT片与电视透视相结合行肝穿刺活检[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6年05期

5 田为中,耿福儒,江韶东;垂体腺瘤CT诊断(附37例分析)[J];江苏医药;1996年11期

6 马春英,刘振寰;围产期脑损伤性智力低下患儿CT改变[J];实用医技杂志;1996年05期

7 徐华,巩若箴;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与临床[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1期

8 杨全新,杨军乐,申富坤,孙弘弘;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年01期

9 沈为忠,张微微,沈婷,王锡娟;单纯疱疹性脑炎的诊治问题附4例报告[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10 侯庆涛,陈瑶,崔元孝;高血压性小脑出血32例临床与CT观察[J];临沂医专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文娟;王鹏程;綦维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增强效果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世栋;;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防护器具[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全红;温智勇;毕冬梅;赵建华;张雪梅;;多层螺旋CT肺动脉栓塞延迟时间的技术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辛广科;;X线(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报告[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5 李琼;王嵩;马国骏;;湿热内蕴型轻度脂肪肝肝/脾CT值比值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乐治文;;支气管内膜结核CT诊断及鉴别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邹文远;;主动脉弓离断的CT诊断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赵起;邵成伟;左长京;;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史河水;蒋南川;李欣;吴爱兰;韩萍;刘永华;田志梁;;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邹文远;石思李;李胜;;肝血管瘤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盛;嘉兴首次为运河航道照“CT”[N];中国水运报;2008年

2 编译 传说;CT扫描可增加癌症风险[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王迪;CT市场硝烟中外资变阵[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关媛媛 实习生 徐佳;重大工业CT机为“神七”默默奉献[N];重庆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贾洪涛;市区出租车牌照全部使用吉CT专用号段[N];四平日报;2009年

6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 罗照春;滥用CT易患癌[N];健康报;2010年

7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主任 曾东林 整理 梁剑芳;口腔科CT有哪些特点[N];健康报;2010年

8 中国医保商会 曹钢;CT高端需求强劲 贸易逆差1.15亿美元[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确诊胃癌慎用CT检查[N];医药导报;2009年

10 百里 编译;CT检测阑尾炎阳性者,手术为最佳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兴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生物标志谱与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隋昕;三维CT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李丹;用于周围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新技术及自制USPIO对比剂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邹晓兵;大视场螺旋锥束工业CT的扫描方法与重建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郭威;CT不完全投影数据重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林升;基于CT图像边缘提取的工件应力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宗剑;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工业CT图像和体数据特征提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刘鸿圣;64层CT阴性法胆胰管成像技术在婴儿胆道闭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露;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刘锴;急性肺曲霉菌病动物模型建立及肿块型肺真菌病CT影像学特征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丽卓;不同对比剂使用参数对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晓飞;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3 孙槟;薄层和增强CT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董景辉;螺旋CT及血管造影在肝癌破裂诊断中的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胡文娟;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对比剂增强效果影响因素及注射方案的探讨[D];泰山医学院;2011年

6 付艳乔;颈静脉球与耳蜗位置关系的CT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挺;CT导引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腹腔感染86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8 徐魁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前倾角变化规律的三维CT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袁玉新;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宋庆飞;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3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73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