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DCE-MRI、DWI、P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发布时间:2020-05-30 19:35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T_1WI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T_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联合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58例,均为女性,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43岁。术后病理证实:37例为乳腺恶性病变,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级29例、浸润性乳腺癌未具体分型6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癌1例;21例为乳腺良性病变,包括纤维腺瘤14例、囊性增生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依次行常规的MRI平扫、扩散加权扫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T_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和T_1WI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系数值(b值)取800s/mm2,在扩散加权图像处理后的表观扩散系数图像上测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T_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和T_1WI动态增强成像后,通过GE AdvantageWorkstation Version4.3功能软件包绘制出T_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T_1WI动态增强TIC。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总结乳腺良、恶性病变在磁共振T_1WI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T_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上的影像学特征;分别统计乳腺良、恶性病变在T_1W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TIC曲线、磁共振DWI成像ADC值和T_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TIC曲线上的统计学差异;统计在磁共振T_1W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TIC曲线上表现为平台型(Ⅱ型)曲线的乳值。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平均ADC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χ2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本组病例在T_1WI动态增强成像上,21例良性病变中,5例表现为分叶状,13例表现为类圆形,3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缘形态上,16例表现为光整的边缘,4例表现为不规则边缘,仅1例表现为毛刺状边缘。37例恶性病变中,7例表现为分叶状,14例表现为类圆形,16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缘形态上,仅5例表现为光整的边缘,10例表现为不规则边缘,22例表现为毛刺状边缘。本组病例在T_1WI动态增强成像TIC曲线上,21例良性病变中,表现为Ⅰ型曲线者11例,表现为Ⅱ型曲线者9例,表现为Ⅲ型曲线者1例;37例恶性病变中,表现为Ⅰ型曲线者1例,表现为Ⅱ型曲线者11例,表现为Ⅲ型曲线者2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T_1WI动态增强TIC曲线上,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病例在DWI上,,以ADC值1.010×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根据ADC值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者26例,诊断为乳腺恶性病变32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DWI影像ADC值上,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病例在T_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TIC曲线上,21例良性病例中,表现为A型曲线者7例,表现为C型曲线者6例,表现为D型曲线者8例;37例恶性病例中,表现为A型曲线者31例,表现为B型曲线者4例,表现为C型曲线者1例,表现为D型曲线者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T_2*WI首过灌注成像TIC曲线上,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在T_1WI动态增强TIC曲线上表现为Ⅱ型曲线的乳腺良性病变9例,乳腺恶性病变11例,二者DWI影像上和T_2*WI灌注成像上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均0.01)。综合应用T_1WI动态增强、DWI和T_2*WI首过灌注成像对乳腺病变的性质进行评价,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93.10%,阳性预测为92.31%,阴性预测值为94.12%。 结论:1.单独应用T_1WI动态增强、DWI和T_2*WI首过灌注成像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2.对在T_1W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上表现为不典型曲线的乳腺病变引入DWI和T_2*WI首过灌注成像,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3.联合应用乳腺磁共振T_1WI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T_2*WI对乳腺病变进行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图文】:
图 2: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Fig 2: Infiltrating ductual carcinoma of lift breast图 A:T2*WI 首次通过灌注图像。图 B: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在短暂平台期后信号快速下降且在扫描结束前无明显回升。图 C:T1*WI 动态增强图像。图 D:T1*W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平台型(Ⅱ型)。图 E:DWI 扩散加权成像。图 F:病理图像。
17图 3:右乳导管内乳头状瘤Fig 3: Intraductal papillary of right breast图 A:T2*WI 首次通过灌注图像。图 B: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趋近于平台型曲线,未见明显信号丢失。图 C:T1*WI 动态增强图像。图 D:T1*W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平台型(Ⅱ型)。图 E:DWI 扩散加权成像。图 F:病理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R655.8
本文编号:2688614
【图文】:
图 2: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Fig 2: Infiltrating ductual carcinoma of lift breast图 A:T2*WI 首次通过灌注图像。图 B: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在短暂平台期后信号快速下降且在扫描结束前无明显回升。图 C:T1*WI 动态增强图像。图 D:T1*W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平台型(Ⅱ型)。图 E:DWI 扩散加权成像。图 F:病理图像。
17图 3:右乳导管内乳头状瘤Fig 3: Intraductal papillary of right breast图 A:T2*WI 首次通过灌注图像。图 B: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趋近于平台型曲线,未见明显信号丢失。图 C:T1*WI 动态增强图像。图 D:T1*W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平台型(Ⅱ型)。图 E:DWI 扩散加权成像。图 F:病理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R65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琴;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年03期
2 庄晓明;黄晶;朱斌;张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磁共振T_2~*W首过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9期
3 袁蕾;朱斌;;MRI灌注成像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7期
4 袁红梅;余建群;;MRI功能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2期
5 于韬;罗娅红;邱岩;赵英杰;何翠菊;曲宁;刘凡;满江红;;DWI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病变性质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8期
6 王建俭;成峰;吴凯宏;;乳腺肿瘤CT灌注成像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8期
7 陈前丽;T_2~*-首过灌注MR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8 苗华栋,嵇鸣,叶春涛;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多序列联合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3年01期
9 刘伟;嵇鸣;;MRI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10年01期
10 刘小娟,翟仁友,蒋涛,王丽;MR重T_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688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8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