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的MRI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5:25
【摘要】: 目的应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进行颈椎形态学观察、受压椎管测量以及局部层面脑脊液流速的PC-MR测量,探讨MRI形态学及功能学研究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进行MRI常规矢状位T_1WI、T_2WI,轴位T_1WI、T_2WI扫描及相位对比扫描和后处理,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MRI形态变化,并对局部节段椎管狭窄进行矢状径测量,根据矢状径大小对椎管狭窄程度进行分度;同时利用MRI相位对比法对此45例病例手术前后C1、C3及T1层面脑脊液流速进行测量。正常对照组60例,首先应用MRI进行颈椎常规矢状位T_1WI、T_2WI,轴位T_1WI、T_2WI扫描,观察正常对照组颈椎形态特征和测量椎管矢状径;同时利用MRI相位对比法对此6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C1、C3、T1层面脑脊液流速的测量;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椎间盘膨出28例;椎间盘突出15例;后纵韧带钙化9例;黄韧带增厚14例;小关节增生13例;脊髓变性17例;椎管狭窄45例。术后原17例脊髓变性中脊髓信号恢复者11例;原椎管狭窄者术后狭窄程度均有不同改善。45例脊髓型颈椎病组术前椎管矢状径平均为12.4±0.3mm,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为15.1±0.6mm。术后椎管狭窄程度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恢复率与术前颈髓受压程度呈显著相关性,Ⅰ、Ⅱ、Ⅲ、Ⅳ度椎管狭窄组改善率分别为80.1%、71.6%、43.9%、21.3%;所统计分析60例正常对照组中,由MRI相位对比法测量C1、C3、T1层面脑脊液流速分别为C1层面每个心动周期脑脊液尾向峰速和头向峰速分别为4.51±0.73cm/s和2.52±1.06cm/s;C3层面脑脊液尾向峰速和头向峰速分别为4.23±1.19cm/s和2.55±0.72cm/s;T1层面脑脊液尾向峰速和头向峰速分别为3.89±0.93cm/s和2.10±0.51cm/s。45例脊髓型颈椎病组术前C1层面尾向峰速及头向峰速分别为3.04±0.47cm/s和2.13±0.83cm/s;C3层面尾向峰速及头向峰速分别为3.21±1.01cm/s和2.24±0.68cm/s;T1层面尾向峰速及头向峰速分别为3.17±0.84cm/s和1.69+0.33cm/s。术后45例CSM患者C1层面尾向峰速及头向峰速分别为4.09±1.12cm/s和2.29±1.09cm/s;C3层面尾向峰速及头向峰速分别为3.99±1.36cm/s和2.31±0.84cm/s;T1层面尾向峰速及头向峰速分别为3.37±0.75 cm/s和1.81±0.48cm/s。经统计分析表明术后脑脊液流速较术前明显增大。所有病例术后脑脊液流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恢复率与术前颈髓受压程度呈显著相关性,Ⅰ、Ⅱ、Ⅲ、Ⅳ度椎管狭窄组脑脊液流速改善率分别为93.6%、81.7%、50.3%、39.8%;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得分JOA评分和C1层面脑脊液尾向最大流速呈正相关,r=0.653; 结论1)MRI可明确显示椎间盘变性、突出及其附件和脊髓变化,比较全面对CSM作出影像学诊断,术后MR/随访为评价手术疗效提供客观依据。2)椎管狭窄的MR/测量可以定量的了解椎管狭窄的情况,能对椎管狭窄程度进行分度,为了解CSM脊髓压迫提供客观依据。3)PC-MR脑脊液流速测定为研究CSM椎管狭窄、评估其手术疗效提供了新的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687.3;R445.2
本文编号:2732610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687.3;R445.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俊波;王文军;;颈椎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2732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3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