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经心内膜药物投递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2:55
【摘要】:目的:建立集心腔内超声成像,超声辐照,心内膜电生理标测及心肌内注射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10 F),并分别测试导管操控性,超声辐照换能器工作情况,32晶阵微型超声换能器成像性能及实时监控心肌内注射的能力。 方法:通过超声体模检测微型超声成像换能器的分辨率;观察离体及在体心腔结构;分别运用精密阻抗仪及超声声功率计测试超声辐照换能器的工作频率及声功率,然后将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送入离体猪心左心室,并在左室游离壁测试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在经心内膜注射过程中对注射针进针深度实时监控及指导超声造影微泡注射的能力。 结果: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直径为10 F,能够实现单向弯曲;集成了心腔内超声成像、心肌内注射、超声辐照和电生理标测功能;32晶阵微型超声成像换能器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均为1 mm,离体及在体条件下均显示清晰的心腔内结构;集成的心腔内超声成像功能能够实时监控注射针进针深度及观察超声造影微泡分布情况;超声辐照换能器频率和声功率分别为7.2 MHz和0.28 W,工作状态下能够激励起水柱。 结论: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达到介入尺寸要求,各功能单元能够正常工作,该系统的研制可能为经心内膜药物投递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平台。 目的:经皮第一室间隔支酒精消融术是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治疗的主要介入策略,然而一些固有的缺陷限制了该策略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尝试运用新近开发的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行经心内膜酒精注射,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提供新的介入治疗策略,并探讨该策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将心腔内超声成像,29 G镍钛合金针及其他功能整合入单根可操控导管(10 F),并通过颈外静脉或颈总动脉途径送入右心室(n=9)或左心室(n=3)。根据心腔内超声成像,实时引导镍钛合金针进入靶向心肌合适位置后,顺序注射0.3 ml超声造影微泡和0.5 ml-1.5 ml无水酒精。整个操作过程中行体表心电图监测。3小时后处死实验犬,并取出心脏行大体观及组织学检查。 结果: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能够提供室间隔靶向心肌的详细解剖结构并指导镍钛合金针进入合适的注射深度。随后超声造影微泡注射在镍钛合金针尖周围出现局限性强回声区,进一步明确注射针针尖在心肌内的位置。通过不同剂量的无水酒精注射能够产生剂量依赖的消融灶。大体观检查提示靶向消融心肌苍白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HE染色进一步提示靶向消融区存在心肌细胞坏死。本研究未观察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附壁血栓形成及非靶向消融区域心肌坏死现象的发生。 结论:经心内膜室间隔心肌酒精注射能够产生梗死面积可控的消融灶,通过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能够实时监控注射针的进针深度,这种新的策略可能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及其他心肌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安全,直观的治疗方法。 目的:经心内膜基因注射可能因注射针进针过深,存在心包填塞的潜在风险。本研究探讨运用新近研发的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行经心内膜基因投递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将心腔内超声成像,29 G镍钛合金针及其他功能整合入单根可操控导管(10 F),通过逆向主动脉途径进入左心室,分别行伊文思蓝,pEGFP-N1或pAdTrace-bFGF经心内膜注射。3天后处死所有实验犬,取出心脏用于大体观,组织学及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能够实时监控镍钛合金针在靶向心肌内的位置,并通过超声造影微泡注射进一步明确。所有实验犬没有观察到心包填塞及持续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靶向心肌伊文思蓝注射区域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在pEGFP-N1注射组(n=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提示靶向注射区域存在绿色荧光表达;在pAdTrace-bFGF注射组(n=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注射区域出现阳性染色;与周围正常组织比较(0.38±0.04),pAdTrace-bFGF注射区域bFGF的表达效率(0.63±0.02)增加了1.7倍(P 0.01)。 结论:运用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行经心内膜基因注射安全,可行,该策略可能为经心内膜基因投递提供新的介入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445.1
【图文】:

超声成像,换能器,多功能,导管


图 1-1 微型超声成像换能器Fig 1-1 Micro-ultrasound imaging transducer图 1-2 多晶阵心腔内超声导管Fig 1-2 Multi-element intracardiacechocardiography catheter图 1-3 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10 F)图1-4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超声辐照换能器工作

多晶,导管,换能器,多功能


图 1-1 微型超声成像换能器Fig 1-1 Micro-ultrasound imaging transducer图 1-2 多晶阵心腔内超声导管Fig 1-2 Multi-element intracardiacechocardiography catheter图 1-3 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10 F)图1-4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超声辐照换能器工作

多功能,导管,水柱,换能器


24图 1-3 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10 F)Fig 1-3 Multifunctional intracardiacechocardiography catheter (10 F)图1-4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超声辐照换能器工作时激励水柱情况Fig 1-4 Ultrasound irradiation transducer withinmultifunctional 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catheter generates water column in working statu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0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鲁端;心肌M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年02期

3 付晓辉,田晓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年04期

4 朱继金,夏树楹,赵定菁,朱树雄,朱立光,曾知恒,邝婉芬;心脏超声、X线造影及心内膜心肌活检诊断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5 白翠莲,石琳,杨雅林,梁世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1997年05期

6 王尔冰,张艳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诊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7 姜乃琴,王婧姝,张丹妮,刘莹;心内膜自动边缘检测技术评价心梗患者的左室功能[J];当代医学;1998年01期

8 陈雪玲;以心律紊乱性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报告[J];实用医技杂志;1999年08期

9 包明威;心内膜标测技术的进展[J];医学综述;2002年10期

10 祝惠民;感染性心内膜炎[J];中国医刊;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霞;张宝忠;赵立坤;郑月来;苏位贤;李学强;仇集;;紧急床旁气囊电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胜;袁彪;赵忠;黄陈军;朱小鸾;曹克将;;心房颤动的心内膜微波消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3 蒋志嘉;那开宪;顾复生;;心内膜临时起搏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体会[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4 王小青;惠杰;;基于低频电场方式实现心腔内三维定位导航及心内膜重构的基础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5 王小青;惠杰;杨向军;宋建平;蒋庭波;李勋;刘志华;蒋文平;;基于低频电场方式实现心腔内三维定位导航及心内膜重构的基础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梁延春;韩雅玲;王耿;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猪整体和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单相动作电位标测比较[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宋来凤;;Fibroelastosis的汉译名的正、误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丁雪芹;;完全性心内膜缺损患儿的监护[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苏海;程应樟;吴延庆;徐美珍;李菊香;;急性心肌缺血区的心内膜电图改变[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方平;高文武;谭跃萍;王小涛;谢启东;;心肌伸展超声评价静息状态下心肌心内膜缺血[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雨;感染性心内膜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邱吉芬;风心病也会引起脑中风[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易善永;鲜为人知的心脏信息网[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哪几种心电图表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5 ;入秋谨防鹅流感[N];农民日报;2003年

6 ;10.猪伪狂犬病(下)[N];江苏科技报;2006年

7 ;风湿性心脏炎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老年人心悸要警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本版编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药生物 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郭继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主任委员 崔长琮;中国具有离子通道研究证据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步长稳心颗粒[N];健康报;2006年

10 李琳;心脏大修:三换“房门”二补“墙”[N];江苏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睿;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经心内膜药物投递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赵志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裸质粒经心内膜心肌内注射治疗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韩蓓蓓;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血流及冠脉近端血流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巩晓红;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巩燕;1.Ca~(2+)转运机制—Na~+/Ca~(2+)交换对狗心室肌细胞复极的影响  2.动作电位参数作为区分狗心室肌心内膜、心外膜和心肌中层M细胞的可行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6 阎国辉;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脏扭转运动及同步化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7 刘醒;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的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8 刘福元;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兴利;急性缺血时左心室内膜心肌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及室颤的发生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叶艺;多种超声新技术对冠心病存活心肌的研究及评估PTCA术后远期疗效[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睿;心腔内超声斑点跟踪成像评价犬梗死心肌[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钱俊;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消融犬左室乳头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梁桂t$;心腔内超声辅助心脏介入诊疗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廖春锋;彩色室壁运动技术与室壁增厚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D];中南大学;2007年

5 郭家敏;儿童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71例临床分析与随访[D];山东大学;2011年

6 董芳;小鼠心肌肥厚、心衰发展过程中心室肌细胞Kv4.2、KChIP2的表达变化及调节[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徐佳;血管紧张素Ⅱ对HERG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白艳;超声速度向量成像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与位移[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杨艳萍;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分隔过程中心肌细胞转分化和心内膜α-SMA阳性细胞的发育[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10 郝晓晔;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不同层次心肌应变率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4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54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