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发布时间:2020-07-17 20:43
【摘要】: 目的:通过二维超声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测。探讨如何利用超声方法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病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方法:将117例受试对象分为3组,A组为对照(青年)组30例、B组为对照(非青年)组30例、C组为2型糖尿病组57例,同时根据有无并发症、病程长短对C组病例进行分组试验。对三组病人进行颈动脉的二维超声和颈动脉内膜及粥样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A组B组C组,差异显著;C组内有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差异显著,病程10年组大于病程10年组差异显著。2、斑块:C组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以软斑和混合性斑块为主,B组和C组中无并发症组以钙化性斑块为主;C组中有并发症组的斑块检出率高于无并发症组;病程10年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10年组。3、内膜IBS:C组B组A组,差异显著;C组中无并发症组有并发症组差异显著,病程5年组大于病程10年组差异显著;4、斑块IBS比较: AII值,软斑纤维斑硬斑,差异显著;PPI值和SDI值,混合性斑块均质性斑块,差异显著。5、IBS和IBSc%比较:各组动脉内膜的IBS、IBSc%测值有一致关系;各组间比较,IBS测值的差异较IBSc%值的差异明显。 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形态学改变。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和动脉粥样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IBS测值减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壁内脂质增多的表现。通过IBS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可为动脉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3、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越明显,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越高;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越明显。4、利用IBS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对确定斑块性质有重要意义。检测斑块IBS值对于预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5、应用IBS技术检测动脉血管时,标化IBS值可较准确的反映组织的声学密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45.1
【图文】:

混合斑,颈动脉,青年


正常颈动脉内中膜

混合斑,颈动脉,青年


颈动脉钙化斑

混合斑,颈动脉,青年


颈动脉混合斑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夏稻子;;背向散射积分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2 顾再荣,李军,陈宇翔,赵树杰,周晓东,张军,钱蕴秋;背向散射积分超声组织定征在尿毒症检测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年04期

3 李军!710032.西安,徐扬!710032.西安,陈宇翔!710032.西安,吴琳!710032.西安,朱永胜!710032.西安,张军!710032.西安,钱蕴秋!710032.西安,朱霆!710032.西安,王喜林!710032.西安,马福成!710032.西安;背向散射积分超声组织定征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程度判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年03期

4 黄晓玲!400016,陈受田!400016,钟晓明!400016,付荣!400016,李玲!400016,涂波!400016,郑忠群!400016;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急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2期

5 徐丽,赵宝珍;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PTCA术前后左室肌回声与收缩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6 宋月霞,王建华,刘兰燕,李路明,邢恒国;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10期

7 李如意,王建华,尹洪宁,张省娟,王明明;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定量评价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年06期

8 张峻,郭瑞强,孙有刚,尹家保,周立明;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定量评价冬眠心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年01期

9 熊文峰,赵宝珍,陆世萍,钱隽,赵根宝,杨波,王忠;多巴酚丁胺对犬心肌背向散射积分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郭瑞强,张峻,周立明,尹家保,孙有刚,李庚山;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定量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红;常京豪;卢万俊;张志;滕皋军;;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BDNF水平的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石英;廖苇萍;石元刚;;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七届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3 王毅;黄姝;;2型糖尿病骨密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初探[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赵列宾;宁光;陈家伦;;富含水溶性纤维食物对2型糖尿病第一餐及第二餐作用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单春艳;郑少雄;;有和没有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特点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钟金清;;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A];第七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郑海飞;杨影西;吴海波;曹晓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8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向贵洲;;2型糖尿病肾病高危因素的回顾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张荣欣;薛长勇;刘英华;景洪江;徐庆;于晓明;张永;王觐;张月红;郑子新;;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市三院 陈锦屏 刘龙诞;9岁得了2型糖尿病[N];健康时报;2003年

2 主持人 向红丁博士;2型糖尿病的诱因与特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李柏英;2型糖尿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王雪飞;抗2型糖尿病新药有苗头[N];健康报;2004年

5 朱青;咖啡能预防2型糖尿病[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张行;患2型糖尿病几率增大[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新华;丹麦发现荷尔蒙可医2型糖尿病[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年

8 厦门市火车站铁路医院糖尿病专科 王林;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特点及其区别[N];福建科技报;2003年

9 董凌燕 杨金奎;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青云 译;不禁食即可诊断2型糖尿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洁莉;脂联素及其基因单链核苷酸多态性在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谢仁明;2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中医疗效的加权秩和比(WRSR)综合评价[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3 孙增荣;2型糖尿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4 李翔;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王芬;中药糖耐康干预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奚苗苗;中药皂苷的抗糖尿病活性筛选和药效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黄卉;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发现及LGK-01抗糖尿病作用研究和机制的初步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林长青;糖脂平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因子与蛋白激酶B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唐兆生;GPR40在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和脂性凋亡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关美萍;血红素加氧酶-1在糖尿病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2型糖尿病及合并脑梗塞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张金霞;化痰活血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周惟强;内外兼治改善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NCV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4 郭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孙小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王晶;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及其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玉珍;非Ca~(2+)依赖型磷脂酶A_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美伦;立足肝脾肾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的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9 孙连平;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樊华英;血清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9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59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