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关联成像对胎儿室间隔的形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0:21
【摘要】: 目的:探索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对胎儿室间隔三维成像的方法,以及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探索一种新方法来显示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及诊断室间隔缺损,进一步丰富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完整性的理论和方法,弥补传统超声方法的不足,为观察胎儿室间隔形态开辟新视野。 方法:(1).获取51例正常中晚孕期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分别应用表面成像、多平面成像、玻璃体成像及反转成像对胎儿室间隔进行成像分析,探索成像方法、图像调节技巧、从多个视角观察记录室间隔的表面形态、完整性、毗邻关系等。(2)获取25例存在室间隔缺损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分别应用上述四种成像方法进行成像分析。观察缺损部位、形态特征、缺损直径及面积。(3)统计各种成像模式对正常室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显示率:比较正常组和病例组显示率的差异;表面成像缺损最大直径和二维超声测量对比;心动周期中缺损最大面积与最小面积的差别;缺损与主动脉瓣、肺动脉关系的显示率等。 结果:(1.)表面成像:1)正常组:室间隔的左、右室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2.2%(47/51)、88.2%(45/51);其中7.8%(4/51)室间隔左室面上段出现缺损伪像,11.8%(6/51)右室面上段出现缺损伪像。室间隔左室面为一个稍向右凸的完整剖面,肌部较厚,膜部较薄并逐渐移行为主动脉壁,表面较光滑;右室面为三角形结构,底部较宽,上段较窄,向上与肺动脉相延续,肌部可见凹凸不平不规则分布的肌小梁。2)病例组:22例膜部缺损均可显示室间隔缺损部位及范围,表现为室间隔剖面上段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边缘较清晰,形态多为不对称圆形或小孔型,少数呈狭长的裂隙状。其中56.3%(18/32)显示了缺损处和肺动脉的位置关系,65.6%(21/32)显示了与主动脉的毗邻关系。在该模式下所测VSD最大直径为3~5.6mm(3.95±1.26 mm),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测值大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136,P=0.269)。3例肌部缺损,二维超声室间隔均未见连续中断,但在彩色多普勒条件下可见一束较细的血流穿过室间隔肌部,二维测量缺损最大直径分别为1.7mm、2mm、3mm。3例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三维表而成像均未能显示。 (2)多平面成像:1)正常组:该模式可以同时从三个切面来显示室间隔,并可旋转X、Y、Z轴及移动参照点的位置得到更多的室间隔切面,如室间隔的横断面、冠状面等二维超声很难获得的切面。A、B、C平面对室间隔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9%、98%;B平面均显示了室间隔剖面与主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2)病例组:把参照点放置在室间隔缺损处,可以在B平面及C平面同时显示缺损。其中A、B、C平面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8%及80%。3例肌部室间隔缺损二维超声均未显示,该模式也未显示。从三个切面上分别测量缺损的最大直径,更准确的描述缺损的大小。另外该模式亦不能展示缺损与大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3)玻璃体成像:1)正常组:84.3%(43/51)能显示完整的半透明的室间隔,无分流束通过室间隔;15.7%(8/51)可见血流信号穿过室间隔膜部的伪像;可以观察室间隔的运动状态,同时显示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和血流信号。2)病例组:2例肌部室间隔缺损见一细小的分流束穿过,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未显示;22例显示膜部室间隔缺损均见穿隔血流信号,但无法显示与主动脉及肺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4)反转成像:1)正常组:室间隔的显示率为88.2%(45/51),表现为一连续完整带状无回声区,仅能观察室间隔的大体轮廓及形态;均不能显示左右室流出道与室间隔的空间毗邻结构。11.8%(6/51)反转成像均在室间隔膜周部出现缺损伪像。2)病例组:室间隔缺损显示率仅为80%(20/25),其中3例为室间隔肌部缺损,2例可显示;其中22例膜部室间隔缺损均显示,均未能展示缺损与主动脉及肺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结论:(1)表面成像能够逼真的重现胎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及空间位置关系;再现缺损的立体形态、位置、大小,并能动态观察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可以提供比二维超声更丰富的信息,但对胎儿室间隔小缺损,尤其是肌部小缺损不如二维超声敏感。 (2)多平面成像可以显示正常室间隔的形态结构,从多个切面来观察其完整性,并可获得室间隔的矢状面及横断面,这是二维超声难以显示;可以从多角度来观察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及其周围毗邻关系。 (3)玻璃体成像能直观地显示室间隔与血流的空间分布,可以根据诊断需要,更加真实精确地反映了室间隔空间结构,以及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提高了检测细微结构和低速异常血流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较多的信息,对于肌部小缺损显示优越二维超声,但是该方式依赖于血流信号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 (4)反转成像可以观察室间隔的运动状态,同时观察房室腔内血流与室间隔的关系,该模式在胎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主要受两侧心室压力的影响,对血流信号依赖性较高,当缺损较小,穿隔血流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无法对缺损进行定位及定性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14.5;R445.1
本文编号:2766578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14.5;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国英,潘欣,林其珊,陈伟达,陈张根,贾兵;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与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对照研究[J];声学技术;2004年S2期
2 陈庆伟,王志刚,邹建中,苏海兵,王冬,冉海涛,蒲世玉;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间隔缺损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08期
3 王月美;王惠;冷俊红;徐萌;刘传玺;金华;;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产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4 张颖;苏庆华;蔡爱露;姜克新;韩冰;;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技巧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5 刘俐,王新房,李治安,胡纲,谢明星,吕清,王连生;室间隔缺损的四维超声心动图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年05期
6 周京敏,沈学东,蔡乃绳,施月芳,潘翠珍,洪涛,潘文明,陈灏珠;超声动态三维重建在房、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766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6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