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14:56
【摘要】: 第一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分析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目的:探讨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材料与方法:对48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oronary ArteryDisease,CAD)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用增强扫描轴位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像(MultiplannerReconstruction,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及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按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分类指南将冠脉树分为15个节段评价各节段图像质量,分析影响CTA图像质量的因素。 结果:用VRT重建像评价图像质量:643个节段(95.4%)为1级,25个节段(3.7%)为2级,6个节段(0.9%)为3级。冠脉图像质量受心率,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和严重管壁钙化等因素影响,而使用层厚,层间距重建心动周期序列对后处理图像质量影响不大。 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一次检查可完成冠状动脉的观察,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成像方法,提高了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初步诊断的需要。 第二章重建层厚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的评价 目的:评价重建层厚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在48例进行MSCTCA的患者中,选取27例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沉积的患者,对其钙化积分数据行层厚/层间距1.5/1.5mm及3.0/3.0mm重建,分别计算冠状动脉各分支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比较2种层厚之间的积分测量值的差异。 结果:同一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Agatston积分值因重建层厚不同而不同,重建层厚为1.5mm时,RCA、LM、LAD、LCX及合计钙化积分值分别为59.3±20.1;27.4±14.8;75.6±34.7;63.9±27.8:217.6±54.8。重建层厚3.0mm时,RCA、LM、LAD、LCX及合计钙化积分值分别为47.0±16.5;18.5±9.6;54.6±21.5:50.4±17.6;184.5±40.3,不同重建层厚之间积分值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层厚1.5mm的各项积分值均较层厚3.0mm的积分值高。 结论:重建层厚影响钙化积分值的大小。薄层层厚重建可以提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和<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 材料与方法:选择行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lti Slice ComputedTomography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MSCTCA)和CAG的患者13例。对所有患者用增强扫描轴位图像进行MPR、MIP及VRT重建。以CAG为“金标准”,按AHA分类指南将冠脉树分为15个节段,对二种方法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 结果:在152个可评估的节段中,CTA诊断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96.4%,诊断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83.3%。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特异性为94.1%,阴性预测值为96.3%。 结论:MSCTCA诊断冠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高,对诊断冠心病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选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816.2
【图文】:

心脏搏动,阶梯状,图像,附图


显示在v盯图像中,因心脏搏动造成的阶梯状伪影.

前降支,冠脉,右冠状动脉,分支


附图1:根据AHA的分类指南将冠状动脉树即左主干(LM)、前降支(LAO)、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四个主要冠脉分支分为15段.1一4段分别为RCA近、中、远段及PDA;5段为LM:6一10段分XlJ为LAo近、中、远段及DIAI和Dl^2:11一15段分别为LCX近段、OMI,LCX中段、0M2和LCX远段。

心动周期,图像,患者,血管收缩


附图4:同一患者YRT图像,左图显示以D中段在85%心动周期序列的vRT图像上见有一明显“狭窄”,而在右图9联心动周期序列的vRT图像上则见L^D管径均匀,无狭窄征象。左图“狭窄”考虑为血管收缩所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富;崔二峰;姚红霞;赵菊环;唐永强;;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

2 阮君;刘小玲;阮慧;;多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5期

3 梁庆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J];中外医疗;2011年24期

4 潘军平;肖靖;麦神忠;;脑脓肿的CT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9期

5 梁文琪;邓少兵;杨航;;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2期

6 许朝璇;赵志清;黄春元;杨茂洪;王建华;梁焕莲;邓八妹;莫金潮;;12例胰岛细胞瘤的CT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6期

7 付美萍;吴耀贤;凌盈盈;;16层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4期

8 王平;;肺结核CT特点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1年19期

9 蒋雪峰;张怀信;朱玉春;;多层螺旋CT平扫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8期

10 尹俊;欧阳晓明;欧阳清春;;胃间质瘤的CT诊断(附11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俞炎平;邝平定;张亮;;颌下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A];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邝平定;邵国良;;腮腺淋巴瘤的CT表现分析[A];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邝平定;江明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分析[A];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孙华;唐神结;顾瑾;刘一典;;广泛耐药肺结核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一鸣;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李惊喜;CT灌注成像对溶骨性骨肿瘤性质鉴别的定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王志业;大鼠C6胶质瘤的CT灌注和病理对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4 刘红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生晶;CT灌注成像对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周瀚;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征[D];四川大学;2004年

7 马树华;CyclinD1、nm23-H1基因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及CT灌注成像在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罗德红;鼻咽癌的CT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胡荣慧;髋关节三维可视化研究及临床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10 徐雷鸣;二腹肌后腹影像解剖研究及其意义[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强;肠梗阻的CT检查和诊断[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刘俊华;面神经管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解剖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3 姜海峰;急性胰腺炎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陈哲;正常人眼眶容积的螺旋CT测量[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陆娜;64层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杨亮;CT灌注成像对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价值[D];佳木斯大学;2007年

7 李勇;CT靶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D];石河子大学;2007年

8 黄陈恕;肺孤立结节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周洁;卵巢血管CTA及其显示的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六红;腹部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淋巴结的比较分析—螺旋CT评估[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4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74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