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版E-tracking技术对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07:36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AS的特点是在上述病变过程中,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受累动脉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于破裂,其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完全闭塞,也可扩张而形成动脉瘤。可引起整个循环系统或个别器官的功能紊乱。经过长期的研究现已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ies atherosclerosis,CAS)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要早。CAS与冠心病(cronary arterydisease,CAD)、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的增多,CAS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的损害往往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同时伴有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所以,研究早期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对AS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动脉弹性减退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志,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动脉可扩张性或弹性来反映动脉的病理改变。动脉弹性很难直接测得,目前一般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来定量评估动脉弹性功能,其评价方法主要有内径差、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收缩期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rgumentation index,AI)、大动脉弹性指数、小动脉弹性指数、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和血压测量时的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脉搏压力波测定及超声测定动脉直径随压力的改变程度。一直以来,临床上主要采用测量动脉PWV的方法作为动脉弹性的非侵入性测量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Peterson于1960年提出的弹性系数(Ep)及僵硬度(β)均为能反映血管弹性的物理变量。近年来,超声技术已经进展到无创检测可伸缩性、环周应力以及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微细变化。超声测量的这些参数能够反映血管的扩张性,已成为无创检测动脉功能的重要方法。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提高,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组织速度成像(tissuevelocity imaging,TVI)、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等方法已用于临床评价动脉弹性。大量研究证实:高分辨力超声显像法检测颈动脉IMT已被公认是判定CAS的可靠指标;并认为IMT与动脉弹性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后者是反映动脉缓冲系统早期功能改变的可靠指标。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对血管前后壁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跟踪和描记,自动计算血管内径随心动周期的变化,并以曲线形式加以显示,其内置的数字化图像管理系统(enhance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e-DMS)可以自动计算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等弹性指标,为快速、准确评价动脉血管的弹性功能提供了可能。 目的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对颈动脉斑块伴有其它症状组、颈动脉斑块无其它症状组、高危人群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血管的弹性功能进行研究。 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及二维超声检测资料把研究对象分为四组,颈动脉斑块者伴有其它症状组32例,颈动脉斑块无其它症状组26例,高危人群组26例,正常对照组25例。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并对颈动脉斑块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各组间年龄、体重、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颈动脉单侧斑块伴有其它症状组左右两侧颈动脉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颈动脉单侧斑块无症状组左右两侧颈动脉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颈动脉斑块伴有其它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β、Ep、PWVβ明显高于高危人群组和正常对照组,高危人群组的B、Ep、PWVβ高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伴有其它症状组的AI、Ds、Dd、IMT高于无症状组、高危人群组及对照组;5.颈动脉斑块组的PWVβ与β、Ep、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AI与β、Ep、AC、PWVβ、Ds、Dd、IMT无相关性。 结论1.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一种形态学改变和功能损伤共存的病变。动脉硬化和动脉弹性减退是同时存在的,动脉硬化是导致动脉弹性减退的一个因素。2.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弹性减退程度与临床表现的出现相关。动脉硬化患者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时,动脉弹性减退的程度加重。3.动脉硬化的程度与动脉弹性减退程度是一致的。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动脉弹性减退越明显。动脉弹性的改变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项指标。4.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用于检测动脉硬化患者的动脉弹性,具有无创、精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捷等优点,是评价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弹性的一种有重要意义的方法。在动脉硬化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和超声形态学检测联合应用可以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程度提供更全面的、有价值的信息。5.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捕捉到早期动脉硬化时的血管弹性改变,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超声对动脉血管的功能诊断,在动脉IMT发生增厚、斑块等形态结构改变之前作出判断,从而达到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发生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445.1;R543
【图文】:
动脉内径变化曲线的选取及参数计算图
回声跟踪取样门位置及动脉内径变化曲线图
本文编号:2793811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445.1;R543
【图文】:
动脉内径变化曲线的选取及参数计算图
回声跟踪取样门位置及动脉内径变化曲线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英,张静;E-Tracking技术判定高脂血症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2 王宏宇,龚兰生,张维忠;高血压与大动脉缓冲功能[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8期
3 刘春萍;动脉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3期
4 贺顺龙,朱兆洪,陈宝国,林煜,白建萍,邓国良,梁玉玲;超声检测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内皮舒张功能[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2期
5 谭静;华琦;闻静;邢绣荣;刘荣坤;杨峥;;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2期
6 齐金龙;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王伊红,齐建祥,陈贺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8 吴宗贵;;动脉粥样硬化:新发现、新策略[J];上海医学;2006年09期
9 李东野,臧奎,夏勇,钱文浩,王晓萍,陈静,吴兰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检测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5年04期
10 肖沪生;银浩强;章怡yN;汪青良;钱孟超;许轶君;周靓妹;;应用新版eTRACKING技术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J];上海医学影像;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793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9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