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0-08-28 13:12
本论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主要讨论动物模型的复制;第2部分主要讨论CT灌注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 第一部分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建立一种蛛网膜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1只,随机分成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三组,每组7只。手术组采用开颅两次视交叉池注血法,首次按1.0 ml/kg体重注入自体非肝素化血, 48小时后按0.5 ml/kg体重再次注血;生理盐水组的手术方法与手术组相同,但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的手术过程同前两组一样,但不向蛛网膜下腔注射任何物质。各组分别于首次手术后第3、7、14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兔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各组动物在最后一次做完TCD后立即处死,解剖兔脑组织,肉眼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情况。 结果TCD表明手术组在第3天时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加,第7天时达到高峰,第14天时血流速度减慢;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在各检测时间点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解剖后肉眼观察发现手术组兔蛛网膜下腔有明显积血,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实验动物的蛛网膜下腔内未见积血。 结论采用经颞两次视交叉池注血法能够复制蛛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 第二部分CT灌注成像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手术组,每组16只。手术组采用开颅两次视交叉池注血法,首次按1.0 ml/kg体重注入自体非肝素化血, 48小时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R816.1
本文编号:2807621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R8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薛国勇,邵立健,林雪群;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林志国,刘恩重;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1期
3 郭瑞友,毛永芹,于义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3期
4 赵沃华,朱贤立,赵洪洋;血管内穿线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807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0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