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细胞凋亡核素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R817
【部分图文】:
图 1-1 细胞凋亡形态学的改变随后,凋亡小体可以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有时也可以被相邻的上皮或内皮细胞或肿瘤细胞等“非职业性”的吞噬细胞所清除。吞噬凋亡小体不会释出蛋白溶解酶或产生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因此它既不会破坏相邻的细胞,也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这是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的重要区别之一。大研究证实,细胞凋亡是生物体以一种与有丝分裂相反的方式调节细胞群体相对定的重要方式[2],它和细胞坏死之间的区别如表 1-1 所示:表 1-1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特点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家族、c-Myc 家族、Ras 家族等。近期研究发现有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如P53、P21等也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但是其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阐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大致如图1-2所示:图 1-2 细胞凋亡分子机制
28图 2-1 化疗组荷瘤小鼠化疗后不同时相和对照组荷瘤小鼠在相应时相的 SPECT显像结果从图 2-1 中可以看到,荷瘤小鼠在化疗后 24 h 、48 h、72 h,肿瘤部位可见有放射性浓聚区,提示该部位有明显的显像剂摄取;尤其是在化疗后 72 h 时,荷瘤小鼠的肿瘤部位放射性浓聚最明显,提示在该时间点的显像效果相对最好。而在化疗后 8 h 以及对照组的各个时相,荷瘤小鼠的肿瘤部位未见有放射性浓聚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铁华,林鹏,张昌卿,肖锡宾,刘长征,何军芳,梁昌盛,叶燕丽,刘乐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放免显像定位的研究[J];癌症;2000年09期
2 郑大利,彭碧文,黄清玲,林建银;肝癌细胞67kDa层粘连蛋白受体的表达[J];癌症;2003年03期
3 郜峦;不同中医治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O/NOS和神经元凋亡的动态比较研究[J];北京中医;2005年05期
4 厉红民,罗朝学,程绍钧;人肝癌HepG_2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定量分析[J];重庆医学;2004年07期
5 张萍,娄世锋;~(131)I-GMCSF诱导HL60/ADM细胞凋亡过程中对细胞周期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年09期
6 徐鸿绪,王晓波,曾文涛,陈连周,刘长征,梅骅;抗PSMA单克隆抗体在荷人前列腺癌瘤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实验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6期
7 李舰南,尚玉琨;放射性核素脑显像与阿尔茨海默病[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罗朝学,程绍钧,李前伟;HepG_2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定量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李荣萍;任成山;李宜辉;;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2期
10 黄家君;董孟杰;谢娟;李少林;;~(99)Tc~m-ASON-EGF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荣福;;肿瘤分子功能显像技术应用进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2 戴居云;赵玲;方军;;丹芪益心帖中丹参酮Ⅱ_A的透皮吸收实验研究[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萌;辅酶NADH对化疗药物介导凋亡损伤的细胞保护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2 徐小平;辅酶NADH对缺血再灌注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王佐;苦瓜蛋白对BALB/C小鼠CVB3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李富军;小细胞肺癌的生长抑素受体调变及核素标记RC-160的荷瘤小鼠显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王卫东;血管内照射防治内膜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谢娟;c-erbB2基因反义寡核苷酸探针研制联合EGF乳腺癌显象[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7 邢力刚;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疗计划影响的系列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8 陈大明;放射性Annexin V的细胞凋亡显像剂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谭宇蕙;中药活性成分对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施斌;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肿瘤靶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涛;一种NMDA受体显像剂—~(99)Tc~m-N-ethyl-N_2S_2-Memantine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胡雄飞;氟虫腈对PC12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许相范;抗癌口服液体外对人MGC-80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4 罗朝学;~(131)I-抗IGF1R单抗对肝癌的放射免疫显像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5 黄东萍;人胎盘抗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凝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6 王雨;环境因素、CYP2E1基因多态性及p27~(Kip1)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和发展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王展平;喉鳞癌中VEGF的表达和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周慷;~(131)I-GMCSF诱导HL-60细胞凋亡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9 李晓愚;~(99m)Tc-EGF体外受体分析方法学及特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10 沈庆富;X线曲面体层摄影、螺旋CT用于牙槽骨测量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20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2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