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钆喷酸葡甲胺微球的优化制备和弛豫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5:37
   目的:制备PLGA包裹Gd-DTPA微球的MRI对比剂,重点研究 其弛豫性能、体外释放规律,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MR分子影像学探针制备打下研究基础。 材料与方法: (1)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水/油/水,W/O/W)制备PLGA包裹Gd-DTPA微球,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Gd-PLGA微球的形态;采用激光粒径仪测定其大小;建立HPLC法测定Gd-DTPA含量的方法,然后采用离心法测出Gd-PLGA微球包封率;采用MRI扫描仪测定其T1弛豫时间,计算出Gd-PLGA微球的R1弛豫性能;在PBS液和双蒸水环境模拟Gd-PLGA微球内Gd-DTPA的体外释放规律。 (2)以包封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对超声震荡仪的声震时间、高速均质分散机的转速、内水相Gd-DTPA加入量及浓度、外水相PVA浓度等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对微球的制备进行优化。 结果: (1)光学显微镜下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形态规则,大小较均一,微球间无聚集和粘连,激光粒径仪测得微球的粒径平均值2.75μm。透射电子显微镜下Gd-PLGA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形态规则,其内见电子致密物聚集,空白PLGA微球电子致密物较少。通过HPLC法测定出被包裹的Gd-DTPA的量为15.00mg,总投入的量为46.90mg,计算出包封率为31.99%。微球体外释放研究发现双蒸水组释放的量多于PBS组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两组的单位时间累计释放曲线形态相似。 (2)对超声震荡仪的声震时间、均质分散机转速、外水相、内水相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发现对微球包封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超声震荡仪的声震时间,其次为均质分散机转速,内水相次之,外水相更次之。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制备条件为声震时间60 s,均质分散机转速10000 rpm,内水相0.2ml浓度234.5mg/ml的Gd-DTPA,外水相2%PVA、4%Nacl的混合液。 结论: (1)采用水/油/水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得Gd-PLGA微球,并对其基本性质做了研究。该方法比其他制备方法更加简便,制备所得Gd-PLGA微球的形态等物理性质较好。研究发现Gd-DTPA被PLGA包裹后其弛豫率下降,与其他制备方式相比较弛豫率的下降没有那么显著。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Gd-PLGA微球具有其它PLGA微球体系相似的释放规律,改变释放环境,单位时间累计释放曲线的形态相似,但单位时间内的释放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2)本研究对超声震荡仪的声震时间、均质分散机转速、内水相、外水相等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成功的提高Gd-PLGA微球的包封率。通过研究得出对微球包封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超声震荡仪的声震时间,其次为均质分散机转速,内水相次之,外水相更次之,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制备条件为声震时间60 s,均质分散机转速10000 rpm,内水相0.2ml浓度234.5mg/ml的Gd-DTPA,外水相2%PVA、4%Nacl的混合液。为进一步提高微球的制备工艺打下了研究基础。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R445.2
【部分图文】:

微球,图片,光学显微镜


图 1.1 Gd-PLGA 微球光学显微镜图片(×400)Fig1.1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 of Gd-PLGA microspheres(×400)

分布图,微球粒,微球,光学显微镜


图 1.1 Gd-PLGA 微球光学显微镜图片(×400)Fig1.1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 of Gd-PLGA microspheres(×400)

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空白


图 1.3 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30000)图 A 空白微球,图 B 为 Gd-PLGA 微球Fig1.3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microspheres(×30000)Fig A Blank microspheres, Figure B Gd-PLGA microsphere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令平,万凯明,鹿彤,吴强,吴美花,孙仁艳;Mn-DPDP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5年02期

2 段刚;许乙凯;段萍;余田;;钆喷替酸葡甲胺-脂质体在兔MRI淋巴成像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9期

3 吕国士;许乙凯;;新型MR特异性对比剂Gd-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肝脏靶向性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1期

4 耿承军,陈君坤,陈自谦,卢光明,李苏建;欧乃影MRI增强扫描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3期

5 汪峰;任山;崔秀环;刘向阳;;包裹钆对比剂的PLGA微球研究初步[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6 江华;翟所迪;王晓民;;雷公藤内酯醇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释放规律研究[J];中国药房;2009年03期

7 许乙凯;吴元魁;方挺松;曹国洪;吕国士;彭旭红;;钆喷替酸葡甲胺-白蛋白增强MR淋巴造影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02期

8 钟欢欢;宋彬;陈光文;;Gd-BOPTA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及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年12期

9 谷海刚;金旭;龙大宏;杨菁;王海;宋存先;;BSA-PLGA微球的制备条件优化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的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刘铁芳;李金秋;刘新球;郭行高;王新江;杨波;蔡剑鸣;;离子型和非离子型MR对比剂在MR颈动脉动态增强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826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26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