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成像中若干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445.1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超声成像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1.2 超声成像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1.2.1 编码激励技术
1.2.2 谐波成像技术
1.2.3 全数字化技术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内容
2 线性声场中编码激励的研究
2.1 线性声场基础理论
2.1.1 超声波脉冲激励的冲激响应函数
2.1.2 单阵元换能器超声声场的计算
2.1.3 阵列换能器的超声场计算
2.2 编码激励原理
2.2.1 信号调制
2.2.2 匹配滤波与脉冲压缩
2.2.3 TB积和信噪比增益
2.2.4 衰减介质中的匹配滤波
2.2.5 波形的选择
2.3 利用编码激励提高彩色血流成像帧频的研究
2.3.1 利用编码激励求彩色血流成像原理
2.3.2 编码设计
2.3.3 频率分离
2.3.4 脉冲压缩
2.3.5 血流速度估计
2.3.6 仿真结果
2.3.7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线性声场中谐波成像及色差的研究
3.1 声波非线性传播的理论分析及仿真建模
3.1.1 非线性波动方程
3.1.2 Westervelt方程介绍
3.1.3 体壁模型的建立
3.1.4 仿真
3.1.5 仿真结果及讨论
3.2 基于发射束迭代算法的超声波色差抑制
3.2.1 信号和色差校正模型
3.2.2 散射体无关色差及van Cittert-Zernike定理
3.2.3 发射声束迭代
3.2.4 仿真及实验
3.2.5 结果
3.2.6 结论
3.3 本章小结
4 全数字超声影像系统的实现
4.1 超声系统组成
4.2 发射接收系统
4.2.1 多探头切换及阵元间的切换
4.2.2 32路回波信号的整序与对称折叠
4.2.3 根据不同焦点产生32路发射波形
4.2.4 变功率发射
4.2.5 TGC控制
4.2.6 激励波形的选择
4.3 超声成像数据处理系统
4.3.1 回波数据预处理
4.3.2 波束合成
4.3.3 动态滤波器
4.3.4 包络检波
4.3.5 二次抽样
4.3.6 中值滤波
4.3.7 动态压缩
4.3.8 灰阶映射
4.3.9 时间滤波
4.3.10 空间滤波
4.3.11 帧相关处理
4.3.12 数字扫描变换
4.4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课题中完成的工作
5.1.2 课题中的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玲;王亚丽;胡建群;;不同年龄人群腰段脊柱超声成像的差异[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2 王辉;赵学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外医疗;2011年23期
3 施伟斌;江翰;王雪峰;王子豪;丁晶;刘颖斌;;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纳米微泡造影剂在模型早期检测中的应用[J];肝胆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4 刘光清;徐建红;;超声对乳腺实性包块的BI-RADS3、4、5分级与结果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2011年16期
5 徐智章;;评述如何选定正确医学超声术语[J];上海医学影像;2011年02期
6 张娟娟;;四维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上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1年24期
7 闫建平;;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脐膨出合并脉络丛囊肿一例[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年07期
8 李志明;;应用对比剂增强的破坏-再灌注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经不同剂量抗血管生成剂治疗后的小鼠肿瘤血流量[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9 M.Lorenzon;C.Zuiani;A.Linda;V.Londero;R.Girometti;M.Bazzocchi;余华君;;乳头溢液病人行MRI:我们是否应该建议?[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周明;吴荣秀;;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医学超声成像中若干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9年
2 郑驰超;超声测量骨密度及超声成像的若干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洪林;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及其与钼靶X线摄影诊断的比较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李杰;肝脏灰阶超声造影及定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5 李德玉;基于心腔内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的心电活动与心肌组织运动时空相关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于晓玲;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评价治疗后残存肝癌及复发转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7 李敏;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变化及咬肌再附着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查恩来;钻孔电视成像技术在工程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凌;碳纤维复合材料数字化超声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秋锋;混凝土结构内部异常超声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雁;医用B型超声成像前端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龚伟;微波热致超声成像及其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肖寅;微波热致超声成像仿体及系统小型化改进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自民;基于超声成像技术的套损检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5 刘建;相控阵超声成像算法研究及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陈功;微波热致超声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杨大艳;二维应变超声成像对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D];暨南大学;2012年
8 陈雯柏;合成孔径技术在井壁超声成像系统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9 王伟明;数字B超成像技术及其优化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吴伟佳;小孔径高分辨相控阵超声成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4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6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