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不同方法评价大鼠软组织损伤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00:34
   背景和目的:软组织损伤在临床较为多见,包括慢性劳损与运动损伤等,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软组织损伤特别是骨骼肌损伤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既往多以临床症状及体征来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及评价,客观性差。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超声、微循环血流灌注、红外热成像等方法对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和评价,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拟建立大鼠软组织损伤的模型,然后分别采用红外热成像检查、超声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查、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该种软组织损伤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观察这四种检查方法对该种肌肉损伤模型的有效性,并比较各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关系,为这些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软组织损伤组30只。软组织损伤组使用软组织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双后肢腓肠肌钝性砸伤,之后不作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形成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造模后第1天从软组织损伤组随机取10只大鼠,与正常组对照组10大鼠分别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超声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查,最后处死大鼠,取后肢腓肠肌进行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bFGF染色检查。损伤后第7天、21天分别从软组织损伤组取10只大鼠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超声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查和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bFGF染色检查。将获得的数值数据和图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采用钝性砸伤法建立的大鼠软组织损伤模型在造模后第1天、7天、21天其超声检查结果、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查结果、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bFGF染色检查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检查结果不同。2、红外热成像检查发现造模后第1天软组织损伤组与正常组有区别,第7天和第21天未发现软组织损伤组与正常组有区别。3、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所反应出的组织形态、血流变化情况相符;超声多普勒检查与微循环血流灌注检查结果有差异。 结论:⑴超声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查、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bFGF染色检查对大鼠软组织损伤模型具有有效性,即可以采用此三种方法对此种软组织损伤模型进行下一步的研究。(2)红外热成像检查对大鼠软组织损伤有效性差。(3)红外热成像、超声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查和病理检查各有优缺点,建议临床更多的采用超声检查法。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445.1
【部分图文】:

损伤后,微血管密度,软组织损伤,时点


图 1 大鼠骨骼肌损伤后组织 bFGF 平均光密度值的变化表 2 大鼠骨骼肌损伤后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X S) (条/HP)组 别 1d 7d 21d软组织损伤组正常对照组5.72±0.42-8.77±0.94-17.58±1.19-各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1)第 1 天与第 7 天比 P<0.05,2) 第 7 天与第 21 天比P<0.05。结果表明损伤后第 1 天到第 21 天组织内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3 个时点之间微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微血管密度,损伤后,软组织损伤


图 2 大鼠骨骼肌损伤后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变化2.5 微循环血流灌注定量检查结果表3 大鼠腓肠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PU)( X S)组 别 1d 7d 21d软组织损伤组正常对照组0.91±0.061.77±0.201.30±0.15-1.50±0.13-正常组与软组织损伤组各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都是P<0.05。结果表明损伤后第1天、7天、21天时微循环血流灌注都比正常组低,其中第7天血流灌注比第1天时增加,第21天时血流灌注比第7天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腓肠肌,大鼠,情况


图 3 大鼠腓肠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3 各种检查方法的相互关系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LDPI)检查结果表明,损伤后第 1 天血流灌注较正常时明显减弱,此后到第 7 天、第 21 天血流灌注逐渐增加,但未恢复正常。而超声检查结果表明损伤后第 1 天、第 7 天及第 21 天,组织内血流都较正常时增加,且随时间血流增加量有所减少。LDPI 与超声多普勒检查反应出的组织损伤后血流变化情况相反。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的原理,可知这并不矛盾。LDPI 只能反应 1mm以内浅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情况,由于造模方法的原因,这一区域的损伤较深部组织更严重,且由于表浅,其内分布的血管直径更小,这些小血管在受到严重损伤后发生断裂的比例更高,血流灌注受到的影响更明显,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血管逐渐生成,血流有所恢复(增加)。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大鼠腓肠肌中间隆起处距离骨面的平均深度约为 9mm,超声检查所反应的这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楚雄;罗建文;白净;;二维数字化超声软组织应变成像系统的研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年02期

2 肖建斌;李荣胜;佘守章;;红外热像图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张延龄;;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定各种皮肤缝合法的伤口血流量[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2年03期

4 马绣林,何世明,汪燕,丁建琼;红外热像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5 华凭;戚乐;;磁共振弹性成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6 高歌,张利岩,沈志奇,郑艳芳,刘万芳,张晓梅;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不同部位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的差异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6期

7 王军;郑志新;王刚;侯京山;;红外热成像对动力性颈椎管狭窄项肩背软组织疼痛疗效的评价[J];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06期

8 王军;邓方阁;王刚;邓秀芳;;红外热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地位[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1期

9 蒋崇博;王军;郑志新;马玲;;红外热成像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年04期

10 汤翔宇;朱文珍;王承缘;;磁共振弹性成像原理及其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烽礼;红外线热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诊断价值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2 王晓艳;超声观察重物打击致家兔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7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77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