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与良性病灶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图上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06-07 03:20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upersonic shear imaging,SSI))定量测定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病变的弹性硬度的差异及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超声科就诊检查的12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利用Aixplorer ultrasound system(Supersonic Imagine,Aix en provence,France)机器来做SSI数值检测,并在病灶图像最大切面内外各提取2个以上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做测量。结果:良性病灶SSI最大弹性数值与恶性肿瘤SSI最大弹性数值分别为(38.03±19.50)、(137.24±75.82),达统计上差异(P<0.05)。BI-RADS US分级上变化有8例。结论:SSI可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弹性量化值,此技术可以配合灰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提高乳腺肿瘤诊断率。
【文章来源】: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29(1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为使用SSI技术后软硬度的彩色图图像,病理切片结果为纤维腺瘤样乳腺增生;
为使用SSI技术后软硬度的彩色图图像,病理切片结果为侵犯性乳管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万永林,傅晓红,刘秋云,陈鸣,恽蓓,伍健,高琳珺,沈燕,吴墅,刘淼. 安徽医药. 2020(05)
[2]分析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杨学莲.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06)
[3]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小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J]. 刘洁琼,马剑方.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02)
[4]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直方图分析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初步研究[J]. 田阳,刘政,李泞姗,袁芳,荣娅妮,廖依依. 中国医疗设备. 2019(12)
[5]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 胡高杰,刘艳龙,王晓磊,李晓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05)
[6]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应变式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 李亚文,郭慧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6)
[7]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 郭玉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17)
[8]超声BI-RADS分类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乳腺4类肿块准确性的研究[J]. 郑伟伟,佘铜生. 肿瘤影像学. 2019(04)
[9]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浸润性乳腺癌诊断中应用[J]. 闫焕楠,曹军英,牟泳霖,毕名森,王怡.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04)
[10]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 孙凤兰,王丹. 中国数字医学. 2019(02)
本文编号:3215740
【文章来源】: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29(1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为使用SSI技术后软硬度的彩色图图像,病理切片结果为纤维腺瘤样乳腺增生;
为使用SSI技术后软硬度的彩色图图像,病理切片结果为侵犯性乳管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万永林,傅晓红,刘秋云,陈鸣,恽蓓,伍健,高琳珺,沈燕,吴墅,刘淼. 安徽医药. 2020(05)
[2]分析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杨学莲.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06)
[3]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小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J]. 刘洁琼,马剑方.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02)
[4]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直方图分析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初步研究[J]. 田阳,刘政,李泞姗,袁芳,荣娅妮,廖依依. 中国医疗设备. 2019(12)
[5]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 胡高杰,刘艳龙,王晓磊,李晓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05)
[6]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应变式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 李亚文,郭慧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6)
[7]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 郭玉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17)
[8]超声BI-RADS分类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乳腺4类肿块准确性的研究[J]. 郑伟伟,佘铜生. 肿瘤影像学. 2019(04)
[9]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浸润性乳腺癌诊断中应用[J]. 闫焕楠,曹军英,牟泳霖,毕名森,王怡.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04)
[10]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 孙凤兰,王丹. 中国数字医学. 2019(02)
本文编号:3215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21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