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声剪切波组织定量技术在IgA肾病牛津分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13 01:26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组织定量技术(Elasto PQ)在Ig A肾病(Ig AN)牛津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Ig AN患者65例,运用彩色超声诊断仪,通过测量肾脏中部皮质的弹性获得杨氏模量值,入组患者同时行肾脏穿刺活检术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收集到的Ig AN牛津分型中各项病理改变组间的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 AN牛津分型中系膜细胞增生(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E)及节段性硬化或黏连(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的病理改变中,T1、T2组患者的杨氏模量值较T0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1与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杨氏模量值能够区分Ig AN牛津分型中肾脏组织的T病变。 

【文章来源】: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45(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超声剪切波组织定量技术在IgA肾病牛津分型中的应用


肾脏皮质的杨氏模量值

肾脏,纤维组织,患者,间质


如图2所示,T0组患者33例,PASM染色后可见肾小管上皮空泡及颗粒变性,小灶状萎缩,呈红色;间质纤维组织少量增生,呈淡红色,亦可见呈蓝色的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病变范围局限在25%以内;T1组患者19例,PASM染色后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呈中度萎缩及变性,间质纤维化的病变范围增加,超过25%但局限于50%以内;T2组患者13例,PASM染色后、在100倍及40倍镜下病变几乎占满整个视野,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呈重度,可见呈束状、网状成片的纤维组织增生,病变范围超过50%。3 讨论


本文编号:3339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339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