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超声分型与诊断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0 13:50
  <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 neoplasms,IPMN)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的导管上皮,以胰腺导管上皮异常增生并分泌大量黏液为特征,是临床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病理分型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伴浸润癌4种[2]。近年来,胰腺IPMN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组通过回顾分析不同类型胰腺IPMN的术前超声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 

【文章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22(12)CSCD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超声分型与诊断分析


实性型IPMN声像图

声像图,胰管,声像图,统计学


图3 实性型IPMN声像图本组32例胰腺IPMN,术前超声准确诊断17例,误诊7例,其中3例误诊为囊腺瘤,2例误诊为胰腺癌,1例误诊为胰腺导管扩张伴沉积物形成,1例误诊为炎症,5例无定性诊断,3例漏诊。不同超声分型IPMN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6,P=0.012),其中单房囊性型与多房囊性型、多房囊性型与实性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22)。见表1。

声像图,声像图,病灶,胰管


使用东芝Aplio 500和GE E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周内行腹部超声检查,嘱其空腹8 h,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对胰腺行横切、纵切、斜切等多切面扫查,发现病灶时仔细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尤其注意病灶与胰管的关系。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4型:单房囊性型(病灶呈单房囊性结构)、多房囊性型(病灶呈多房囊性结构)、主胰管型(病灶为扩张的主胰管)、实性型(病灶呈实性或以实性为主)。图2 多房囊性型IPMN声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分析[J]. 余进洪,陈丽君,苟凌云,刘晓玲,李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07)
[2]重度异型增生IPMN的CT影像特征研究[J]. 朱翔,华晓,吴凡.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07)
[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分析[J]. 常晓燕,李霁,姜英,李媛,卢朝辉,陈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6 (03)



本文编号:3428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428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