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诊断及其看似表现正常脑灰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14:59
目的:探讨脑部多发性硬化(MS)磁共振的特征表现,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36例单纯脑型及脑脊髓混合型MS患者,行MR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DWI),并行Gd-DTPA增强扫描。分析脑内硬化斑块特征及脑萎缩状况,并分析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36例MS患者中,依次以双侧侧脑室旁、脑干、胼胝体、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小脑为好发部位。16例全脑萎缩,1例病灶所在小脑半球萎缩。单纯脑部损害与脑脊髓均损害的MS患者EDS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EDSS评分与病程正相关(r=0.42,p=0.0257)。结论:MS患者MRI具有特征性表现,能为临床诊断及随访提供依据。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量化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颅脑常规磁共振看似正常的脑灰、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方法:36例确诊MS的随访患者及20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成像,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分析常规T2WI看似正常脑皮层...
【文章来源】: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48岁女性患者,皮层下、左侧侧脑室枕角旁、胼胝体干多发小斑片样斑块(↑)
23岁女性患者,A、B、C图见延髓背侧及胼胝体小斑块;D图为相隔7月复发,延髓病灶增大,有占位效应,胼胝体边缘虫蚀样改变
16图4、29岁男性患者: A、B、C为首次发病呈瘤样脱髓鞘病灶,呈花环样强化;D、E、F是同者相隔8月复发,右侧半卵圆中心见新发急性期病灶,DWI呈不均匀环形高信号,及增强环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的MRI诊断[J]. 赵殿江,朱明旺,杜铁桥,王大堃.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10)
[2]磁源性影像在海马硬化致癫灶定位中的应用[J]. 孙吉林,吴杰,李素敏,李兰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3)
[3]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病理分型的MRI特点[J]. 程彦昊,蔡立新,李坤成,张国君,遇涛,李勇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05)
[4]MR扩散张量成像在鉴别脑缺血性疾病与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价值[J]. 娄昕,蔡幼铨,马林,蔡剑鸣.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04)
[5]多发性硬化MR成像研究进展[J]. 李咏梅,谢鹏,罗天友.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11)
[6]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述评)[J]. 王维治.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1(03)
本文编号:3480040
【文章来源】: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48岁女性患者,皮层下、左侧侧脑室枕角旁、胼胝体干多发小斑片样斑块(↑)
23岁女性患者,A、B、C图见延髓背侧及胼胝体小斑块;D图为相隔7月复发,延髓病灶增大,有占位效应,胼胝体边缘虫蚀样改变
16图4、29岁男性患者: A、B、C为首次发病呈瘤样脱髓鞘病灶,呈花环样强化;D、E、F是同者相隔8月复发,右侧半卵圆中心见新发急性期病灶,DWI呈不均匀环形高信号,及增强环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的MRI诊断[J]. 赵殿江,朱明旺,杜铁桥,王大堃.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10)
[2]磁源性影像在海马硬化致癫灶定位中的应用[J]. 孙吉林,吴杰,李素敏,李兰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3)
[3]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病理分型的MRI特点[J]. 程彦昊,蔡立新,李坤成,张国君,遇涛,李勇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05)
[4]MR扩散张量成像在鉴别脑缺血性疾病与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价值[J]. 娄昕,蔡幼铨,马林,蔡剑鸣.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04)
[5]多发性硬化MR成像研究进展[J]. 李咏梅,谢鹏,罗天友.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11)
[6]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述评)[J]. 王维治.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1(03)
本文编号:3480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48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