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联合自动全容积成像诊断大腿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
发布时间:2021-11-14 04:28
<正>患者女,71岁,发现右大腿肿物3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侧大腿近端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3 cm肿块,质韧,活动度差,边界较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肤无红肿破溃,皮温正常。超声检查:右大腿中上段距皮肤7 mm见一椭圆形混合团状回声,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发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混合回声内侧邻近股浅动脉中下段,后方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CDFI于上述混合回声周边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内部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其内一条动脉测得峰值流速5 cm/s,阻力指数0.56(图1)。使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文章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22(07)CSCD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ABVS冠状面逐层扫查可充分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部分切面观察病灶与骨外侧肌分界欠清,且局部血管走行迂曲
超声检查示肿块周边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内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
图1 超声检查示肿块周边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内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讨论:脂肪肉瘤是由异型性及分化程度各异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腹膜后、四肢,也可发生于精索、腮腺等部位[1]。该病起病隐蔽,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临床症状不典型,故诊断较困难,治疗较为滞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为脂肪肉瘤较为少见的一种亚型,病理形态多样,分化和去分化成分可同时并存[2],病理可见脂肪瘤样高分化脂肪肉瘤形态及非脂肪源性肉瘤样形态的去分化成分及两者移行成分并存,不同肿块各成分组成比例也不相同[3],故超声常表现为混合回声,内回声不均,合并缺血坏死,可出现囊性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分化脂肪肉瘤及脂肪瘤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J]. 程山,向茜,邱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S1)
[2]去分化脂肪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J]. 谢晶,王志华,丁敏,王晓秋,顾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06)
[3]腮腺黏液型脂肪肉瘤超声表现1例[J]. 田野,邱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2)
本文编号:3493967
【文章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22(07)CSCD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ABVS冠状面逐层扫查可充分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部分切面观察病灶与骨外侧肌分界欠清,且局部血管走行迂曲
超声检查示肿块周边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内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
图1 超声检查示肿块周边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内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讨论:脂肪肉瘤是由异型性及分化程度各异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腹膜后、四肢,也可发生于精索、腮腺等部位[1]。该病起病隐蔽,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临床症状不典型,故诊断较困难,治疗较为滞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为脂肪肉瘤较为少见的一种亚型,病理形态多样,分化和去分化成分可同时并存[2],病理可见脂肪瘤样高分化脂肪肉瘤形态及非脂肪源性肉瘤样形态的去分化成分及两者移行成分并存,不同肿块各成分组成比例也不相同[3],故超声常表现为混合回声,内回声不均,合并缺血坏死,可出现囊性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分化脂肪肉瘤及脂肪瘤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J]. 程山,向茜,邱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S1)
[2]去分化脂肪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J]. 谢晶,王志华,丁敏,王晓秋,顾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06)
[3]腮腺黏液型脂肪肉瘤超声表现1例[J]. 田野,邱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2)
本文编号:3493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49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