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多层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对肺周围型占位病变的定量研究:与延迟动态增强模式对照

发布时间:2021-11-23 16:36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技术定量评价不同性质肺孤立结节(SPNs)的血流模式,评价不同性质肺孤立结节、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各动态定量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各首过时间定量参数在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初步评价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各动态定量参数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参数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各首过时间定量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N分期、TNM分期中的价值。并与延迟动态增强CT对照。材料和方法 对75例肺孤立结节、3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行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与延迟动态增强CT扫描(以7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后,有61例肺孤立结节、3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进入下一步研究。使用siemens dynamic evaluation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记录并计算肺孤立结节时间平扫CT值,首过、延迟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P),强化峰值(PH),最大增强线性斜率(the slope of enhancement,SE),结节—主动脉最大强化值(S/A)比值或肿瘤—主动脉最大强化值...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多层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对肺孤立结节血流模式的定量研究:与延迟动态增强模式对照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多层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特征的定量研究:与延迟动态增强模式对照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灌注CT:一种有价值的增补技术[J]. 杨汉丰,周翔平.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02)
[2]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临床价值[J].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刘惠民,李玉莉,李惠民,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杨春山,姜庆军,欧阳林,于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10)
[3]再谈肺癌中血管生成与其预后的关系[J]. 车国卫,周清华,牛中喜,张尚福,刘伦旭,王艳萍,朱文.  中国肿瘤临床. 2004(17)
[4]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量研究[J]. 张敏鸣,周华,邹煜.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03)
[5]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 邹煜,张敏鸣,王丽君,商德胜,汪启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12)
[6]多层螺旋CT评估肺腺癌血管生成可行性的初步研究[J]. 李慎江,肖湘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07)
[7]肺内良恶性结节微血管结构的差别及其对CT强化程度的影响[J]. 刘士远,肖湘生,李成洲,李惠民,李瞋江,李玉莉,刘会敏.  中国肺癌杂志. 2003(01)
[8]VEGF、p53、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J]. 王靖华,李桂圆,陈龙邦,周晓军,马恒辉,徐炜.  肿瘤防治研究. 2003(01)
[9]肺癌中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车国卫,周清华,唐梦琳,张世雯,张尚福,刘伦旭,王允,秦建军.  中国肿瘤临床. 2002(09)
[10]血管生成和p16、p53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黄进肃,董强刚,冯久贤,周允中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林震琼,廖美琳.  肿瘤. 2002(02)



本文编号:3514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514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